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美學】

人類被病毒打敗
談新冠肺炎疫情與疫苗

文/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圖/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台灣曾自豪是新冠肺炎(COVID-19)的「防疫模範生/優等生」,不幸過了「臨界點」,從五月十二日首度兩位數,本土確診十六例;五月十四日二十九例,隔天就爆炸;五月十五日首度三位數,本土確診一百八十例,雙北(台北市和新北市)宣布「三級警戒」,之後每天兩、三百例,「校正回歸」後是三、四百例,有四天超過五百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五月十九日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到五月二十八日;五月二十五日宣布延到六月十四日端午節;六月七日行政院宣布再延長到六月二十八日,然後又延長到七月底……各級學校和補習班強調「停課不停學」,從五月十九日開始停課,一路跟著「三級警戒」順延而直接放暑假。我擔心:暑假過後能否正常開學?

無症狀不驗,不驗零確診!

疫情爆炸前,多數確診個案由境外移入,無症狀比例很高。我曾合理懷疑:「如果沒有強制檢驗,無症狀者不會主動去看診,不到醫院就不會被檢驗,當然就不會有確診。」再者,之前幾件不知感染來源的群聚,沒有後續個案就不再追查,死灰可能復燃,會不會造成「漏網之魚」在社區趴趴走?反正無症狀又看不出來?
 
假如遭無症狀者感染只會是無症狀,根本不需追查;萬一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變成有症狀甚至重症,就形成「隱形傳播鏈」。
 
指揮官說:「隱形傳播鏈」可能不只一條。我正好國三會考完的兒子笑說:「既然是隱形,怎麼能看得到有幾條?」這波疫情是檢驗量愈多,確診個案數就愈多,感覺病毒已經潛伏一段時日,只是我們矇住眼睛就以為看不到。
 
未來遙望而不可知,把握珍惜,期待相信;雖然,一路上並不平穩,終能展翅高飛。
第三屆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
醫護組第一名
李蒨滎「展翅」
十八年前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當時一傳染就發燒,一發燒就隔離,病毒很快就傳不下去。現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潛伏期就會傳染,發病前三天就有高度傳染力,症狀變化多端,不一定會發燒。
 
 
首波以發燒、咳嗽為主,第二波是腹痛、腹瀉,第三波則是味覺、嗅覺異常。病人不講他有症狀,醫師根本看不出來。
 
不發燒的感染者到處可去,只要不到醫院就不會被檢驗和確診,造成這波疫情的「隱形傳播鏈」。醫療院所靠「旅遊史」和「接觸史」來採檢,以為沒有出國就不用檢驗。但現在沒有旅遊史和接觸史的確診者,多到足跡無法查或查不清楚。
 
病毒早已進化,我們必須適應疫情後的「新生活型態」,避免「人與人的連結」與接觸,小心病毒就在你身邊!

各種新冠疫苗的副作用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布訊息:「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之報告資料,接種流感疫苗,發生局部副作用的機率為一五%至二○%,主要為注射部位的紅、腫、癢、痛,而發燒、身體不適等症狀並不常發生,其他較為嚴重的症狀則極為罕見。國內於八十七年開始辦理老人流感疫苗接種先驅計畫,依據初步評估結果,接種疫苗後,只有六.五四%表示接種後有輕微反應(局部紅、腫、癢、痛),並未發現其它全身性嚴重副作用。」流感疫苗是非常安全、副作用極少的疫苗。
 
對於「新冠肺炎」的疫苗,相較之下標準實在太寬鬆,副作用多而且發生率高。AZ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注射手部疼痛五四.二%,疲倦五三.一%,頭痛五二.六%,肌肉疼痛四四%,畏寒三一.九%,關節疼痛二六.四%,發燒(三十八℃)七.九%。然而我們竟然把這些副作用,當作是「理所當然」的「正常反應」。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年三月十日一版「COVID-19疫苗接種須知暨意願書」當中「COVID-19疫苗接種反應發生率」,只粗略而輕描淡寫地列在「非常常見(一/十)」,包括:「接種部位疼痛、腫脹、瘀傷;疲倦;無力;發熱/發燒(三十八℃);畏寒;頭痛;噁心;關節痛;肌肉痛」。
 
「中央社」二月二十三日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統計,在三款武漢肺炎疫苗中,AZ疫苗在多項副作用出現頻率都比BNT/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為低;且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低於年輕人……在各項一般副作用中,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發生頻率都是三款疫苗中最高。」
 
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注射手部疼痛九二%,疲倦七○%,頭痛六四.七%,肌肉疼痛六一.五%,畏寒四五.四%,關節疼痛四六.四%,發燒(三十八℃)一五.五%。
 
新聞報導說:AZ疫苗打兩劑後,有效產生抗體的機率大約七○%,莫德納疫苗則高達九四%。

施打七成後可群體免疫

接受施打AZ疫苗要填基本資料,護理師先量耳溫確定沒發燒,我只問三個問題:一、以前打預防針會不會過敏?二、最近一個月內有沒有打過預防針?女生加問三、有沒有在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正在發燒不能施打,反而該去看感染科。
 
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有,就暫時不能施打。這些問題可用電腦選項或播放錄音就能解決,其他事項可以回去慢慢看說明書。我認為不太需要醫師,只不過規定要由醫師開立處方。
 
台灣目前最「缺疫苗」,預計全國七成民眾打完兩劑,就可產生「群體免疫」,總共需三千兩百萬劑!六月十日到各縣市醫院端可施打的疫苗,總數只有八○.一六萬劑,就算都只打第一劑,全部打完,全民施打率不到三.五%。(暫時不算少數已打完兩劑的人,但資料說要打兩劑才有效!)
 
等到日本贈送的一百二十四萬劑AZ疫苗及美國贈送的二百五十萬默德納疫苗發下來,全數施打完畢,覆蓋率大概二○%,距離「群體免疫」還很遙遠!從今年三月起,四個月內的施打率還不到一○%,以這樣的施打速度,就算疫苗充分供應,至少還要整整兩年才能達標。
 
問題在於,就算想加速打疫苗,還得中央有疫苗可配送到地方。政府向AZ原廠訂一千萬劑只來一一.七萬劑,COVAX分配四百七十六萬劑只來兩批共六○.九六萬劑,莫德納原廠訂五百零五萬劑只來十五萬劑,國產疫苗訂一千萬劑尚未生產……
 
「新型冠狀病毒」持續變異,會不會像流感一樣,大家得慢慢習慣?若人類仍然「懷舊、守舊」和自以為是,將會完全被病毒打敗。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5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