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與我有關
由於大多數喪親後的情緒感受是不安的,因此常被當事人否定或壓抑。悲傷關懷的主要任務即在提供當事人支持,協助其充分經驗與抒發喪親後的各種情緒,鼓勵他「說」出這些喪親的相關經驗,處理已表達及隱藏之想法和情感,完成與逝者間未竟之事,以助生者接受失去親人的事實。並辨識與解決阻礙的衝突,向逝者告別,完成哀悼。悲傷關懷並非鼓勵案主離開原來的生活環境,而是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重新適應逝者不在的新環境並發展出新的關係,重新生活;並尊重案主將能量投入新的關係上。
從安寧療護現場,關注悲傷
安寧照顧強調不止照顧病人的身體,也照顧病人及家屬的心理,並且涵蓋及病人往生後這段時間的遺族(喪親者)支持與關懷,即安寧療護所強調的全人、全隊、全家、全程、全社區—五全照顧,因此喪親服務與遺族關懷,已是我國安寧療護推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即使是同一家人,面對喪親的壓力,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調適方式,在哀傷調適歷程的研究中,不同學者對於哀傷者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哀傷歷程,從好幾年、兩年到六個月或者一年內,各有不同的看法。確定的是,時間無法沖淡一切!對某些人來說,哀傷是長期的疼痛需要時間療傷及持續支持。
必定要接受關懷?
遺族(喪親者)關懷並非對所有遭遇重大失落的個人都要提供哀傷關懷。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有這種需要。遺族關懷應該去辨識無法良好調適,有需要協助的高危險群遺族。遺族關懷是從壓力調適理論概念而來,強調評估和預防,親人死亡對於遺族來說,不但是個重大的壓力,而且伴隨哀傷而來的失控感及害怕,常會削減個人面對壓力的適應能力,透過對遺族的關懷支持,除能讓遺族了解哀傷反應和適當的處理方式,減少自我失控感外,並能讓哀傷的情緒有一個出口;另一方面,安寧療護團隊若能儘早篩選出哀傷高危險遺族,及早提供轉介而得到需要的協助,避免日後併發複雜性哀傷的可能。
蓮花推動哀傷關懷
基礎建設:提升全民哀傷素養,創造社會哀傷友善氛圍
次級建設:強化教育輔導體系針對哀傷者提供即時支持

專業轉介:辨識高危險哀傷遺族或複雜性悲傷並轉介專業
(1)盤點全國哀傷支持專業資源
(2)與社區據點合作定點關懷計畫
(2)與社區據點合作定點關懷計畫

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
影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