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閱讀療癒 照進生命的一束光
採訪撰文 吳秋瓊

閱讀療癒與情緒教育的聲音節目。主講人林劭貞博士以繪本為媒介, 透過講述故事內容,引導聽眾探索自我,發掘內在隱藏情緒,從他者( 故事角色) 的經歷中對照自身際遇,以不同視角思考生命議題。這場閱讀之旅,不只是知識的吸收, 更是心理撫慰與心靈療癒。
閱讀療癒 以閱讀發掘自我
林劭貞是台灣少數專研「閱讀療癒」的學者之一。自小熱愛閱讀、藝術與繪畫的她,在美國求學期間,發現圖書館中設有「閱讀療癒」的專區,因而選擇將此作為博士後研究的主軸,並取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設計與教育傳播科技博士學位,專長涵蓋繪本、兒童少年文學出版、影像敘事研究與閱讀療癒等領域。
「閱讀療癒」(Bibliotherapy) 在美國已行之有年,是透過閱讀引導個案探索內在情緒,發展自我認識與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種「將圖書作為療癒之用」的心理治療輔助方式。
閱讀療癒在實務應用上又分為「臨床性」(Clinical)與「發展性」(Developmental)兩大方向。前者如精神科醫師結合專業諮商使用;而學校、輔導機構,協助學童或青少年心理困擾做疏導工作,則屬於發展性的範疇。這種以書為媒介的療癒過程,讓閱讀不再只是知識吸收,而成為心理成長的契機。
從兒童文學到情緒治療 繪本的華麗轉身
繪本過去常被歸為兒童文學,但在閱讀療癒的實務應用中,繪本早已跳脫「只為孩子而寫」的框架, 成為橫跨教育、心理、照護等領域的重要媒介。
閱讀療癒最早的應用,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退伍軍人醫院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PTSD) 士兵所設計的閱讀活動,目的是治療心理創傷。「Bibliotherapy」一詞由美國精神科醫師 Samuel Crothers 在一九〇四年提出,到了一九七八年,美國國家教育協會正式認可其在校園輔導的應用,其後逐漸成學校輔導員與教育工作者, 用來處理學生行為與情緒問題的有效工具。
「閱讀療癒」的實務應用中,最重要的環節是「選書」。選書時必須考量個案的年齡、情緒狀態、認知能力與當前心理議題,精準挑選能引起共鳴及產生「情緒連結」的書籍。
一般而言,閱讀繪本所引發的心理歷程,可分為四個階段,一、認同:從他人的故事來反思自我,並與角色產生共鳴。二、投射:將內在情緒與困擾,投射到角色身上。三、洞察:經由閱讀與後續討論, 察覺自己的情緒、行為或處境。四、 轉化/整合:經過前三階段之後, 產生情緒釋放。特別的是,這四個階段並非線性,而是依據當事人的情感作用而有所變化。
從「閱讀療癒」的發展與實務應用來看,繪本顯然不只是兒少文學,更應該被視為「全齡」讀物,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閱讀,會有不同的感受。而繪本篇幅短小、圖文並茂,既有情感表達的張力,又具高度象徵性,成為極具療癒潛力的媒介。
雙腦並用 繪本開啟多感官閱讀之門
林劭貞表示相較於純文字閱讀, 繪本之所以具有獨特優勢,是因其能同時刺激語言系統與圖像系統。根據心理學家 Allan Paivio 的「雙重編碼理論」,人類在理解訊息時會啟用語言(verbal code)與非語言(non-verbal code)雙軌並行。繪本正結合語言與圖像,讓左腦處理文字,右腦感受色彩與圖像,進而加深記憶與情感連結。

尤其繪本具有強烈的視覺符號(角色表情與色彩變化),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從色彩暗示、角色肢體等圖像,獲得文字表述以外的線索,更有助於情境理解。對孩童來說,也許只是看圖畫、聽聲音、模仿角色,以此來表達情緒,而成年人則更能捕捉文字與圖像的整合訊息。
「閱讀療癒」在心理輔導或社會工作者的實際運作又是如何進行的?林劭貞表示,由於我個人從事繪本創作的經驗,在與學員分享選書時,對圖像、色彩也比較敏感,因此可以闡述作者在色彩與圖像的表達,具有哪些象徵意義,圖畫裡有很多訊息。「閱讀療癒」特別著重在情緒的引導,讓讀者找到共鳴點,情緒達到宣洩, 引導問題處理,最後得到可應用在生活的「解決方案」。
從教室到社區 閱讀點亮晚年生命
除了在大學授課,林劭貞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透過講座與課程推廣閱讀療癒。她參與蓮花基金會主辦的「閱讀療癒」系列活動,為年長學員設計繪本導讀課程,引導他們重新理解老、病、苦與死亡等生命議題。
高齡者常面臨視力退化、注意力不足等問題,繪本以其簡潔圖文與強烈視覺設計,反而成為更適合的閱讀工具。林劭貞也強調,對華人文化而言,死亡常是避而不談的禁忌話題,而繪本則提供一個溫和的入口。
在「繪本心旅程」Podcast 第二集中,她選讀《當鴨子遇見死神》這本被廣泛應用於哀傷輔導的經典繪本。故事中,鴨子面對死神的來訪,從害怕、抗拒到坦然,展現出生命自然循環的過程。死神也不再只是奪命的黑影,而是一位見證與陪伴生命歷程的角色。透過繪本,讀者得以轉換視角,重新詮釋生命事件的意義,從恐懼中找到平靜,從哀傷中釋放情緒, 從而達到深層的理解與接納。


貞博士( 右) 一起為聽眾導讀生命故事繪本。
繪本不只是給孩子的童話書, 它是生命歷程中溫柔的陪伴,是在黑暗中點亮希望的那束光。林劭貞以其專業與熱情,將閱讀療癒的理念推廣至不同年齡與場域, 讓閱讀不再只是知識的工具,而成為心靈對話的平台。在她的課堂與分享中, 閱讀是一種自我認識的旅程,一場情緒的療癒之旅。那些簡單的故事、細膩的圖像,在不經意間觸動人心,也照亮了無數人生命中的低谷與轉折。
所屬出版品
命季刊1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