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美學】

好好活著,好好道別-善終的另類思考

文/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圖/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國際護理界的祖師奶奶南丁格爾說過,「很多人認為,只要是獲得多數人支持的,就是對的。但是我這個老頑固卻認為,多數人總在錯誤的那一方。」
 
 就如安寧界和一般人都很喜歡談「善終」,並且嚮往「善終」,但我卻覺得,這個最常見的名詞,本身就是個天大的陷阱。
 
第十三屆全國安寧療護繪畫比賽:人生五色五味,優選「旅程」/鍾淑婷

善終不合邏輯,尊重個別差異

 恩師余德慧教授極力推薦的《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這本書提到:「每個人死亡的情景都不同……五十億人就有五十億種死法。」我認為,「每個人自成一種死法」,因此不存在所謂「善終」這樣一種標準而美好的死法。
 
 我認為所謂「善終」,就是假設有一種「標準而美好的死亡型式」,可是安寧療護一向都強調「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既然每個人都活得不一樣,照道理應該也會死得不一樣——從邏輯來看,追求「善終」就必然會抵觸安寧療護「尊重個別差異」的基本原則。
 
 有人說,「當所有人都看著同一方向時,總要有人進行逆向思維。」我總是想和多數人不一樣,即使多數人覺得我是「逆向」的那個,我卻覺得:如果「以我為標準」,大家才是都跟我「逆向」。
 
 就如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是個天才。不過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隻魚,牠一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個笨蛋。」既然我活著時努力要與眾不同,想和別人都不一樣,如果我竟然死得和大家都一樣,我應該會死不瞑目吧!

刻意斷食是違反自然的「加工死」

 安寧療護主張「自然死」,拒絕「加工死」或「加工不讓他死」。末期病人逐漸沒有食欲只是自然的變化,但在台灣卻經常被家屬因害怕親人餓死而強迫餵食,或要求醫護人員對病人插鼻胃管灌食和打點滴。這在日本稱為「陸地溺水」,指的就是「在陸地上被點滴給淹死」的末期病人。
 
 根據台灣「 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老師所說:「病人在死前二十四小時打進去的點滴,在死後二十四小時通通會流出來,流到床單整個濕透, 甚至地板上一灘水。」過去醫護人員配合家屬不適當的要求,沒有為病人挺身而出教導家屬,這是違反倫理的。
 
 近來台灣有一股「矯枉過正」的流行:「斷食善終」,我寫過短文「斷食不一定能善終」,引發一陣砲轟。但是請注意:刻意「斷食」違反自然法則, 不是「 自然死」,而且和「善終」無關。
 
 南丁格爾說,「當一個人過度的擁抱教條,他就看不見真實。意見不同的人,就視之為仇敵,面對不同看法的人,只想封住他的嘴。」我認為:「斷食善終」和過去考生在額頭上綁「聯考必勝」一樣,都只是口號,千萬別當真。
 
 讀過且認同《祕密》一書的人都相信「心想事成」,假如這是真的,所有選舉的候選人都應該會當選。我要模仿梁啟超一九○二年《新民叢報》(日本橫濱出版)翻譯《近世第一女傑羅蘭夫人傳》所寫:「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我要說:「善終,善終,多少壓迫假汝之名而行!」
 
一滴水撇見一世界,一顆種子窺視一片天
在有限生命中活出無限,在當下擁抱永恆

不要用善終的框架去壓迫別人

 既然安寧療護主張並強調「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我認為,對想要「斷食」的末期病人,當然也要尊重他的意願,不要勉強進食;但是對於不想「斷食」的末期病人,也應當尊重他的意願,不要用自己認定「斷食對你比較好」和「斷食才能得善終」的虛假認知去壓迫他。
 
 同理, 對於極少數堅持「不論插管再怎麼痛苦,我都要插著跟它拚到底」的人,如果這才是他們所想要的「善終」,同樣也應該得到尊重。至於想要「 安樂死」的人,不要覺得自己有權利「強迫別人對自己動手」,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同樣是假善終之名進行壓迫之實。
 
 我真心希望, 安寧療護團隊不要把末期病人的「善終」,當成是自己的功勞,必須你真有這樣的本事,否則那些接受「安寧療護」服務,卻仍然「不得善終」的末期病人,就要算我們的罪過,因為是我們不夠努力,才會讓他們無法得到「善終」。
 
 就像教出「模範生」並不是教育的目標,多數「模範生」甚至都不是因為老師教得好,而是他本來就夠好。因此,某些病人可以得「善終」, 是他本身的福報,我們安寧療護團隊成員只是剛好有特權「站在搖滾區」而能陪在他身邊,見證並學習他得以「善終」的過程罷了。
 
 我一直都認為, 安寧療護的目標和重點並不是「善終」, 而是「 善生(好好活著)」和「善別(好好告別)」,不要用「善終」的虛假框架,去壓迫別人都要進入框架中,那可能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善終」罷了。
 
 不是只有「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善終」,佛教徒應當效法地藏菩薩「發願下地獄」,這也是另一種「善終」。

善終評估量表應改稱服務品質量表

 安寧界有「 善終評估量表」,如今看來只是存活者以為的「善終」。以往認為達成「善終」是安寧療護工作的主要目標,但我們何德何能幫助病人「善終」?
 
 以前大學聯考時代, 如果考生對分數不滿意,還能申請複查;現在假如死者對我們打的「善終」分數不滿意,該怎麼辦呢?
 
 我曾請問當年台大醫院6A 緩和醫療病房王浴護理長:「如果死者不滿意我們幫他打的分數,他會不會回來託夢?」阿長回答:「這應該是用來評估我們的安寧療護服務品質。」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1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