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文殊法門的智慧,和世間智慧有何不同?

文/摘自《文殊菩薩50問》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但是對於智慧的定義,則眾說紛紜:學富五車、聞一知十、口才伶俐……這些都是一般人認為的聰明才智,卻非佛教所認為的智慧。佛教認為真正的智慧,要能解脫煩惱,出離眾苦。正如文殊菩薩「不斷煩惱,也不與煩惱共住」,能夠處在煩惱的眾生群中,卻不被煩惱困擾,才是大智者。

世間智慧有限,文殊智慧無限

    一般人的智慧,必須思考、觀察、判斷、解說,才能傳達;而文殊法門的智慧,不需要依靠文字、語言、想法等符號來表達,直接洞悉真理的本身。因為,宇宙間的任何一種現象,不論大小、多少,彼此之間都是相連相印、無法分割的,更是相互依存,彼此互為因緣的,這些都非文字、語言、想法所能完整傳達。
 

   因此,若以智慧看世間,世間的一切便無前後的位置,無數量的多少,也無人我關係的矛盾。
 
   曾有人問文殊菩薩:「聽說你是三世一切諸佛之母,是三世一切諸佛之師,那麼你從初發菩提心以來,已經多久了?還要多久才能成佛?」
 
   什麼時候可以成佛,應該是所有佛教徒都希望知道的答案,但就文殊菩薩而言,如果是用一般人的方式來回答,一定無法說明。既然宇宙是無限深廣、無限久遠,從整體而言,沒有內在也沒有外在,沒有開端也沒有結束,文殊菩薩象徵著三世諸佛智慧的功能,所以是三世佛母及諸佛之師,這要他如何回答呢?所以他便反問:「這樣的問題,你已問多久了?還要問多久呢?」

立斷煩惱,照見本來面目

   這是一種反詰的方式,是文殊法門的特色,也是禪宗常用來幫助修行者開悟的利器,因為這對於問話的人而言,無異是當頭棒喝,可頓時切斷向外攀緣的心念;利根的人當下就可能開悟,否則也會自我反問:「內在的自我,究竟是誰?」而更深入探索實相。
 
   佛性人人本具,並非因為修行佛法才有佛性。佛看一切人,不僅是未來的諸佛,而且是當下的諸佛,而凡夫的心被煩惱所迷惑,所以不知自己具有佛性。如果能以文殊智慧,保持清明覺知,清清楚楚生活在當下,在每一個念頭的當下,便與智慧相應,能以智慧的心眼,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其實與諸佛本來無異。
 
 
文殊菩薩50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
定價:108
出版者: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2
 
信仰文殊菩薩總是遇到這樣的問題:
修行為何需要文殊智慧?
 
文殊菩薩為何是諸佛之師?
文殊法門有何特色?
你想知道:
信仰文殊菩薩,考試求學會比較順利嗎?
文殊菩薩為何被稱為智慧第一?
如何學習文殊菩薩辯才無礙,自在溝通?
 
本書針對學佛新手,
量身設計
50個文殊菩薩入門問題,
共分四大單元:
1相信文殊般若智慧
2認識文殊諸佛之師
3學習文殊有方法
4成為妙智文殊
 
幫您掌握學習文殊法門要領,
學文殊、做文殊!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5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