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編輯室札記

文:編輯室
 
 
三十年來,蓮花基金會致力於推動生死教育,今年上半年除了每兩個月舉辦一次的「臨床佛教宗教師—靈性關懷視訊討論會」外,「第一屆靈性關懷員培訓南區實習面試」、「安寧緩和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初階與進階」及「二○二四年臨床宗教師培訓後甄審考試」等重磅活動也陸續登場,將迎來更多靈性關懷員與臨床宗教師生力軍,投入靈性關懷行列,實是令人振奮。
 
一路走來,蓮花基金會非常感恩大家的支持,不論精神或行動上——出力或捐獻——的助益!多一分支持,就多一分力量,在募款不易的艱困後疫情年代,都能讓蓮花更加無畏的向前邁進。
 
為了向大家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本期專題企畫「讓愛,多一人」,分別採訪安寧志工陳美、家屬尹小姐,以及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醫師。他們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卻都因安寧療護受益良多。他們感動之餘,不只捐款護持,以愛回饋,更付出行動!期許讓每一個生命都活得有尊嚴。
 
喜愛閱讀和探索生命意義的臨床宗教師——印融法師,是本期的「焦點人物」,從幼年對死亡的恐懼與悲傷,到臨床實習見到病人病到不成人形的震撼,被嚇跑後又重返培訓,取得臨床宗教師證書。從事靈性照顧十六年來,臨床陪伴無數病人離開,即使曾被病人趕出病房,他卻感謝病人的臨門一腳;他以病人為師,每每遇到困境,總能化為動力,不斷精進學習,期能助益更多人。
 
從小體弱多病,長大後成為一名醫師的許禮安醫師,往往能跳回病人的位置看事情。在「生存美學」專欄中,提出余德慧教授「帶病生活」的觀念,以及從基本人性來看末期病人與家屬,提醒從事安寧療護專業成員及志工,應同理末期病人及看見家屬的現實處境,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強迫,應給予尊重。
 
未來,蓮花基金會也將秉持「成為亞洲一流的善生善終教育服務中心暨臨床佛教宗教師培育中心,積極推展安寧療護、靈性關懷及善生善終教育」的理念,不斷優化課程內容,提升教學品質,為更多發心於緩和醫療領域的人士提供專業的靈性關懷培訓,期能對末期病人及其家屬有所助益。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7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