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關懷】
40+的繁華歲月
文/道哲法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德病房臨床宗教師)
初次見面,我的視角、我心中的她:四十初歲數,神經鞘瘤,生病多年,肋膜、縱膈腔、胸壁轉移;今年初,頸部以下漸漸癱瘓。
生病後的樣貌,絲毫不掩她的氣質與內涵。看過她繁華歲月的照片,是一位女強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家庭與工作兼顧,常常與家人四處旅行,充滿自信心,屬人生勝利組。
第一次看到她,有說有笑,樂於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她的童年、她的家庭、她過去很得意的生活。她說:最喜愛烘焙,為了照顧孩子,有一段時間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陶醉在烘焙中,陪伴孩子長大,享受上天賜予的天倫之樂。可惜現在身體使不上力,連看烘焙節目的興趣也都索然無味了。
提到身體的狀況,她說生病很久了,嚴格說起來時間更長,只是最開始時忽略了身體發出的警訊。她淡淡的說,「沒關係了啦,就這樣。」我說,「你知道我最怕病人跟我說什麼嗎?」她搖搖頭。我說,「我最怕病人和我說『沒關係』,因為那就是有關係、有關係,但因為很有關係,卻不能怎麼辦,無奈到極點,只好用一句『沒關係』來畫上句點。」我們都「很有關係」的會心一笑。
她的病情明顯在變化。我說,「身體變化得好像有些快?接下來該怎麼辦?」她說,「我也不知道,好像只能先想到先生和孩子。」她只有一個兒子,而且是得來不易的孩子,這輩子除了工作,她花最多心思及時間在兒子身上,盡心盡力伴他長大。兒子和先生是她最罣礙的親人,目前要她完全放下,或許是不容易達成的。
我問她,「每次兒子遇到挫折時,你會和孩子說什麼?」她說,「我會說『沒關係,挫折本來就有,站起來就好了,加油!』」「如果這些話能夠換個方式,一輩子留給兒子,該有多好!於是,我和她討論如何為孩子和先生留下一輩子陪伴的方式。她說,「我也該來和先生好好交代一些事情。」
她,面對每一次的病情變化,會沮喪、難過、不安,但會問,「我該怎麼辦?」我看到她從挫折中產生的力量與努力,一次又一次陪著她去調適,幫助她能夠漸漸勇敢的聊到後事的處理方式、對家人擔心的處理、宗教的連結、還有她說相信有「下一輩子」。我告訴她,「真正的女強人,除了事業與家庭成功,更要開始懂得為自己而活。」
對於勇敢堅強的人,上天似乎會給予更多、更艱難的考驗。她的病情變化都是以「天」的頻率來呈現。好不容易感覺她的腳步終於跟上身體變化的節奏,可還未站穩,無奈又面臨新的身體變化。病情來勢洶洶,一次比一次惡化,心的步伐跟不上,過去的生存法則再也用不上,而信仰的橋梁尚未穩健。她,終究被擊倒了。
沒關係,挫折本來就有,站起來就好了,加油!
回想從第一次看到她,手還可以顫顫抖抖的拿水壺喝水。數天後見面,她說,「師父,手好熱,幫我把它從棉被裡拿出來好嗎?」握著她的手,感受著她使不上力,必須依靠別人的力道,手才能移動位子。看著臉上的汗水像水滴在流,我拿起毛巾
幫她拭去汗水,她苦笑著,似乎在說:你看,這樣也不行了。
此時,我的視角、我心中的她:呼喚她,雙眼不斷眨動,我知道她很努力想張開眼睛,但好無力。偶爾比較清醒,她說
雙手好痛,我在床邊默默幫她按摩,直到她睡著。身為陪伴者,對於她病情的變化,我的腳步也好沈重、好感傷,更何況是她。
好不容易有一兩天比較清醒,她無力的說,「沒關係,再試看看,不要這麼快放棄。」看著她,可以感覺到無奈。我說,「沒關係,不勉強。不能接受也沒關係,我們都知道你一直很努力在接受,但是變化還是太快了,讓你措手不及。不用勉強自己,無論是能接受,還是不能接受,你就是你。我們都會一直陪著你。記得,作自己就好!」
我告訴她,「總有一天,你努力了,你會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了!』」她的嘴角終於往上揚,久違的笑容。
秋天的早晨,我收到她凌晨往生的消息,兒子與先生陪伴在旁。內心不禁悲從中來。面對她,我常常問自己:若我是她,歲月正繁華的時候,我有她的勇敢嗎?她是一面鏡子,是我們生命的老師。看著她,對我來說,衡量她能不能接受病情已經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如何陪伴她安心走過此段失能的生命歷程。她讓我體會到:靈性照顧是一個過程,而非只是結果層面。要如何陪伴病人安心走過臨終的每一步路,留意能夠被啟發的每一個力量,都是最重要的。
從她身上,我也終於明白何謂「以苦欲捨苦」。不忍眾生苦,看著眾生的苦難,再看看自己,會發現自己所受的苦真的不算什麼,而自己的苦可以暫時先擺一邊,學會時時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接納自己的苦,帶著悲心來陪病人度過這段幽谷。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所受的苦也會找到「意義」。謝謝她,用40+的繁華歲月,來提醒我們生命的無常。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