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美學】

要健康長壽不要長照

文 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圖 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我講長期照護並沒有撈過界

台灣「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剛好三十年,而我從事「安寧療護」也在今年暑假也滿三十年。健保開辦前後,只有家醫科醫師會去居家看診。當年我在花蓮慈濟醫院,是由「公衛護理師」帶我出診,照護有管路(三管:鼻胃管、導尿管、氣切套管)的臥床病人。
 
近幾年,隨著健保推動「長期照護」,才有其他專科醫師與專業人員加入,例如藥師、復健師等。我在演講中談到「長期照護」,有護理師朋友笑我說:「許醫師,你這樣是撈過界喔!」我不客氣回她:「你錯了!早在『長期照護』這個名稱出現之前很久,我就已經在做『居家醫療』和『長期照護』了!」
 
二○二二年元月,我被醫院要求看「居家醫療整合」,因此重新執行「長期照護」。最近有一句電視廣告口號:「要長壽,不要長照!」如同家醫科強調「預防重於治療」。二○二四年寒假後,我在高雄醫學大學新開設了一門通識選修課程「安寧療護身心靈陪伴」,就是談「預防醫學」,至少是幫大家打「心理的預防針」。
 
我說:「『在宅醫療』只是復古,而不是創新!」成大歷史系許宏彬教授曾跟我說:「台灣在日據時代就有《往診學》一書。聽說光復後,醫師會騎哈雷機車去看診,有孩子因羨慕而立志長大要當醫師,是因為騎哈雷機車很帥。」我當時建議他趕快翻譯出版《往診學》。
 
我在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家醫科當「兼任主治醫師」(官方名稱是「約用醫師」)時,演講時常自嘲:「我的副業在當醫師」,並大言不慚地說:「我號稱是全台灣最有空的醫師,正常的醫師這個時間都關在醫院拚業績,我不正常,所以來這裡講故事給你們聽。」
 

台灣變成長照島或健康快樂島

有位已退休的門診護理師曾跟我說:「台灣將來會不會只剩下兩說:「台灣將來會不會只剩下兩種人:一半的人躺著接受長照,剩下一半的人在做長照!?」這真是很可怕的想像!但我說:「很有可能,假如不努力推動健康促進和預防保健,長照就是個無底洞!做到『長照一○.○』(二○二六年才要開始『長照三.○』)照樣無解。」
 
高醫被委託經營高雄市立旗津醫院,某年該院發新聞稿:「我們要把旗津變成高雄市的長照島!」你知道什麼叫「長照島」嗎?我的想像是:「島上蓋滿長照大樓,每一床都靠窗,海景第一排,躺著被灌牛奶。請問你想要來住嗎?」如果我當院長,會努力把旗津變成高雄市的「健康快樂島」。我讀過:「古代良醫自況(我以此自勉):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只要人人都健康,我身為醫師就算獨自貧困、窮途潦倒都無妨。可是現在醫院院長都希望業績成長和佔床率提升,這是多可怕的心態啊﹗
 

用加速老人退化的方式做長照

現行長期照護制度可能加速病人惡化與老人退化,區分等級越嚴重補助越多,形同鼓勵病人或老人變嚴重。醫護人員努力把老人變好不僅沒有獎金,甚至被家屬抱怨:「害我們補助變少。」所謂「鞭子或胡蘿蔔」,想要讓人民健康,應該是變好要給胡蘿蔔(獎勵),變差要給鞭子(處罰)才對。可是台灣長照制度卻是相反:變嚴重給的是胡蘿蔔(補助變多)而不是鞭子!這和健保制度類似,人民維持身體健康,不僅沒有獎金,甚至連頒發獎狀都沒有,難免有人會這樣想:我幹嘛繳健保費給別人花呢!
 
