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專案成果

作者:釋惠敏‧釋宗惇

病房中的一天(釋宗惇)  
早上9:00走進病房,快速瞄過護理站的白板記錄,了解昨晚病人的情況。遇到林醫師,告訴我小惠昨晚因心包膜積水進了加護病房,預計要做引流及心肺導管手術,來幫助他緩解這數日嚴重喘的症狀。知道她一定會很緊張,去探視小惠空空的床,「小惠,加油,你是菩薩的孩子,你會平安的。心情一定要放輕鬆,越輕鬆的態度越能幫助你順利過關,記得!」心中默默叮囑著小惠。  

進研究室途中,遇到芝先生的太太獨自站在病房門口,面色凝重。她告訴我:「昨晚發生了一些事,心裡不舒服。」「他一直認為我要害死他,認為我要拋棄他,結婚幾十年了,只為了當初對他外公的一句承諾,我無怨無悔。可是他從來看不到我的付出……,師父你去跟他談一談好不好?」「可以,不過在跟他談之前,讓我先了解你的狀況。如果你現在不方便,我都在這附近,你隨時可以找我。」  

芬往生了,正在往生室助念,讓我想到小他一歲的斌斌。他們曾是同病房的「戰友」,小小年紀一起走過艱辛的病苦歲月。到病房去看斌斌,難得他今天睡得好熟,第一次看到斌斌的媽媽可以坐在沙發上休息,也是第一次我們可以談的比較深。「我只有這個孩子,……,我不希望他受苦,所以我可以允許他走。每天晚上,我和先生依照婆婆的交代幫他念佛,可是念佛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用呢?」一一為斌的媽媽說明念佛的意義和方法,並告訴他芬往生時託夢的感應,媽媽聽了好感動。說著說著,說到斌雖然重病,最近竟然還長高了,媽媽的嘴角不禁浮現一絲笑意。  

繼續每天早上例行的查房工作。211床是一位五十來歲的男性病患,前幾天在交誼廳一起用餐時還請大家吃水果。他今天心情不好,因為兒子本來答應今早要帶他出外走走的,卻是一再拖延。從早上到中午,從中午到下午,他不想再等,可是獨自待在病房也一籌莫展。於是我開始跟他聊天,聊他的生氣,聊他的病況,聊他的經歷,最後建議他休息一下,等兒子來時才有體力出門。後來他在我面前沉沉的睡著了。   中午,繼續完成片段進行中的病房記錄,以及相關的進行歷、SOAP。  

下午是靈性照顧模式研究的小組討論會,報告前天對一位已在彌留狀態的五十歲女性病人輔導的經過。我說出了自己的疑慮:「我好像一直在用意念說服他放下,因為他的抗拒,這樣的說服似乎也是不妥當的?」   「意念溝通的意思是:在佛法裡面,你自己用什麼樣的心境面對生死,當時你就用什麼心境面對病人,用你的心境去和他感應。此外,還要善用家屬的力量一起幫助他。」  

教授給我這樣的Comment。  

最後,教授丟給我這樣的問題:「在佛法裡面,你們怎麼莊嚴自己?你自己每天都怎麼做功課修行?」 好認真的問題!以一個宗教師的身分在病房,你自己每天怎麼修行、怎麼面對生死、怎麼學習放下,是在接觸病人過程中最重要的心態和力量泉源。這樣的力量已經不是來自知識層面的思考,是來自心靈深處,往往可以不假言說,感人於無形。

英國「取經」行 (釋惠敏)

在台灣,Chaplain(醫院宗教師)相當於基督宗教所開辦的醫院中的「院牧」,為病人提供宗教性的服務。但是,隨著安寧療護「全人」照顧理念的普及,如何扮演佛教的醫院宗教師之角色,以發展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  

例如,1998年間,由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所贊助,臺大醫院家醫科陳慶餘主任所主持的「靈性照顧模式」研究計畫;以及1999年1月,同基金會贊助十餘名從事安寧療護的人員,組成「英國安寧療護研習隊」(Hospice Study Program)。這些活動計畫,對於台灣安寧療護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本人有幸得以參加這次的「英國安寧療護研習隊」,我和宗惇法師,及臺大醫院鄭逸如心理師被編在同一組,參訪英國數家Hospice,以了解他們進行靈性照顧的理念和方式。  

其中訪談過三位醫院宗教師,分別是在巴斯(Bath)市,Dorothy House 的Guy Harrison(男性、專職);布里斯托(Bristol)市,St. Peter's Hospice 的Brenda Dowie(女性、專職),以及溫莎(Windsor)市,Thames Valley Hospice 的Derek Nuttal(男性,兼職)。今將訪談記要及相關資料整理如下:

