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分類
一般訊息

從養生到「往生」
活動日期:2020.08.22-23
◎第一場-【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愛他,就要讓他好好走!】
主講人:陳秀丹醫師
在第一場的110分鐘裡,阿丹醫師運用許多國內外的臨床案例讓我們了解當病人終日臥病在床、痛苦不堪時,強迫灌食、打針、插管、抽痰等所謂的無效醫療是否有其必要性?
阿丹醫師也提到,「死」是人人必經之階段,「怕死」無法讓自己過的更美好, 認知此點,讓家屬與病人更能了解安寧療護的觀念,提前做好備好善生善終的準備。
◎第二場-【臨終症狀之認識與處理-自在迎向美好的來生!】
主講人:王浴護理長
在第二場的105分鐘裡,王浴阿長詳細講解病人在臨終時的一些徵狀,及家屬在照顧時的無力感與內心的煎熬,並提醒大眾,如遇到家人有類似的狀況時,如何選擇比較妥當的醫療與照顧,才能協助病人減少痛苦的善終。
中場肌耐力表演活動
【節目名稱】不老的長青樹-要活就要動
【演出單位】南山長青學苑
南山長青學苑的長者們為我們帶來肌力訓練舞蹈,這是他們平日在長青課程的運動項目,藉著中場休息的時間,讓在座與會大眾,跟著阿公阿嬤一同活絡筋骨動吃動!
◎第三場-【拒絕無效醫療與病人自主權立法-「善終」可以自己規劃!】
主講人:蔡兆勳醫師
自105年通過病人自主權力法,108年正式上路後,簽署了病人自主權力就能達到善終嗎?不一定唷!
在第三場的110分鐘裡,蔡醫師以自身臨床服務經驗讓我們了解無效(益)醫療以及安寧緩和療護的照顧都做了些什麼。
蔡醫師提到:病人自主與醫療關懷需要同時並進,相輔相成,醫療診斷不能取代人性!病人與家屬是醫護人員學習的榜樣。當面臨病人最後一段路時,醫護人員應當協助末期病人成長獨立與超越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目的!
而選擇安寧療護不是放棄讓病人活著,而是讓病人最後一段路可以好好的活著…。
◎第四場-【帶不走的,怎麼辦?-談身後事的預定(預立遺囑)!】
主講人:沈惠珠律師
在第四場的115分鐘裡,沈律師以實際發生的案例來教導大家遺囑需要怎樣寫才具有效力。
沈律師強調,立遺囑一定要在活得很開心的現在就要趕快做!覺得不妥還可以隨時變更!否則,如果一旦無常到來,自己又沒有預立遺囑,如有遺產,屆時必然造成家人的紛爭與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