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付出同理,莫忘關照自己─胡文郁從關懷自我靈性做起

採訪撰文/周美娟

胡文郁從關懷自我靈性做起

胡文郁個人小檔案

台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教授暨所長
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
台灣護理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護理師臨床研究學會常務理事
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監事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
 
父親節清晨,宜蘭六級地震過後,胡文郁在已有近六十年歷史的古蹟建築 ——台大護理學館忙得不可開交,她笑說,最近正忙著處理系館修建事宜,偏偏又碰上地震..
第一眼見到胡文郁,所有人都會感染到滿滿的活力與熱情,誰能想到,那麼嬌小的身軀裡,卻有著大大的行動力。

一場意外:我想學會急救

胡文郁從小就喜歡照顧人,她生長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有位熱愛藝術、閱讀的小學校長父親,以及會彈鋼琴的媽媽、學美術的哥哥、念音樂系的姊姊,她笑稱自己是家裡最沒藝術細胞的那一個,自小就喜歡數學與物理。
 
她從沒想過自己會念護理系。高二上學期的某個週六,胡文郁的父親因心肌梗塞驟逝,讓她開始思考生死問題;高三遇上「外雙溪事件」,那場水難造成十五人死亡,其中有三位是胡文郁的同班同學和班導師的兒子。親臨現場目睹這場意外,對胡文郁和同學的人生影響深遠,所以「當年全台護理學系幾乎都有我們班的同學,大家進了護理系,為的就是希望能學會急救。」

緩和醫療,從荒漠走向綠洲

一九九三年,胡文郁擔任台大護理學系講師並全職兼任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病房護理長,時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陳榮基教授非常支持與積極推動安寧緩和療護,並指派醫療團隊成員五人到英國 King College學習安寧緩和療護。兩年後,臺大醫院正式開設緩和醫療病房,胡文郁成為首位護理督導長。
 
當年胡文郁到英國學習安寧緩和療護的出國經費,就是由蓮花基金會贊助,自此與蓮花結下不解之緣,從還是一片荒漠的台灣安寧緩和療護領域,一路走到今天這個發展中的綠洲。
 
在還沒有安寧緩和療護的年代,胡文郁親眼見證許多癌症病人在生命末期的無助與痛苦,讓她相當感慨與不忍。在血液腫瘤科病房裡,許多病人對治療反應不佳,經常出現突然感染或大出血等緊急狀況,治癒的可能性很小,但醫師與家屬總是想盡力救到最後。
 
曾經有位年僅二十歲的末期病人,接受多次化療後身心皆苦,卻在醫師的勸說及家人的堅持下繼續接受治療。有一天他告訴胡文郁,他受不了了、他要回家!還有一位罹患乳癌的女病人,確診時已是末期,根本無法治療,但當時她才剛跟男朋友訂婚,在竹科工作的未婚夫每天下班後趕來醫院陪她,隔天早上又趕回新竹上班。在病痛折磨下,病人一直很想回家,卻因為每天都必須注射靜脈營養針及嗎啡針,依規定必須在院使用。幸好最後在醫護人員通力合作下,將她轉介當地衛生所及開業醫師配合,讓她能夠安心在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參加今年台大醫院舉辦的國際護師節紀念大會。
儘管病人與家屬都非常感謝台大醫護人員的照顧,但這些臨終照護經驗卻在胡文郁心中埋下了推動安寧緩和療護的種子。
 
哲學家羅素說,「推動我生命的力量有三:情愛、知識,以及對人類苦難無可忍受的關懷。」尤其每當閱讀到最後一句,胡文郁就不能自已的淚眼盈眶,她常常思考:「什麼是我生命中願意去付出與關懷的人類苦難?」

最大挑戰:扭轉醫護心態

要在全國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推動安寧緩和療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胡文郁坦言,台大緩和醫療病房成立初期,他必須面對各種不同挑戰,也曾有醫生以略帶憂心的口氣對她說,「文郁啊﹗我們是積極治療的病房,病人是可以治癒的,不是來等死的……」
 
二十五年前,當時醫療體系多半以治癒為導向,醫療人員被教育的職責就是要努力治好病人,可見她承受的壓力有多大。生性平和的她,仍堅持做對且自己能做的事,期許能以教育行動與研究實證成果來說服各方不同意見。
 
胡文郁挑選了六名較具安寧緩和療護理念、百分百有意願的護理人員至緩和醫療病房,從四張床病床開始,一步步到十七床的規模。由於安寧緩和療護強調提供全人照護,胡文郁面對一群苦難的病人,驚覺所學不足,有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受,開始積極舉辦在職教育訓練,每週六、日幾乎排滿各種針灸、穴道、按摩、芳療、藝術治療,以及如何幫助病人面對憂鬱與死亡課程與活動。
 
整整一年忙得馬不停蹄,除了原本的護理工作、舉辦醫護人員教育訓練,甚至還得為社工師及志工安排培訓課程,一路摸索學習,似乎永遠學不完,但胡文郁並不覺得辛苦,反而從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學到很多東西;因為當時學習的渴望太強烈,病人善終的回饋已然超越了忙碌與疲憊的心情,「現在回想起來才覺得:當時確實好忙、好累啊!」她大笑說。

靈性照顧,從醫院走入社區

台大緩和醫療病房成立一年後,發現有不少末期病人想回家往生,衛生署便開始推動「安寧居家療護」計畫,並委託胡文郁撰寫試辦計畫。為了推行安寧居家療護,蓮花基金會還贊助一名護理人員給台大醫院,執行一年後,全國就陸續推展。
 
為了提早為病人進行死亡準備,胡文郁又努力推展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並說服衛福部提供一位「全職護理師」,隔年全國三十四家醫院同時開辦安寧共照業務。爾後,胡文郁致力於撰寫醫護人員「癌末病情告知指引」以及製作「生命末期教學教材」……
 
胡文郁(右一)帶領台大護生合唱末期病人自創歌曲發表會。
在推動安寧緩和療護的道路上,胡文郁的身影從未缺席。她說,「我是從照顧病人身心苦痛的經驗,學習到如何照顧好下一位病人的,病人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胡文郁認為,「安寧」是每個醫療人員都應該要學習的基本知能。一九九八年,她開始從事「從醫護人員角度看本土化靈性照護」的初始研究。因緣際會,她又參與臨床佛教宗教師相關研究與薰習,進行「六大法門」的前驅實驗研究,期許能貢獻所學,整理出科學與人文兼具的「靈性照護」指引,供臨床醫療人員或靈性志工培訓參考。
 
現在的她,受已故賴明亮董事長之託,正努力持續執行「靈性照護實踐於社區生命末期關懷」的行動研究,期許能為臨床佛教宗教師之培訓盡點心力,以落實社區老人或臨終病人的靈性關懷與服務。
 
一直以來,護理人員是最接近病人以及最能體會病人痛苦的人,他們被教育要「付出」、要「同理」病人,卻常常忘了關懷自己。胡文郁建議,在照顧病人之前,要懂得照顧好自己;當照顧者能讓自己充滿正面能量,才能真正照顧好病人。
 
「擁有身心的安適感,醫護之路才能走得更長久。」胡文郁自己以身作則,充分體現這一點;無論多困難的情境下,只要有她在,就有歡聲笑語。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7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