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編輯室札記

文/編輯室
 
為了抱孫,一群阿公阿嬤開始健身;為了健康,中高齡長者開始訓練「核心肌群」;為了不換人工關節,「噴射機阿嬤」開啟運動人生,登上世界最大雪山啞口,更獲得國內外田徑賽超過五十面金牌……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機能逐漸退化,高齡者如何享受樂齡,愈活愈健康?本期「專題企畫」—逆齡,就要「動」起來,邀「菲特邦健康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邱柏豪、體適能教練徐棟英,以及高齡八十六歲的「台北市777銀髮族協會」辦公室主任潘秀雲,分享「運動」能為老年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徐棟英發現,年長者容易出現肩頸、下背、膝蓋疼痛,關鍵都與「核心肌群無力」有關,若想改善疼痛問題,就要鍛鍊。邱柏豪則表示,「運動必須持之以恆」,住家或附近的廟宇、公園、活動中心等公共區域,都是有助養成持續運動好習慣的最佳場域。
 
外表與年齡不符的潘秀雲阿嬤跑得超快,一百公尺只需要十五秒一四,總共拿過國內外超過五十面金牌。她說,能有這番不輸年輕人的精力,「都是靠運動!」—誰說年齡是限制?長輩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把身體照顧好,就有能力實踐夢想。
 
民國九十五年,普安法師參加蓮花基金會臨床宗教師推廣培訓課程,從不太清楚臨終關懷是什麼,到後來協助守護臨終關懷的搖籃,十多年來,他不斷累積照顧病人經驗,發現在生死議題面前,「除了遺憾,還能為病人做更多。」
 
走向善終,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本期「焦點人物」專訪普安法師,分享死亡其實是一個過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種種狀況,「透過臨床宗教師的陪伴,許多病人在臨終前,變得比較可以接受他的死亡。」
 
「憂鬱和譫妄,可能是末期病人走向死亡必經的變化歷程。」本期「生存美學」專欄,許禮安醫師分享「末期病人的譫妄與臨死覺知」,討論「譫妄」可逆和不可逆的原因,以及「臨死覺知」的三種典型。一起來了解,當末期病人出現「譫妄」現象時,該如何處置?而他們的「臨終視野」,又最常出現何種情境?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0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