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陪伴】

打破斷食迷思,強化內在力量

口述:真法法師(國泰、台大醫院臨床宗教師)
撰文:葉文鶯
 
 
很多末期病人在病程進入某個階段就會希求往生;然而,即使痛不欲生也不是說走就能走,這是有條件的。
 
甫過五十歲的陳小姐因為疼痛住進安寧病房,她將身後事交託家人,連靈骨塔位也買好了,打定主意將醫院當成生命終點站。她自住院當天開始執行自己的「提前死亡」計畫,第一次到病房探望時,她指著張貼在床頭的一張紙條,要我先看了再說。
 
她自書斷食宣言,拒絕任何治療,不吃不喝。我知道她在逃避「受苦」而不是「死亡」。

我什麼時候才能死呢?

七、八年來,陳小姐苦於鼻咽癌,復發之後也接受手術和再次化療,可惜腫瘤並沒有變小,她的嘴巴漸漸無法張開,連進食吞嚥都有困難。雖然我不贊同現階段就要斷食往生,但還是點頭表示理解與尊重,或許是我不急於勸說,她才樂意和我多聊一些。
 
她希望每個來看她的人不要再問她餓不餓?反正也醫不好了,活著也沒有尊嚴,她不想拖延時日,更不願意拖累家人。「病苦這麼苦,為什麼不能安樂死?有的人痛苦到去跳樓或上吊,這種苦你是不會理解的!」她激動的說。
 
我同理她,因為自己年輕時動過手術;又有一回在深夜感到身體痠痛無比,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身邊沒有旁人協助。我了解獨自忍受病苦有多難受!至於斷食,我體驗過藏傳佛教「千手千眼觀音修行法門」,全程三天。記得第一天過午不食,第二天僅用早齋但可飲水,第三天則完全禁食且滴水不進。這個法門讓我體會餓鬼道眾生飢餓難耐之苦,第二天晚上我已經難受得幾乎快要休克!
 
健康的人尚且受不了飢渴,陳小姐卻執意斷食,根據醫療團隊包括社工師、臨床心理師的評估,她已經出現吞嚥困難、失眠、躁動和疼痛症狀,心理上也感到憂愁、苦悶、無助和恐懼。
 
我婉轉提醒她,身體這麼虛弱又要斷食會很辛苦的。「能吃、想吃的時候就可以進食,不能吃或吃不下就不勉強,還是以自己的身體舒適為主…」選擇權在於她。
 
她雖不飲水,卻希望我提供以「大悲咒」加持過的淨水,讓她用來噴濕嘴巴。陳小姐斷食幾天之後,內心愈發急切且不得安寧。飢渴難耐其實會讓人變得容易發脾氣。
 
一回,護理師量完血壓說了一句「正常」,她苦著臉說,「啊?怎麼還正常?」她沒說出口的是,「那我什麼時候才能死呢?」她還向我抱怨住院醫師告訴她,如果症狀改善了就可以出院回家。一聽見「回家」二字,她大受刺激,「住院醫師這麼說, 難道是要我去死第二次?」原來她一度尋死,所幸被旁人拉回。
 
不要為此苦惱,只要因緣到了,資糧足夠就能走。(攝影/ Nataliya-Melnychuk)

安忍並不是讓自己痛死

因為病苦不堪而動念自我了斷,這是對生命自然法則的誤解,怎能期待得到好的結果?我舉例,有的人跳樓自殺不成反而壓傷路人,又增加了業緣;所以,對於末期病人,我經常說,「業緣了了才能走,急也是沒有用的。」
 
陳小姐後來似乎聽進了我的話,她開始願意喝水, 我引導她先將水含在口中再慢慢吞嚥, 以免嗆咳; 之後蓮友煮來絲瓜湯, 她也能多少進食。雖然她的病體逐漸虛弱, 說話困難,我們改以手機筆談,即使並非我值班的日子,她依然能以通訊軟體和我互通訊息。
 
「為什麼我還沒辦法趕快走?」陳小姐還是會這樣問我。其實時間並沒有變慢,我說,「不要為此苦惱,只要因緣到了,資糧足夠就能走。」聽陳小姐的父親提起,女兒很早學佛、拜佛、念佛,親近過不少道場且樂於布施、助人,可惜執意斷食往生,家人都感到無奈。
 
由於病人接觸佛法也相信念佛的力量,我請她將心安定下來,只要念佛求往生的希求心切,便能早日往生。我也承諾她會在課誦時祈請菩薩早日來接引,她答應和我一起努力。
 
為了增加念佛往生的信心,陳小姐請我分享實際案例,這讓我想起一位法師的母親癌末時疼痛難忍,當年還沒有安寧療護與疼痛控制,可是她勇敢面對。攙扶她如廁時,她愈疼痛就愈大聲念佛,那一聲聲懇切的「阿彌陀佛!」嵌入人心,旁人雖然不捨卻不得不讚佩,最終老菩薩在往生時非常安詳。
 
談到癌症末期病人的疼痛, 當癌細胞擴散,尤其是透過骨頭擴及全身,那簡直生不如死!陳小姐不希望一直依賴止痛藥劑,怕陷入昏迷,無法維持正念,「想要趕快走也不用讓自己痛死啊!」我提醒,如果能緩解疼痛,其實可以既不需受苦也有精神念佛。
 
我還舉一位病人為例, 對方一開始也不打嗎啡,因為擔心陷入昏睡,就無法清醒念佛,讓身體處於極不舒服狀態,這樣也很難專注念佛。後來聽取建議,病人適量使用嗎啡,結果既不那麼受苦也可以繼續念佛。陳小姐聽了之後接受度很高。
 
後來再去看她,她雖表示無法出聲念佛,卻拉下耳機讓我知道她一直聽著佛號,在心中默念著。我回應,「這樣做很好。」
 
隨著病情進展,留給陳小姐的時間不多了!就在每年七月醫院舉辦祈福超薦法會結束後,她已經進入彌留階段,我先來到病房,隨後家人與蓮友趕到並在旁助念。
 
「你真的做到了!你真的是念佛往生。相信佛菩薩會滿我們的願,請不忘繼續修行,多加祈請和發願…」 我在她耳畔肯定、勉勵她。
 
她在臨終前還立下一紙發願文,表示願意提供自己的故事,作為臨床宗教師和院方教學範本。在死亡的路上充滿未知,先行者的故事往往具足力量,而陪伴她的經驗,也讓我在從事靈性陪伴照顧路上增添信心!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7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