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美學】

善生善別,感恩慈悲
談安寧療護與生命關懷

文/許禮安醫師(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第三屆全國安寧繪畫比賽藝術組第二名
曾俊翔「生命舞曲」
安寧療護強調可讓末期病人「善終」,可是對病人和家屬而言,最希望能夠繼續活下去,而非期待「善終」。
 
我認為,在「善終」來臨之前,更重要的是追求「善生」和「善別」。
 
假如「善終」是安寧療護的真正目標,可以統計每個安寧病房每個月有多少人多少比例得善終?當「善終」成為大眾的心理障礙與精神壓迫,進而就會對安寧療護「汙名化」。

安寧療護的重點是「善生」和「善別」

愛因斯坦說,「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就是我們思考的過程。若不改變想法,世界就不會改變。」
 
有人說,「當所有人都看著同一方向時,總要有人進行逆向思維。」所以需要另類思考!
 
讓病人活得有生活品質,能和親友好好告別,完成臨終三件大事:交代後事、完成心願、了結心事,才是安寧療護可以努力達成的目標。
 
心靈工坊《好走》有句話,「一千萬人有一千萬種死法。」我換句話說,「每個人自成一種死法!」你活著和別人不同,所以也會死得和別人都不一樣,這才符合安寧療護的「尊重自主權與個別差異」。
 
胡適說,「我自己決不想牽著誰的鼻子走。我只希望盡我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我們必須思考:所謂「善終」到底是誰的需要?末期病人都不希望繼續受折磨,家屬卻希望和親人常相左右,於是就會聯合醫護人員繼續折磨末期病人,我們就成為多數暴力和霸凌的共犯!

最該演習的死亡,卻死都不肯演習

過去教育只教你如何學以致用、進入社會,卻沒教你如何退出社會、安老善終!很多銀髮族退休後無所事事,生活沒有目標,不知回饋社會,這是「樂齡心理與退休準備」的重點。
 
「樂齡大學」與「社區大學」最需要的課程是「健康促進」與「長期照護」、「生命關懷」與,「安寧療護」;重點應放在前端的「健康促進」與「生命關懷」,而不是收拾善後的「長期照護」與「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的外展,不應該只到其他醫療科或長照體系,而是社會觀念的宣導與改造!
 
二十多年來,我從「安寧療護」到「生死學」再到「生命教育」,現在做的是多管齊下的安寧療護與生死學的「社會教育」。
 
今年十月六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專題演講「我對安寧療護的顛覆思考」,我問在場會員:已經簽好「預立意願書」的人請舉手?有過半;已經寫好「遺囑」的人請舉手?只有個位數。自己沒簽「預立意願書」,怎麼好意思叫別人簽署呢?自己沒寫「遺囑」,怎麼有資格要末期病人做「死亡準備」呢?
 
我開課「生死學與生命關懷」的前測題目:「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會優先去做哪三件事?」這是「死亡演習﹝練習﹞」。我們每年做消防演習、防空﹝萬安﹞演習,請問你有沒有做過「死亡演習」呢?每個人死亡率都是百分之百,為什麼不願或不敢先寫好遺囑?我說,「最該演習的死亡,卻死都不肯演習!這個世界真是顛倒啊!」

待人處事之道:家教不好與不知感恩

第三屆全國安寧繪畫比賽社會組佳作
游梅香「絕處逢生」
最近去南部某樂齡大學演講「生死學與安寧療護」,我問,「子女每個月有固定給你錢的人請舉手?」現場七十多位,舉手的只有個位數。我說,「子女會每個月給你錢,表示你教好。」如果子女很會賺錢卻不懂得感恩圖報,連烏鴉反哺和羔羊跪乳都不如,當然是你家庭教育失敗!
 
我在高醫問大學生,「你的學費是自己賺錢繳的舉手?」沒有。「你大學畢業後工作賺錢,有打算按月給父母錢還學費的舉手?」只有個位數。我說,「你何德何能被包養、被供養?認為父母養育是理所當然,完全不知道感恩圖報,這叫做家教不好。」子女認為父母應該養育他們,父母的錢將來只會變成遺產;你家孩子家教不好,不懂得感恩,將來是你活該倒楣。
 
「別人送你東西,不要當作理所當然,沒有人應該免費給你東西。有人送你東西,你不會說謝謝,這是家教不好!」我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應該為你服務,得到服務就應該懂得感恩,不然就是個沒有教養的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只靠自己,你可以享受生活是靠多少其他人的努力。」

你對待別人的方式,會像澳洲的回力鏢

第五屆全國安寧繪畫比賽社會組佳作
林莉芸「盛開的純真」
清朝名臣林則徐說:「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遺產太多又家教不好,只會占領社會新聞版面、上演爭奪遺產大戰。
 
在責怪學校教育失敗和社會風氣敗壞之前,應該先檢討自己家教如何?台灣並非學校教育失敗,孩子進學校前的家庭教育就已經失敗!學校不會教,考試不會考,於是我們養出一堆只會為考試而讀書、沒有基本生活能力,家教不好、不知感恩的下一代!
 
古人說:「無功不受祿」,你連向發資料的人說一句「謝謝」都不會,被別人服務,卻不懂得開口向對方說謝謝,將來到醫院為病人和家屬服務,病人和家屬不會對你說謝謝,也是怪不得別人。現在社會大眾對醫護人員不知感恩,治好是應該的,治不好就罪該萬死,整個社會不知感恩,就只能一起向下沉淪。我常說,「我們對待病人和家屬的方式,很像澳洲的回力鏢:丟出去繞一圈,飛回來打到自己。」
 
知道「人一定勝不了天」,而不是「人定勝天」,才會「順天應人」,「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懂得感恩才會有慈悲,能夠給予快樂和拔除痛苦,等到末期才跟病人和家屬談這些已經來不及,所以我把戰線拉到前面,希望幫健康的社會大眾打一劑心理預防針,為自己將來必然遭遇的生離死別預做準備。
 
我跨界從社會教育著手,希望不要等到末期臨終,才來尊重自主權和個別差異,而是在身體還健康、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家庭教育和生死教育。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8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