再談「保命防跌」的「預防跌倒」,正確做法應讓老人多走路,以免「用進廢退」,不使用就會肌肉萎縮,甚至「肌少症」。但老人走路和孩子學走路一樣有可能跌倒,醫院和長照機構一旦發生老人跌倒事故,護理師就被罰寫「意外事件報告」。反之,只要把老人「綁」(好聽說法是「固定」)在輪椅上保證不會跌倒,雖然會加速老人退化,但卻不用寫任何報告。我都說:「好逸惡勞」是基本人性之一。鼓勵老人走路要冒著被罰寫報告的風險,護理師不想自找麻煩,醫院和長照機構都用加速老人退化的方式來「預防跌倒」。
 

住豪宅最快方法是當外籍看護

「居家醫療整合」二階(有管路) 的病人通常長期臥床,醫師三個月才來看一次,要開立「連續處方箋」,一年只來四次,居家護理師每個月來換管。但有些可憐的病人形同和外籍看護「相依為命」,家屬甚至兩、三年都不曾出現過一次。鄉下多半是「有天有地」的農舍豪宅,只有外籍看護和臥床病人同住,除非外籍看護讓病人下床坐輪椅,否則整棟豪宅就專屬外籍看護享受。我最近跟載我們去「居家訪視」的公務車司機感慨地開玩笑:「年輕人想住豪宅,其實不需要辛苦工作賺錢,反正一輩子都買不起。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應徵外籍看護,就能直接入住獨享豪宅!」
 
最近出現要寫「長期照護醫師意見書」的老人夫妻檔,去一戶可以看兩位,節省交通時間。兩老在老家相依為命,子女遠在外縣市,甚至漂洋過海在國外,這是「老老照顧」或「病病照顧」。根據「照顧管理評估量表與照顧計畫」照管專員的紀錄,只要子女「偶爾電話視訊關心」,就算是「家庭支持度良好」。我苦笑說:只需「露臉」和「動口」,完全不用「動手」,這是「遠距子女」和「遠距照顧」。請問你將來老了會希望得到這種照顧嗎?最新趨勢是裝設「監視器」,可以對遠方父母監控和對話,有商業頭腦的人應該投資監視器廠商的股票,保證大發利市、「錢」途無限﹗
 

但願健康到老自然死的樂活著

曾有護理師好友對我說:「等我老了,絕對不要去住安養機構。」我開玩笑回應:「那你只能趁早自我了斷,因為等你活得夠老,子女會把你送進安養機構;如果沒有子女,政府會讓你入住安養機構。」同樣的道理,有人問我:「許醫師,要怎樣才不會得癌症或失智症?」我開玩笑答話:「只有一個方法, 就是早點去死!」我不是教唆自殺,而是因為這兩個病都是「活得越老,得的越多!」既然活在這個老化與少子化的時代已無可避免,因此更需要趁早學習和預作準備!
 
我到各大醫院對護理師演講安寧療護時,發現她們都不想活到太老,我刺激她們說:「那可由不得你,未來的長命百歲可能是躺著被灌牛奶、一直灌到一百歲。」因此,我認為今後必須追求的是「但願健康到老自然死」。我經常去長照機構演講,發現主管和員工們幾乎都不願意將來住進自己工作的長照機構,因此我常說:「現在不努力改革安養機構,以提供人性化的照顧,將來我們就會死在缺乏人性的管理規定底下。」

心之飛翔

第四屆本土生命繪本暨動畫徵選佳作作品
作者:吳昱德

故事簡介:廣場上,麻雀爺爺一出現,麻雀便飛上飛下啄食他灑下的麵包屑。餵完後,他推著單車離去,麻雀也四散。過去住鄉下時,他養雞鴨鵝,日子快樂,卻在八十歲前夕中風,被兒子接到都市。身子稍好,他常去廣場餵麻雀,彷彿牠們懂得他的思鄉。傍晚成了慰藉。但某天他又在廣場中風,兒子驚呼:「你快好起來呀!」團圓夜裡,他勉力將紅包交給最愛的金孫,不久便離世。兒子看著照片,滿是矛盾卻也連結著親情。廣場上,依舊有麻雀與餵食的身影。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82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