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拿對鑰匙開對門—印融法師走進病人的心
採訪撰文:葉文鶯 圖:印融法師提供

印融法師個人小檔案
學歷:香光尼眾佛學院畢業
經歷:現任和信醫院緩和醫療臨床宗教師;福慧禪寺香燈師;曾任臺大醫院、雙和醫院、振興醫院安寧病房臨床宗教師
印融法師聲音清亮,受訪時侃侃而談;然而,回顧童年,他竟是個有問不答的「怪小孩」。他喜愛閱讀和探索生命意義,「我內向、缺乏自信,不知要和人家說什麼,但我喜歡看課外書,書中的世界可以滿足我,讓我不覺孤獨…」
他以為自己給人難以相處的感覺,但同學卻在高中畢業紀念冊如此形容,「凡事總是淡然一笑,像似看破紅塵。」出家二十多年,紅塵行深,如今家人反倒稱讚他終於走入人間!
由道入佛,用心栽培自己
印融法師從小對宗教展現興趣,最初接觸民間信仰與一貫道,後來接觸慈濟,總是歡喜布施。真正接觸佛理是鎮上念佛會開設的研讀班,他發現自己歡喜親近出家人。當時主修淨土法門,「 每次共修念佛時我都會睡著,等到師父開示才醒來。」法師坦言那時無法隨眾念佛,但很歡喜聽師父開示。
在一次聽聞《金剛經》的課程中,心中升起對生命的希望,加上一位命理人士提點他天生是來修行,母親也認為女人的一生很是勞苦,於是三十歲那年家人隨喜他出家。本以為修行生活是念佛、拜佛、誦經,當聽見別人稱呼他「師父」時,他心想,「我要如何成為真正的師父呢?」
當時常住支持他到香光尼眾佛學院學習,院長悟因法師對於學僧的訓練相當嚴謹,叮囑他們從掃地、煮飯學會照顧自己,解門、行門並重,還必須學習內護、外弘,承擔執事等。佛學院五年奠定修行基礎,畢業後回歸道場,他到校園演講,並以書信鼓勵監獄受刑人,也到假日佛學院授課,以此力行院長對他們畢業後,要「栽培自己,弘法利生」的期勉。
驚慌落逃,病與死的撞擊
二○○七年常住法師帶他參加蓮花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並鼓勵他參加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訓,在初階課程尚好,但進入病房實習培訓階段,生死之難讓他很是震撼。
他從未見過病人如此消瘦,「人怎會變成這樣?」印融法師第一天實習就吃不下飯,震撼之餘也勾起童年深埋在心的死亡恐懼——隔壁一位叔公往生,「我很擔心家人也會像這樣永遠消失在世上!」而後附近一位平時很照顧法師的大哥哥,曾答應送他禮物。天真的法師沒等到禮物,卻見大哥哥的家人在為他辦喪事。「他再也不可能送我禮物,人死了就沒辦法實現承諾了!」法師幼小的心靈留下對死亡的恐懼與悲傷,從此變成一個很難快樂的人。
在病房實習,他先是驚訝於病人外貌的改變,第二個震撼是渾然不知死神降臨。
一位住院病人甫接受拔管被轉來安寧病房,由於事出突然,護理師只說家屬需要關懷。見病人的女兒神情悲傷,法師了解病人的信仰之後,便陪同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隨後病人的女兒及家人進出病房忙著聯絡後事,只有他陪在病床旁,他握著病人的手,祈求菩薩讓他不要那麼喘。正當病人的呼吸變得平靜,他以為祈求靈驗了,待醫師進來檢查才知病人已往生。「最驚訝的人是我!因為只有我不知道。」
法師真正被嚇跑,是某日一位肝癌病人的病情起變化,閉著眼睛大喊,「師父救我!師父救我!」法師當時也慌了,自認無法救她。種種衝擊讓他一個月後,就感身心無法負荷而暫停培訓,這一暫停就快一整年。直到帶領法師再次詢問,因身心都調整好些了,他才接續培訓,取得臨床宗教師證書。

不斷學習,走進病人內心
進入臨床服務,第一位癌症病人歡喜談論佛法,也喜歡《華嚴經》,還寄了一套經書送給法師,彼此結下好緣,來自病人的肯定讓他找回自信。而在病人往生後,法師連續三個月誦持此經回向給他。
為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因緣際會下參與心理工作坊。一回參加學員都是出家眾的「家族排列」課程,由於出家後大家幾乎不談及俗家,才意會到每個人其實都帶著原生家庭的課題來到僧團。法師接受家族排列時,有時不知為何而哭,然而莫名的情緒帶領他逐漸發現自己,他也將經驗運用在臨床。
法師常見夫婦相互陪病,有的先生不負家庭責任,病了又需要太太照顧,心中難免羞愧,「一方不負責任、一方付出太多,因為我錯你對,前者懷著罪惡感,後者帶著優越感 … 」法師肯定太太受到傷害卻願意來照顧,接著引導她道出心聲。「當太太訴說先生的種種不是,她的優越感降低,先生的罪惡感也會減輕,雙方心理得到平衡,在後來的相處上也會較為融洽。」隨著深層理解病人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和糾結,法師引導他們進行和解與釋懷。

印融法師不斷精進學習,卻曾被病人「趕出」病房!「為何我做了那麼多善事,沒有好報,為什麼還會生病?」七十多歲、同為佛教徒的病人期待法師開示,不料沒有得到期待中的回應。他被趕出病房後,立刻報名進階心理課程,「要拿對鑰匙才能開對門。」法師謹記課程中的這句話,覺得問題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病人。印融法師微笑說,「感謝病人臨門一腳,讓我有動力再進階努力學習」。後因法師的真誠,與趕他出病房的病人也結成朋友。
自我提升,利益他人
有些人見到法師出現在安寧病房還是有所忌諱,「有時被人嫌惡,心理上也不好受,所以每次敲病人的門也需要勇氣,其實我只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從事靈性陪伴照顧,廣泛接觸人群之後,印融法師才知別人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深刻體會世間學也需要學習。但身為出家眾,法師覺得佛法的深入,更是重要。所以,印融法師自二○一九年起,在網路佛學院深入學習淨土與天台學,也在常住帶領居士共修研讀經典。
從事靈性照顧十六年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位病人,每次一痛起來就叫「媽——」,太太聽久了請他改叫「爸——」。在痛苦時「哀爸叫母」,這讓鄰床的家屬頗為心酸。印融法師建議病人,可以只持一個「佛」字,從此「佛、佛、佛…」的呼請取代了哀號,旁人也不再難過了。
「能不能請師父來為我先生加持?」每遇病人危急,印融法師都會撫摸病人的額頭給予安撫,後來得知病人或家屬以為這就是法師在為病人「加持」,往往帶著虔誠的表情領受祝福。這位太太在先生病情恢復穩定後,感謝法師隨順需求令其安心。其實那天醫師告知該是時候通知禮儀公司了,只是她內心抗拒無法撥出那一通電話。
印融法師從實習見到病人病到不成人形的震撼,到臨床陪伴無數病人離開,深刻體悟生死歷程的無常與未知,至今對於死亡依然有所畏懼,但他期許在靈性照顧路上自我精進,以助益更多人。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