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
《陪你善終》新書分享座談會 北、中、南場場爆滿
文/編輯室
由蓮花基金會精心策畫,結集慧哲法師、普安法師、宏琳法師、慈廣法師等十二位臨床佛教宗教師,二十餘年身處安寧場域的靈性照顧經驗,精選一七七個案例,以末期病人的「靈性困擾(課題)」及臨床宗教師如何從事「靈性照顧」為主軸與論述的鉅著《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旅》,在眾所矚目下,於二○二三年開春二月出版面世,並於台北、台中、嘉義舉辦新書分享座談會。
「讓生命圓滿的最後一哩路」新書座談會台北場於三月四日假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國際會議廳登場,由本書推薦作家李偉文醫師主持,首場即爆滿,計約二百五十人入場。會中邀請於一九九八年擔任「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研究」指導法師、《陪你善終》導讀的惠敏法師,作者慧哲法師、普安法師,在安寧緩和病房服務逾二十年、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醫師,以及具資深照顧者經驗的知名媒體人楊月娥女士等擔任座談嘉賓。

蓮花大家長黃宗正董事長於開場時與眾分享《陪你善終》出版的意義,表示「人民智慧程度,就看如何面對死亡」,所謂「靈性課題」或「靈性困擾」,就是末期病人心中看不見、說不出的痛苦,希望藉由書中臨床真實故事,陪眾人一起面對醫療的極限;當死亡不可逆的到來,用良善的心觸摸彼此的心靈,給予最好的陪伴,讓無數病人安詳、尊嚴的與愛人、自己、世界告別。
素有「科技法師」稱譽的惠敏法師在現場導讀時強調,「生死管理是人生必修課,即便面臨AI時代,仍要靠自己管理好健康,面臨老後」,同時也要不斷於生與死之間對話,思考生命應該要活得有深度、廣度、長度,還是他者?


作者慧哲法師、普安法師則分享,臨床佛教宗教師可以給予病人、家屬安定的力量,當病人面臨人生最後一哩路,應陪伴他們去思索:人生有什麼想做還沒做的?有什麼不放心、不捨的?幫助他們放下。

二十多年來,蔡兆勳醫師在工作場域中不斷協助臨床宗教師與家屬建立信任關係,他從醫者角度看善終,認為住進安寧病房不是放棄,而是讓病人「活得像個人」——在藥物、非藥物協助外,搭配臨床宗教師的心靈陪伴,給予病人力量,因為只有積極樂活才能善終、才得安詳往生。
在媒體上擁有高知名度的楊月娥女士,曾照顧公公、媽媽、女兒、妹妹長達十二年,她呼籲大家陪伴要趁早,要學習掃地機器人的精神,遇到挫折要學會轉彎,與生病的家人做好溝通、做好準備,這就是最好的善終。
牙醫師李偉文斜槓自然保育及生態教育超過二十年,不僅拯救荒野,更要拯救人類荒涼的心。他擔任首場主持人,對於善終議題自是感動,以「人活著就必須面對兩個問題:生命是怎麼回事?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以及另一個終極問題,我的生命是怎麼回事?活著有什麼價值?」為主軸,為當日座談會帶來主客熱烈完美的互動盛況。
三月十一日及十七日於台中中央書局及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舉行的兩場座談會,別開生面的由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盧鴻毅教授以歌曲「三味曲走唱團」、「嘉義管樂五重奏」開場主持,座談氣氛熱絡且溫馨,大家以不沉重、不悲傷、不洩氣的心情,在死亡面前一起學習勇敢樂活、無憾善終。
緣於地域之便,台中場座談來賓除有慧哲、普安二位法師,另邀台中榮總緩和醫療中心黃曉峰醫師、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謝玉玲理事長、台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黃美玲護理長;嘉義場則邀請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蔡昌雄助理教授、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郭慧娟理事長等人,分享各自在善終議題上各有不同的領悟,希望人人都能認識生命終了的靈性課題,走出不一樣的生命樣貌。

十七日嘉義場座談會當天,大愛電視、聯合新聞網、世新新聞、旺TV數位新聞台及TCnews慈善新聞網,都派員前來採訪及報導,顯現不分南北,追求樂活與善終,對走向生命終了那一刻靈性課題的學習,是當今時代最刻不容緩的議題。


面對「善終」這堂人人必修的生命課題,請大家跟隨臨床宗教師的腳步,走入末期病人的靈性世界,看見生死變化、靈性跌宕昇華的歷程,了悟生死,以為每位珍視生命的讀者提供善終指引。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