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談安寧療護的善終迷思

文 摘自《生死兩相安》    作者 許禮安
 

尊重病人而非聽從家屬決定

在醫療現場的狀況,經常是家屬極力要求醫師一定要急救到底,當醫師不願意對抗人多勢眾的家屬,畢竟家屬會活著繼續告醫師,於是就會犧牲可憐的末期病人,把他的身體當作醫療的戰場,「有洞就插管,沒洞就開洞。」一直到血肉模糊、殘破不堪為止。我們如果把死亡當作是敵人,人類永遠都只能是「失敗者」!有很多人可以「抗癌」成功而成為「抗癌鬥士」,但是自古以來,從來沒有人能夠「抗死」成功而成為「抗死英雄」!
 
安寧療護強調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因此不會用所謂的「例行公事」或者「常規(routine)」,來強迫病人與家屬遵守或照辦。在安寧療護裡面,每位病人都是「病危」而且即將走入「死亡」,這只是「日常」生活,但絕對不是「小事」。家屬面對一位親人即將走入必然的死亡,而我這個安寧醫師卻得同時面對我一、二十位病人可能同時即將死亡,我面對死亡的心理壓力並不見得比家屬輕鬆,因此對我而言絕對不會只是「日常小事」。
 

病人擁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權利

俗話說「誠實為最上策」,當我們一開始對病人說謊,接下來就要用更多的謊言來圓謊。家屬和醫護人員應當尊重病人有「知道病情的權利」,畢竟那是他的人生與生命,他有權利在知道正確的資訊之後,做出他認為對自己最有意義、最重要的決定。而不是在一無所知的狀態之下,被家屬的決定給矇騙,浪費最後所剩無幾的生命時光,去做根本無意義的、徒勞無功的事情。這就是隱瞞病情的後果。
 
因為家屬不願意告知病情,病人就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你給出錯誤的資訊,當事人就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不論在個人或政府都是如此。另外,有時候末期病人其實早就心知肚明,只是配合家屬的期待演出,畢竟人是社會動物,家屬擔心病人無法承受打擊,病人一樣會擔心家屬無法承受打擊。請問:「到底是誰無法承受打擊?」當然首先就是來我面前說「病人無法承受打擊」的這位家屬,他本身就是「無法承受打擊」,才會決定要對病人隱瞞病情。
 
我常說:「臨終三件大事:交代後事,完成心願,了結心事。」家屬單方面的決定不告知病情,讓病人誤以為可以回歸正常生活,於是努力尋求康復,因此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沒有去做,殊不知這段日子卻是臨終歲月。一旦因為隱瞞病情而錯過,如果病人還真的相信家屬的謊話,轉眼就是來生啊!
 
每位末期病人都對我以身教和言教示範如何面臨死亡,通常先從「他死(與我無關的他人死亡)」,再到「你死(與我有關的親朋好友死亡)」,最後必然來到「我死(我自己的死亡)」。不論是否會遭逢「他死」和「你死」,最後都一定要「我死」;甚至在「他死」和「你死」之前,「我死」就會先來,因此只要還活著就要經常提醒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保證把病人醫死的醫生,竟然還做了三十年

作者:許禮安
定價:320 元
出版者:海鴿文化
 
許禮安醫師圓滿安寧療護三十年紀念
推廣安寧,讓每個人有機會好好告別!
 
沒有任何一個正常人會願意接受死亡和面對死亡。
臨終三件大事:交代後事、完成心願、了結心事。
千萬不要等到臨終昏迷,什麼事都做不了,
應該趁現在還健康、還清醒的時候,
就趕快去做這三件事:交代後事、完成心願、了結心事。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82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