【專題企畫】

回饋,助人也助己

 

陳美媖:高雄長庚醫院安寧志工
陳美媖的母親一向很重視身體健康,每天都到校園跑步,每年定期做健康檢查,生病會去看醫師,不會亂買成藥來吃。所以,常常對她說,「妳是獨生女,我把自己顧好了,妳就不用擔心了。」
 
然而,世事無常,一切來得太快,她完全沒想到母親從發病到往生只有一個月;但還好母親順利住進安寧病房,圓滿善終後,醫護團隊向母親的大體深深一鞠躬……

將感動化為助人行動

每週固定時間,陳美媖就會出現在高雄長庚醫院安寧病房,陪伴關懷病人及家屬,協助翻身擺位、換床包、身體清潔等…擔任安寧志工至今十一年,她回憶起最初的起心動念,就是來自安寧醫療團隊及志工對母親的照顧。
 
二○一一年底,七十七歲的母親做例行健康檢查,醫師發現幾項指數不正常,請她趕緊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於是,她去某醫院照X光,發現肝有問題,醫師建議做斷層掃瞄檢查。她決定再到離女兒比較近的高雄長庚醫院就診,方便女兒就近照顧。
 
在經過徹底檢查之後,確定是肝癌末期,醫師婉轉告訴老人家,「接下來的日子, 做你想做的事,見你想見的人,過你想過的生活,不要讓自己不開心。」
 
母親很豁達,明白醫師的意思,同意醫師的建議轉診家醫科,並回到女兒家裡同住。在回診的前一天晚上,母親疼痛難忍,他們趕緊送醫,但到醫院時已經昏迷,剛好安寧病房有空床,很快入住、接受緩和醫療照護。
 
在母親離世的前一天,醫療團隊告訴陳美媖,明天有志工可以過來幫母親用按摩浴缸洗澡,那時陳美媖才知道及第一次接觸「安寧志工」。
 
參加「漸漸懂了你的心~安寧陪伴實務工作坊」,與陳坤虎老師合照。
 
在母親住院期間,她在病房的書報架上看到《生命雙月刊》(現為季刊),得知蓮花基金會有辦理安寧志工完整的培訓課程,又因為實際接受志工的關懷和照顧,讓她決定報名參加培訓,希望也成為一名安寧志工,回饋給更多的病人及家庭。

將所學帶到安寧病房

每一次上課,她都坐高鐵往返高雄、台北參加培訓,經過一整年嚴謹扎實的訓練並通過考核。為了回饋,她開啟長期捐款的善行,支持蓮花基金會推廣會務及臨床宗教師的培訓與護持,並以志工身分參與相關活動。
 
此後,她在高雄長庚醫院擔任安寧志工,至今第十一年,就像當年她接受志工的關懷,現在她也以所學照顧需要的人——
 
四十多歲的美容講師罹患肺腺癌末期,她的心情低落,把自己鎖在內心的牢籠裡,對照顧她的護理師很冷淡,排斥及拒絕觀察員(心理師背景)志工的關懷;第二次住院,她請看護按摩,卻覺得看護做不好。
 
陳美媖得知情況後, 很想幫助她,輕聲的問,「我可以幫你按摩嗎?」她沒有拒絕,但是很懷疑眼前這位志工真的可以嗎?陳美媖嘗試以林貴春老師所教的手法,輕柔的幫她做淋巴按摩,舒緩了身體的不適。病人很訝異怎麼跟她以前幫客人做按摩的手法不一樣,於是開啟對話交流,並希望有值班服務時再來幫她按摩。
 
還有一位肝昏迷的病人,情緒很不穩定,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處於躁動狀態,無法入眠,照顧他的女兒心力交瘁,快要支撐不下去。護理師特別囑咐希望志工多加協助,陳美媖會以輪椅推他到病房外面走走,並蹲在他面前輕輕拍著她的手,像對嬰兒說話般語氣輕柔的安撫他。慢慢的,他的情緒穩定了,終於可以閉上眼睛好好睡一覺,也讓女兒有喘息的時間,兩人之間的關係不再緊張對立。
 
陳美媖運用上課所學,照顧生命末期的婆婆。
「在培訓課程中,老師們教我們很多專業知識和技巧,讓我在臨床的志工服務時可以幫助很多人。」除了專業的照顧工作,陳美媖也謹記蔡兆勳教授(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的叮嚀:病人及家屬在這個階段很敏感,千萬不可以跟他們說「你好」。這些在平常不會留意的細節,源自同理病人及家屬的心情,讓志工服務可以更貼近人心,幫助飽受身心靈之苦的病人打開封閉的心。
 
在安寧病房陪伴與服務的過程中,經歷無數感人的故事,陳美最感動的還有臨床宗教師,「他們對病人和家屬的關懷和精神支持,總是那麼無微不至,也是讓病人和家屬最願意、最放心坦誠訴說表白的人。」
 
有一天下午,病人的太太突然跟陳美媖說想請師父幫先生皈依,她將家屬的意願轉達給臨床宗教師,宗教師再跟家屬確認後,一起幫忙推床至佛堂。在整個皈依過程裡,呈昏迷狀態的病人竟然露出笑容,而太太也跟著一起皈依,讓在場的人都很感動。過沒多久,病人往生了,宗教師還是持續關懷家屬,隔年還陪家屬來參加安寧團隊辦理的遺眷關懷活動。

學習安寧照護,助人也助己

「 安寧照護的知識和技巧,不僅可幫助別人,也幫助了自己的家人。」 六、七年前,陳美媖的小叔一確診就是癌症末期,但小叔不放棄希望,到處尋求各種療法,病情依然不見好轉。她向小嬸提及安寧療護,小嬸一聽覺得就是要放棄病人,內心糾結掙扎。陳美媖解說,「不一定要去安寧病房,也可以選擇安寧共照,仍然可住在一般病房,由原醫療團隊與安寧團隊共同照護,讓小叔在最後時間過得比較舒適。」小嬸接受陳美的建議,最後小叔走得安詳。
 
支援安寧團隊的安寧觀念和《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宣導。
更令人動容的是,小叔往生前幾日,竟然向小嬸道謝,還發簡訊給小嬸說,「我愛妳。」
 
陳美媖的先生其實原本並沒有很認同她的志工服務理念,但也沒有反對。直到二○二○年疫情期間,八十四歲的公公因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頻繁出入醫院,先生因為觀念及不捨,不願接受安寧療護,讓公公在生命末期受盡醫療之苦。
 
公公往生時,已罹患胃癌三年、八十五歲的婆婆也進入疾病末期。這次先生不再堅持,跟主治醫師討論後,決定安寧居家照護,申請居家護理師,接回家由家人照顧。陳美媖便將課堂上老師們所教的照顧技巧全運用上,並搭配芳療輔助及按摩,讓她在生命的末期過得舒適,婆婆在睡夢中往生,走得安詳。
 
陳美媖感謝一路走來所有遇到的人,更感謝蓮花基金會的培訓,內心深受感動且受益良多。善終需要學習,她以行動關懷別人,也幫助了自己的家人。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7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