1. 醫院宗教師(Chaplain)的角色

我們好奇著英國Hospice中的宗教師怎麼樣進行他們每天的工作。已有教堂牧師30年經驗,也在Thames Valley Hospice 服務 9年的Derek Nuttal 告訴我們,他每個禮拜在Hospice 20小時,每天上午來Hospice。來到Hospice後主要的工作內容有:

  1. 例行性探視病人及家屬。
  2. 應病人需要,作宗教的、靈性的、家庭生活等交談。
  3. 參加團隊的個案討論會議。
  4. 每週評估需要加強輔導的病患名單,並優先執行。
  5. 主持院內宗教性的活動,如禮拜、祈禱、婚禮等。
  6. 有時應邀主持葬禮。
  7. 喪親悲傷輔導。  


Derek說他自己是一個「Loiter intent」,每天在院中晃來晃去,「Be a loiter」(閒逛者、閒聊者),讓自己隨時可以被看見(visible),讓病患需要時,可以想到、找得(available)。以下是他對自己工作很有意思的描述:「I won't sit in a room, people won't come and talk to me.」、「I come to the door without an agenda, and go out the door without an agenda, I carry nothing with me.」、「A developing role」、「Staff work out problem, but I won't do that.」、「You can't measure spiritual care.」和團隊之間有充分的信任關係,和病患之間更是有絕對的、健康的信賴關係。用這樣的基礎,每天輕鬆的、自由的、隨機的、沒有預設立場的在Hospice 中「閒晃」,意外的「相遇」(encounter)或讓病患主動來找,用誠實、開放的態度常常可以討論出更多東西。Derek說九年來他的靈性照顧工作「沒有兩天是相同的!」  

和團隊的互動方面,Derek是非常資深的宗教師,他在團隊中扮演了三種角色:
1. Chaplain(宗教師)。
2. 悲傷輔導教育者:協助社工師培訓志工團隊。
3. 協助護士支持團隊 (nursing staff supporting group):  
每6週一次會議、針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心理瓶頸討論,相互支持,突破困境。
Derek在團隊中的角色,對台灣正在發展中的醫院宗教師角色,可以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
以下有關靈性照顧的資料,是St. Peter's Hospice 的Brenda Dowie 宗教師的授課講義。  
今附於此,作為參考。

2.靈性與宗教的區別

2.1 什麼是靈性(Spiritual)?
 1. Essence of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人的意義之本質)
 2. Ultimate concerns questions, meanings and values. (終極關懷方面的疑問:人的意義和價值)
 3. Deepest relationships, Self, others and God.(自我、他人和上帝之間的深層關係)
2.2 什麼是宗教(Religious)? Outward expression and systems of belief and descriptions of the spiritual.
 (宗教是靈性外顯的表達,是有系統的信仰及靈性的描述)
2.3 Howard K Bell's understanding of spirituality out of the well being of spirituality, spews forth religion. the
  arts. the poetic. the musical. the philosophical. Spirituality is the energy within each person that struggles
  for meaning and purpose for life.

3. 五種基本的靈性需求(Five Basic Spiritual Needs)

  1. for meaning to life
  2. to receive love
  3. to give love
  4. to have a sense of forgiveness
  5. for hope and creativity

 

4. 靈性疼痛(Spiritual Pain)

  1. Fear 害怕
  2. Powerlessness 無能為力
  3. Guilt 罪惡感
  4. Anger 憤怒
  5. The Future 擔心將來的事
  6. Meaninglessness 無意義感 "Mud and Stars" A Munley the essence of spiritual care-giving, is not doctrine or dogma, but the capacity to enter into the world of others, and respond with feelings.

 

5. 靈性照顧的原則(Principles of Spiritual)

  1. LISTENING
  2. PATIENT AUTONOMY
  3. CONFIDENCE IN OUR OWN SPIRIVUAL JOURNEY
  4. AVOID TRITE ANSWERS
  5. ALLOW FOR MYSTERY
  6. REFERRAL?
  7. BIGGER THAN RELIGION
  8. INTEGRATED IN OTHER ASPECTS OF CARE
  9. DENOMINATIONAL FACTORS CAN FADE
  10. HUMANNESS AND THE SPIRI-TUAL


(本文作者 惠敏法師:中華佛研所副所長、西蓮淨苑住持  
宗惇法師:台大緩和醫療病房宗教師  
本文寫於「1999年安寧療護英國行」後)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