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有您】
越活越精彩⸺朱美能的學習、運動與奉獻之路
採訪撰文 吳立評 圖 朱美能提供

「我是三十六年次的,老實說我已經不太記得年齡了。」朱美能笑著說,自從生活重擔逐一卸下後,她希望自己的生命可以有更大的發揮,充實自己也奉獻他人!
參與志工服務人群
美能師姊的人生,從不以「退休」為界線。小學畢業後便開始工作,長年在不同職場打拚。直到今日,只要哪裡需要志工,她總是盡力參與。家中七個孩子裡,她排行老四,因未婚而成為主要的家庭照顧者。當父母親相繼離世後,生活中少了重擔,也不必再為經濟奔波,她便將更多時間投入志工服務,回饋社會。
她的第一份志工志業,是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覽場協助維護秩序。有人忘了降低音量,她會溫柔提醒;遇到迷路的遊客,她會耐心帶領;大型活動期間,她更頂著烈日,站在會場外引導人群。能夠為大眾服務,讓她覺得很歡喜。
去年,她參加蓮花基金會「手作養心清潔紗」課程後擔任志工,以毛線等材料編織成洗碗布、杯墊等手作小物,成為活動現場贈送給民眾的結緣品。這份參與,不僅是手工活,更是一份環保理念的實踐與傳遞。
開啟學習與運動的新旅程
除了當志工,她也把握各種機會學習。在台北醫學院的樂齡課程中,美能師姊接觸到滾球運動。起初,她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運動,沒想到一路打進「世界壯年運動會」。
第一次踏上國際賽場,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齊聚一堂,她全神貫注地將球輕輕推出,看著它沿著木板滑行,心裡既緊張又興奮。賽事期間,她不僅是選手,也在市府廣場的沙灘排球場擔任志工,幫忙搬運器材、指引觀眾、維護秩序。她笑說:「有時候比自己比賽還累,但很有成就感!」回到日常後,她仍堅持每週三早上到北醫場地練習滾球,並形容這項運動「老少咸宜、幾乎沒有運動傷害」。對她而言,運動的價值不在名次,而在於過程的快樂,以及與隊友、對手聊天分享生活的溫暖時光。
不因年齡停下腳步,六十歲時,她決定回學校完成年少時未竟的學業,南北奔波就讀佛光大學宗教研究所。同時兼顧學業與在台北的志工任務,她以堅定的意志力,在三年內完成論文並順利畢業。她以行動證明:學習從不嫌晚,不放棄自我成長的機會,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能勇敢圓夢。
規劃自己的「最後一哩路」
因為積極參加各種課程與講座,她早在二十多年前便接觸到蓮花基金會,並在聽完講座後,簽下了《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意願書》。幾年前《病主法》通過後,她也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書」。這樣的選擇,源自她的家族經驗:父親、大哥與姐姐在生命末期都曾接受全套急救,她心中充滿不捨與痛心,因此下定決心,希望自己未來能「好走」。
後來,母親往生時選擇大體捐贈,家人見證了過程中往生者與家屬所受到的尊嚴與細膩照顧,深受感動,因此她和哥哥也相繼簽下大體捐贈同意書。此外,每次出國前,她總會先寫好遺囑,不願將遺憾留給家人。對美能師姊而言,學習能滋養心靈,運動能保持身心健康,服務則讓生命有更大的價值。三者交織在一起,使她的日子有方向、有溫度,也充滿笑容。她常對朋友說:「年紀大了,不是只能待在家裡。能動、能學、能幫助別人,就是幸福!」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