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關懷】

敲開病房大門,最後一哩路陪你走

文/釋常豁、釋普安(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宗教師)
 
溫文儒雅、帶著淺淺的笑,是永哥給人的第一印象。
 
永哥,五十九歲,罹患大B細胞淋巴瘤,因嚴重腹瀉入院治療。他說話極具藝術,善用隱喻來表達自我需求,以委婉善巧的方式表達想法,例如:他會用想上廁所、想睡覺、法師您該用餐了……以種種隱喻提醒對方對話到此為止;與他建立關係的關鍵,是要能聽得懂他的隱喻、配合他的方式去互動,病房的大門才會願意為你而開。
 
身為家中么子,永哥對母親極為孝順,多年前舉家由北部遷回嘉義,長期陪伴在母親身旁。也因這樣的身教,當他住院時,大女兒願意肩負起照顧阿嬤的責任。
 
永哥與母親的牽絆極深,心裡始終掛念,他擔心自己的病況若透過他人傳達錯誤,將會讓母親擔心,因此在共照期間,法師引導他跟母親說明身體狀況,並與母親做四道。永哥說,「自己跟母親說清楚,雖然痛苦,但心裡比較輕鬆了。」
 
轉到安寧後,因病情進展,法師建議醫師召開家庭會議,讓兄姊當著永哥的面承諾善盡照顧之責;會議結束,永哥與母親兩手緊握、四眼相對無言,但眼神交流已道盡深刻的愛。
 
結縭多年的妻子也讓永哥放心不下。未生病前,自己是妻子的肩膀與依靠;生病後,心疼妻子因為照顧自己身心疲累,他一心期待能念佛求生西方;但隨著病情進展,當身體逐漸失能時,永哥常因無助與缺乏安全感而焦慮,要求妻子寸步不離。
 
為了紓解永嫂的疲累,法師常常前往陪伴永哥說話,團隊才有機會帶她離開病房緩解壓力,也讓永嫂述說心裡的擔憂。
臨終前的擔心與無助,是需要被安撫的。

至親摯愛即將歸去,如何為他鋪一條光明道路?

病情持續進展,身體逐漸失能,永哥對此感到焦慮,「腳不聽話怎麼辦?原本只是微微感覺沒力,突然間變成這樣,怎麼辦?」
 
白天人來人往,心裡的不安被轉移;靜謐的夜晚加深了失去掌握的無助。此時,永哥開始焦慮及躁動不安──每天晚上九點半睡覺,凌晨三點多醒來後,他開始動個不停,不是撕尿布,就是調整床的高低……這分擔心與無助是需要安撫的,因此團隊依照病情做推判、調整處置,同時也請復健師教導復健運動,減輕永哥的焦慮。
 
復健的過程,永哥逐漸接受身體的進展,終點前的那一刻,他主動分享未來那一哩路的想法 ──他覺得時間不多了,問他會擔心嗎?他說不會;想過未來要去哪裡嗎?他說他不去想,就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希望你陪我走最後一段路。」這代表的是永哥對團隊的信任,也是走向善終的開始。
 
然而,當永哥陷入昏迷時,一向冷靜堅強的永嫂卻陷入解離,開始出現意識、時間感異常的情況,不斷問團隊永哥怎麼了?對發生的事不復記憶。面對永嫂的脆弱與哭泣無助,女兒無法接受這樣的變化,轉而指責團隊成員照顧問題。
 
在(「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不用擔心。」解析與了解照顧者的理智化因應)一文中提到,由於人們希望遠離不適的本能,當面對恐懼以及哀傷等負面情緒時,理智化的因應似乎成為一個保護傘,可讓人們暫時免於經歷情緒上的痛苦和難受,一定程度隔絕死亡所造成未知與恐懼的威脅,性質上是一種逃離(approach to avoid)的因應方式。
 
永哥處於彌留、永嫂情緒崩潰、女兒的指責.....團隊在如此高壓的困境下還是盡力陪伴,給予家屬最大的支持。經過一連串的情緒轉折,原本崩潰的永嫂變得更加堅強了,她心裡清楚永哥對她的愛及擔心,也知道永哥即將歸去,所以盡其所能為永哥鋪一條光明的道路。
 
「Namo Amita-buddha」是梵語發音的「南無阿彌陀佛」。永哥未生病前,永嫂接引他學佛親近道場,這句話是道場法師教他念的。當永哥病情逐漸進展時,這句佛號常伴左右 ──永嫂告訴永哥,將來她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永哥也要精進念佛,才能找到她。臨終之時,念佛的聲韻撫慰了即將遠行的永哥。
 
關係建立一直是臨床關懷的重點,唯有信任關係建立,醫病之間方能和諧。「大哥你一生很辛苦,認真負責到現在,為了家庭盡心盡力,如今身體在變化,有時會有煩躁的感覺、熱熱或冷冷的感覺、身體重重或輕輕的感覺,這些都是正常的,你不用擔心,不要害怕,我們都在這陪你,現在你就放輕鬆。」陪伴永哥的過程,團隊努力減輕疾病對他造成的不適;永哥身體舒服、心理靈性也平安了;永嫂心情放鬆,後續靈性的陪伴才能切入。
 
每個人都有過去的生活模組,活著就是要掌控生命的欲望及希望。永哥在家人及佛號聲的陪伴中平順往生,師兄姊也圓滿助念八小時。永嫂說,「他就是如此體貼,選擇在這時候往生,不給任何人添麻煩,讓大家都能在天亮之後啟程來醫院。那種感覺彷彿儘管永哥往生了,卻仍然護佑著大家,繼續給我溫暖的支持。」
 
看著永哥平和且帶著淡淡微笑的遺容,身旁的人都相信他真的往生善趣。永哥,謝謝您!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2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