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安寧行腳  供僧、聯誼、座談會

文/陳湘溱
 
在台灣,有一群臨床宗教師奔走於各醫院的安寧病房,陪伴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最艱難的時刻。他們是心靈的擺渡人,是生死之間的橋梁。
 
為支持這群在第一線默默奉獻的臨床宗教師,促進宗教界與醫療界更緊密的合作,蓮花基金會啟動二○二五年「安寧行腳」活動。一改往年的例行訪視,今年採用餐敘形式,於一月二日至六日,分別在台北、台中、嘉義、高雄四地舉辦,邀請各醫院服務的臨床宗教師及醫院團隊代表,共聚一堂,交流互動。
 
「安寧行腳不為考核,而是關懷,希望讓宗教師們感受到基金會是他們的『娘家﹄,可以自在分享、交流、提出建議。」陳慧慈執行顧問多次強調,基金會深知臨床宗教師在第一線服務的不易與辛勞,希望打破過往單向溝通模式,讓宗教師們暢所欲言。
 
「大概十幾年前,我剛進醫院服務,因為沒有識別證,常常需要跟隨其他醫護人員才能進出管制門。」一位在高雄服務的宗教師說。反映早年宗教師在醫院服務時,面臨身分認同的困境。
 
台北場——與臨床宗教師及安寧團隊成員餐敘。
「我曾經一天被安排十九個個案,從早忙到晚,因不忍病人受苦,仍持續撐著疲累的身體,一一關懷。」另一位宗教師也分享早年工作經歷,反映當時安寧療
護資源的相對匱乏,以及宗教師超負荷的工作狀態。
 
在高雄場餐會上,宗教師提出關於醫院回饋表單回收機制的建議,希望醫院設立專用信箱,以保護病人及家屬隱私,更有效蒐集來自病人及家屬的回饋意見。
 
安寧行腳高雄場,與南部臨床宗教師餐敘交流。
在台北場,有宗教師提出希望基金會能為在線上服務的宗教師加保國民年金,以保障晚年生活,黃宗正董事長與巫慧燕常務董事當場做出評估,並表示將全
力支持這項建議。
 
「這不僅是肯定,更是對宗教師晚年生活的一種實質照顧,讓我們可以更加安心投入安寧服務,沒有後顧之憂。」一位法師感動表達自己的心聲。
 
在台中場,台中榮總陳孟君護理長則提出關於宗教師在醫院系統權限的問題,希望能為宗教師設立獨立帳號,以方便工作,同時也體現對其專業的尊重。
 
「宗教師是安寧療護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員,不僅助益病人及家屬,更以慈悲與智慧,為整個醫療團隊帶來心靈的平靜與慰藉,是穩定團隊的重要力量。」和信醫院丁柏芳護理長給予宗教師高度的肯定與讚賞。
 
受邀參加的法鼓山人基會顧問張麗君分享感動,「有機會聆聽宗教師分享醫院裡的生命故事,如何陪伴病人及家屬度過哀傷。同時了解各醫療團隊的合作情況,以及不同職類如何進行分工,資源如何有效運用。對於臨床工作的一線人員非常有助益。」她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參與、分享和學習,共同為安寧療護的發展貢獻一分力量。
 
在台中場,基金會特別拜訪宗教師培訓重要推手慧哲法師,聆聽他對安寧療護發展的真知灼見,以及宗教師培訓、行政管理、個人修行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在嘉義場,剛從成大醫院退休的褚秋華董事則分享退休後的人生規畫。她樂意參與基金會活動,繼續向社會大眾傳遞安寧療護的理念與故事,展現退而不休的熱忱,持續奉獻安寧事業,也為推廣安寧療護提供新思路。
 
不論來自第一線的具體建議,或相關專業的分享經驗,基金會都一一記錄,並將持續追蹤與跟進,與相關醫院和單位保持緊密聯繫合作,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共同為台灣安寧療護、靈性照顧努力,讓生命最後旅程不留遺憾。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80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