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普賢萬行太廣大,覺得寸步難行怎麼辦?
文/法鼓文化出版提供
發願方法和心態
聖嚴法師曾於《祈願.發願.還願》說:「人不要被框框局限,但要有大方向,從人道、天道、解脫道、菩薩道到佛道,層層超越。從近而遠、從小而大、從微而著,有次第、有彈性地不斷進步,這才是佛教徒標準的發願方法和心態。」
我們不要以實質的物質或數量來衡量願的大小,例如有人捐款一百萬,不用勉強也跟著捐相同數目,要量力而為。發願時不要被數量框架套牢,以免框架太大,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空想;框框太小,則侷限各種可能,而無以為繼。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比較腳踏實地、切實可行的作法,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我角色,這就是「普賢行」。聖嚴法師提出的「心六倫」運動便是基於這樣的信念,雖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發展出各種各樣的關係,如家庭、職場、族群、自然等倫理,我們每個人也同時扮演多元的角色,但無論關係再怎麼複雜多重,只要各盡其責、各守本分,尊重關懷身邊的有情萬物,我們的化身自然也會在其他地方發揮力量。
我們不需要期望自己成為偉人,只要從身邊的人影響起即可,例如發願:「我願所有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都過得幸福愉快。我願盡一己之力讓他們身心健康、沒有煩惱。」每個人應該都可以做到這些願,因為這也是我們的人生動力。
個人的小願是大願的基礎,如同聖嚴法師所說:「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是菩薩行的基礎;如果能再擴大一些,以一切眾生的煩惱為家,擔負起『如來家業』,那就是更深廣的菩薩行願了。」
《普賢菩薩 50問》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
定價:160元
出版者:法鼓文化
信仰普賢菩薩總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什麼是普賢十大願王?
什麼是〈普賢警眾偈〉?
普賢萬行太廣大,覺得寸步難行怎麼辦?
你想知道:
何為大行普賢菩薩的「大行」?
普賢菩薩的六牙白象從何而來?
如何以普賢願海超度人生苦海?
本書針對學佛新手,量身設計50個普賢菩薩入門問題,共分四大單元:
1.相信普賢導航成佛
2.認識普賢廣大行願
3.學習普賢有方法
4.成為普賢實踐家
幫您掌握學習普賢法門的要領,學普賢,做普賢!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