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以病為師

採訪撰文╲周美娟 

黃宗正董事長探索人生實相

 
   從單純憨直的南部小孩,蛻變成個性沉穩、內心柔軟、思想開闊的醫學權威,現年五十九歲的黃宗正董事長始終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採訪一開始,他便開玩笑表示,自己之所以會成為醫師,是因為小時候「不小心」成績都很好。

人生疑惑,「績優生」的體悟

   從小就是﹁績優生﹂的黃宗正,高三時發覺整天讀書實是無聊,對於摸索念書以外的事物躍躍欲試。他不僅寫文章,還擔任班長、台南一中校刊編輯,畢業時雖然成績還是很好,但大學聯考失常,並沒考到理想成績;他其實並未因此喪志,只是對人生開始產生疑惑。
 
   「一定要考到很好的學校嗎?」「這一輩子到底是來做什麼的?」「有前世來生嗎?」......諸如此類的問題,促使他決定做一件讓所有人都感驚訝的──獨自到高雄市阿蓮鄉的超峰寺進行七天的「靜思之旅」。

黃宗正小檔案

‧現任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精神部主任、台灣大學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國際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台灣思覺失調症研究學會監事
 
‧專長
老年精神醫學、精神藥物學、失智症、思覺失調症
 
   他想好好整理思緒,還帶了《未央歌》、《曾國藩全集》及一些文學、哲學等過去想看卻沒空看的書籍前往;旅行結束後,隱約之中他意識到,除學業成績、功名利祿,人生還有另一條修行之路。
 
   當時最熱門的科系不外乎就是醫學、電機、法律等。黃宗正坦言,年少的自己並不清楚這些科系對他未來有何影響,是父母親傾向要他念醫。第二年聯考,黃宗正成績優異,走上醫學之路。

轉換跑道,追求「全人」醫療

二○一六年在臺灣大學擔任心輔中心主任,主持「情感教育」系列活動(愛情HOW 幸福)課程活動照。
   進入台大醫學系就讀後,他加入台大佛學社團「晨曦社」,是第一梯跟隨聖嚴法師修習禪坐的學生之一;期間也曾試著加入其他宗教領域,積極探索修行之路。過程中,他愈來愈瞭解自己,同時發現自己有一種「關愛生命」、「善於傾聽」
的特質。
 
   醫學院畢業後,黃宗正在內科部門服務,得到許多高齡病患的信任與喜愛。在內科服務三年後,他漸漸察覺,治療病人應該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內科偏向技術性工作,胃不舒服就照胃鏡,肝膽有問題就照超音波,看的是「病」和「數據」,而不是「全人」;黃宗正認為,幫病患「看病」應該是「全人」的概念,於是決定轉換跑道到精神科。
 
   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人生中另一個大轉折──師大曾祥和教授(當年台大代理校長沈剛伯教授的夫人)給他一個到美國求學進修的機會,黃宗正在進修期間切入公衛與精神流行病學領域,打開前進精神醫學之路,同時也認識了她的妻子。這個轉折,改變了他的一生。
 
   「決定轉精神科時,我還是有點猶豫。」黃宗正笑說,當年在精神科病房實習時,放眼望去,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思覺失調症(以前稱為「精神分裂」)的病患,如果不是受過良好教育訓練,而對人性有深入瞭解,表淺的接觸,恐怕很少人願意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一輩子。
 
   多年後,黃宗正經常告訴學生,這些思覺失調症患者,真的就是「生病」了!「相處久了,我發現他們其實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一群人。」
 
   每天早上七點多,台大精神科辦公室大門都還沒開前,早已有好多位病人乖乖坐在日間復健中心門外,等待參與醫院為他們設計的一些復健活動。病人一見他來就大喊:「醫師好!」
 
   有些病患即使十多年未在黃醫師門診就診,一見面還是記得他,黃宗正認為,他們就像是一群純真的孩子,只是生病了;一旦病情獲得良好治療,絕大多數都會變得很單純、可愛。
 
   當住院醫師初期,黃宗正接受不少震撼教育,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邊緣性人格病患暗中在病房煽動其他病友一起外出自殺,引起很大危機與照護困擾;另一位病患則會在黃宗正巡房時,很不滿的說,「你怎麼可以先去看其他病人?」黃宗正當下愣住了......
 
   這些臨床狀況,課本很難學到,正是黃宗正精神醫學路上最好的專業養成。
 
   行醫路上,黃宗正遇過許許多多相當棘手的病患,但他認為,這些都是最好的訓練,「學醫真的很好,它讓我瞭解到人間很多原本不瞭解的事情。」對此,他滿懷感激。

無常恆常,接任董事長之職

二○一六年元旦與兒子到花蓮玉里旅遊,攝於六十石山上。
   從內科到精神科,再轉向專攻老人精神醫學,一向很有「老人家緣」的他,是台大醫院第一位正式出國攻讀老人精神醫學的醫師,而他特有的內科醫師專長,也幫助他能兼顧老人家身、心病痛的照顧,成為老年精神病患看診的最佳人選。
 
   目前黃宗正身兼「老人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及「世界老人精神醫學會」理事,他笑說:「有些人會問,我的年紀還沒有那麼老,要怎麼去理解老年病患的困難呢?其實很簡單,很多經驗都是從病患身上學到的。」
 
   臨床上,他照顧過許多長輩級病患,黃宗正認為,陪伴老人的過程中,有機會瞭解他們身體的病痛、聆聽人生遭遇的困難,讓自己的心智更成熟,收穫最大的是自己,「因為長輩所發生的事,其實就是我們以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一路走來,不管是行醫、學佛,從內科轉向精神科、老人醫學,黃宗正愈來愈傾向認為,這些都是冥冥中不可思議的安排。他認為,修禪或學醫都是在探索學習宇宙間本就存在的奧祕,並非前者出世、後者入世。而他最常應用在行醫或日常生活中的原則就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他說,人們的許多痛苦都來自於對無常無我的不瞭解,「我們分分秒秒活在無常變動的世界裡,但大多數人卻以為自己是生活在恆常之中,這就是痛苦的來源,破除這種無明,就是一種修行及智慧。但絕大多數人不是不瞭解,就是頭腦瞭
解而已,很少是情意直覺的體會。」
 
   今年三月,他臨危授命、接任蓮花基金會董事長一職。對此,他感謝陳榮基榮譽董事長二十多年來的栽培及鼓勵。談起對新任務的規畫,黃宗正表示,除了會積極推動今年的重點業務愛心獎相關活動外,希望能針對舊有的部分進行檢
視,再把一些現代化的概念加入基金會運作中,例如:宗教師培訓及基金會的組織運作、教學計畫等,都可進行討論與逐步調整。
 
   至於什麼是新的、好的,他並不預設立場,而是計畫舉辦一個open space的腦力匯集大型會議,邀請基金會董事及關心蓮花基金會的人們參與,一起來發想新的奇思妙想,為基金會找出新方向。
 
   黃宗正認為,基金會長期推動的安寧緩和醫療議題,就是對無常的理解。人們下意識的以為不會輪到自己、生活在恆常中,因而對生老病死沒有適當的心理準備;但仔細想想,誰不會生病?誰不會老死?既然人人都有這一天,當它來臨時,是否能坦然面對?
 
   安寧緩和的精神就是幫助人們在面對「生、老、病、死」時,做出更好的準備,「至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關乎修行、生前死後,這將是我六十五歲退休之後要更努力探索的。」黃宗正如是說。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5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