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關懷】

舒適餵食—還有比「吃」更重要的事

文:照量法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安寧病房臨床宗教師)
 

陳伯伯今年九十歲,數十年前退休後他並沒有從社會中隱退,反而常與太太出雙入對參加活動;夫妻倆除了每天一起參加長青學苑及關懷據點的課程外,還時常到國內外各地旅遊,親近大自然美景。
 
三十多年來,他們夫婦篤信母娘思想,常一起參加一貫道活動。為了維持體能與健康,陳伯伯自我要求每天至少走上萬步;不捨陳媽媽勞累奔波,家中舉凡跑銀行、郵局、繳費等事宜都由他包辦。在兒女眼中,他是一個愛家、愛妻,健康獨立的老人家。
 
然而,這樣活耀、幸福及充實的退休生活,在長青學苑的歲末聚餐中畫上句點。
 
某天活動進行到一半,陳伯伯動也不動,救護人員趕來發現他的呼吸及心跳已停止,經插管送醫急救,到院後雖然恢復心跳,卻仍有心室顫動現象。院方積極為陳伯伯做了三天的低溫治療,以減少腦部傷害程度;然而,在加護病房住院半個月後,陳伯伯的意識狀況一直沒有進步,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出缺氧性腦病變現象,若存活下去必須面臨長期臥床命運。
 
過去陳伯伯健康時,看到嫂嫂在護理之家臥床、插鼻胃管,曾經表示「躺在那邊動都不能動,活到一百歲有什麼用,我以後不要這樣活著。」或許是命運捉弄人,陳伯伯的病程進展正朝著長期臥床邁進。在醫院經歷一連串的治療與照顧,他成功脫離呼吸器,最後帶著鼻胃管與鼻導管的氧氣到了護理之家,醫院的安寧居家護理師則每兩週到護理之家訪視。
 
攝影/Tsi

自然善終,不是斷食善終

陳伯伯倒下後,陳媽媽每天仍自己去長青學苑上課,下午則去護理之家陪伴先生。臥床、意識不清、四肢攣縮、以鼻胃管餵食——陳伯伯以他最不願的方式活著。
 
雖然陳伯伯靠著插鼻胃管餵食來維持營養,但陳媽媽每天仍用棉支餵他糖水;隨著時間推演,陳伯伯的身體退化趨勢一直默默進行著,安寧居家護理師面臨照顧上的瓶頸,連續兩個月換鼻胃管時都很困難插入。目睹這樣的情境,每次換完鼻胃管,陳媽媽在回程的路上都默默的流淚。
 
維持半年的護理之家生活,陳伯伯曾因肺炎住院一次,身體狀況不斷下滑,家人十分不捨,更不希望他受困在這樣的軀體裡。經家庭會議討論,決議移除鼻胃管,採舒適餵食,並轉到安寧病房接受照顧到善終。
 
我以宗教師的身分前往探視,陳媽媽落寞的傾訴,「兒子說這是斷食善終。」從陳媽媽的表情可以感受到,她對現前的照顧方式有些疑慮與不捨。
 
「這是自然善終,不是斷食善終。」我告訴陳媽媽,依然可以每天用棉支沾糖水來餵陳伯伯,若他會嗆到,棉支就要弄乾一點。
 
陳媽媽分享她過去照顧公公末期,從本來可以吃稀飯,後來減為米湯、開水,直到往生。照顧老人的經驗讓她了解,該如何陪伴吞嚥困難的病患,以及傳統觀念中,是否從口腔進食對病人的重要性。這也讓我理解,何以她每天持續以棉支沾糖水擦拭口腔的方式來餵食陳伯伯。
 
「以前老人就是這樣,所以比較『好老』,不用插鼻胃管,這就是舒適餵食。」我告訴陳媽媽,可以持續她之前在護理之家所做的,依照陳伯伯可以接受的方式餵食。「雖然陳伯伯的情況不會再進步,但我們還是用心照顧,陪他走完生命最後的階段。」
 
攝影/Paige Cody
我再進一步告訴陳媽媽,「現在還有一件事比『吃』還重要。你們信仰一貫道那麼久,要時常在陳伯伯耳邊提醒他莫忘三寶。」
 
一貫道的「三寶」指的是「玄關竅」、「口訣(五字真言)」、「合同」。他們認為在經過「求道」後,便能「天堂掛號,地府除名」,死後就可以往生到無極理天,而不落入六道輪迴。一貫道的「三寶」也可以說是他們死後回歸到無極理天的「憑證」。
 
由於陳媽媽和照服員曾看過陳伯伯有哭泣現象,她心想,是不是陳伯伯的狀況沒那麼糟?擔心是不是太早放棄病人。對於這個現象,主治醫師表示,依照陳伯伯腦傷的程度,這樣的反應並非真的情緒反應。
 
為了讓陳媽媽對目前的照顧方式放心,我當著她的面向病床上的陳伯伯報告,目前的作法都按照他過去的交代去做,是為了不讓他無止境的躺臥在病床上;如果他有好一點,請他在餵糖水時多吸一點,醫護會依他的狀況調整照顧方式。同時我也提醒陳伯伯,要記得自己已經求道「天堂掛號,地府除名」,若身體真的不行了,不要硬撐,就回去老母娘身邊修行。
 
在陳伯伯住在安寧病房期間,陳媽媽每天下課後依然持續來病房為陳伯伯餵糖水,充分表達出她對陳伯伯的關愛與不捨。最後,陳伯伯的身體狀況沒有好轉,住院十二天後以生死兩安的自然方式,在家人的陪伴中走完生命最後旅程。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5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