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用繪本療癒人生:從心閱讀 與自己溫柔相遇
採訪撰文 吳立萍,圖 歐玲瀞提供

一八四八年誕生於美國南部的瑪麗.沃克(Mary Wlaker) 奶奶,一出生就是奴隸身分,十五歲那年,一份解放奴隸宣言讓她獲得自由。沃克奶奶從小沒有機會讀書,不識字,最大的願望就是讀書。貧窮讓她無法上學,一輩子為家庭與工作操勞。直到她一百一十四歲那年,家人陸續離世,她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於是進入閱讀班認真學習,在一百一十六歲時學會閱讀,直到一百二十一歲離世,她用一生向大家證明:「只要不放棄夢想,生命可以很精彩。」
歐玲瀞翻開《114 歲的新生》這本繪本,和十幾位長者分享書中的圖畫和故事,其中有一位百歲的奶奶,聽了故事眼睛發亮。不久後, 這位奶奶和朋友共進午餐時,突然安詳離世。她的身體一向很硬朗, 無疾而終是生命的圓滿,「我一直記得她發亮的眼睛!」歐玲瀞說, 相信這個故事一定打動了她生命中的某一點,在她走向終點之前沒有遺憾。
圖像引導 讓每一個人都能投入其中
「有些人閱讀文字能力強,有些人則善於圖像思考。圖像所創造的想像空間,常常比文字來得更寬廣,所以能跨越年齡及專業領域的隔閡,也更能直接觸動人心。」歐玲瀞說。
她翻開《小恩的祕密花園》,一幅綠色的農園景致,小女孩手捧一顆番茄給奶奶。「請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她問大家。「豐盛、幸福、美滿……」,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
她翻到下一頁,小女孩在灰撲撲的城市中,小女孩身影顯得渺小。歐玲瀞再問:「這一頁,你們又看見了什麼?」學員直覺地回答: 「沒有朝氣、很壓迫……」她請大家觀察小女孩的表情,「你們覺得她的心情如何?」畫面中,小女孩仰著頭,望向灰色的城市,表情沒有害怕,也不驚恐。「既然來了, 就面對它吧!」一位學員如此詮釋。
這本繪本描述小恩從鄉村來到城市,暫住在舅舅家。城市擁擠的建築物遮蔽了陽光,她決定在窗台、屋頂上種滿綠意。當花朵綻放,人們露出了笑容,總是皺著眉頭的舅舅也放下緊繃的心。故事雖簡單, 但寓意深遠且能打動人心:人生不盡如人意,但如何面對,將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
歐玲瀞以引導式閱讀,帶領學員觀察圖像、輪流朗讀文字、角色扮演。有時,她扮演旁白,請學員分飾角色對白。這樣的參與式閱讀, 讓每個人更投入,有人感動落淚, 或抒發內心的故事,也讓隱藏的情緒找到出口。這便是繪本的癒癒與陪伴力,讓每個人有不同的看見。
從親子共讀到長者療癒 開啟繪本之路
歐玲瀞同時是美國禪繞畫認證教師及日本粉彩希望藝術協會正指導師。她進入繪本世界的契機,來自女兒上小學以後,學校推動親師教育,她經常到學校講故事給孩子們聽。當時正值國內出版社推出許多繪本,這些都是說故事的最佳素材。她邀集許多媽媽們成立說故事團隊,分享如何帶領孩子閱讀繪本。後來,她考取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班,將過去大量閱讀過的繪本及兒少文學整理成為有系統的教育素材。這段歷程,為她日後以繪本設計課程,埋下厚實基礎。


歐玲瀞也在社區長期開設以繪畫方式進行情緒陪伴與藝術療癒課程,引入繪本閱讀,運用豐富的圖像語言,為長者們設計課程。又因為擔任廣播電台主持人,經常訪談繪本創作者與聽眾分享創作理念與心情,出版社也樂於提供繪本新書資源,更加廣加深她的繪本閱讀經驗,得以靈活運用在課程設計。同時延伸推廣觸角,她指導大學生進入兒童癌症病房,運用繪本陪伴住院的孩子們一起勇敢面對治療。多年來,無數感人的故事在她與學員的互動中發生,歐玲瀞表示,「我們彼此都有共識,在分享當中聽到的個人故事,會放在心裡當成小祕密, 不會再講出去,如果不想說, 也不會勉強,這裡是一個很安心自在的空間。」
繪本不只是書也是一種生命對話
繪本閱讀的另一種形式,是「創作」。歐玲瀞會帶領學員親手製作繪本,有時合起來是一顆愛心,打開是一朵盛開的花。不同主題,搭配不同手作書,讓學員在閱讀後書寫或繪製感想,既可自我收藏,也可作為贈禮,分享感動。
「選擇與家人生命經驗相關的繪本或圖片為媒介,或者用書寫及繪畫交流,都是陪伴家人最好的方式之一。」歐玲瀞提到,公公罹患攝護腺癌末期住進安寧病房,她挑選一本描繪農村景致的繪本與他共讀,讓在鄉間生活大半輩子的公公非常開心。公公當時已經不太能說話,她請孩子們準備一本筆記本, 與阿公用書寫的方式交流。有時公公情況比較好,家人們聆聽他說農村的故事,陪伴走過生命最後這段時光,彼此都得到療癒。
在長者生命中種下故事的種子
她曾參與金山社區專案「走過艱辛」,為長者設計六堂課,每堂以一繪本為主軸,搭配創作活動。有一堂課,她請大家用油漆刷畫電鍋,因為是平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大家拿起油漆刷都很順手,畫得很開心。課程結束後,最後將六件作品集合成一本紀念冊,成為長者生命旅程中的一份美好紀念。

「生命教育」是現代顯學,涵蓋四大面向:人與自己(接納)、人與他人(家人與朋友)、人與生命(生死議題)、人與天(信仰)。歐玲瀞表示,許多圖文工作者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創作精彩的繪本,涵蓋了這四個生命教育的面向,可以說是最平民化的藝術品。
每個人都能從不同的繪本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緒或情節。如同繪本《情緒大飯店》所強調:接納各種情緒,沒有「壞情緒」,只有不當的處理方式,真實接納每一個情緒住客上門,陪伴不同的客人入住和退房。透過繪本,不僅能幫助自己,也能療癒他人。
繪本,不只是給孩子的書, 它是連接世代與情感的橋梁, 是打開記憶、釋放情緒、接納生命的媒介。歐玲瀞老師以豐富的教學與生命歷練,引領人們從一頁頁圖文中,找到理解自己、面對世界的勇氣。在她的課堂與故事中,生命不再只是年齡的累積,而是一段段被記得與感動的旅程。
所屬出版品
命季刊1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