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建置 關懷社區推動模式 廣邀各界倡議研討
跨宗教攜手,共創美好高齡社會

編輯室
 
「二○二○關懷友善社區『建置推動模式』研討會」開幕式,各界代表同時按下電光球與光柱。圖由右而左:
演觀法師、陳榮基榮譽董事長、李克勉主教、王英偉署長、黃宗正董事長、邱仲董事長、宗惇法師。
在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委辦「 一○九年癌末病人社區關懷計畫——建置關懷社區推動模式」指導帶領下,蓮花基金會為即將面臨的超高齡社會超前部署!
 
十月八日假臺北市NGO會館,與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財團法人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共同合作,連結縣市衛生局所、社區、學校與醫院等單位,舉辦「關懷友善社區」 倡議記者會;十一月二十九日於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辦「二○二○關懷友善社區﹃建置推動模式﹄研討會」,吸引近四百名各界專家學者與熱心人士參與。
 
關懷友善,來自在地溫暖人情。
有感於倡議記者會舉行當天適逢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六「世界安寧日」,且世界安寧療護聯盟訂定二○ 二○ 年推動主題為「緩和療護:我的照護,我的舒適」,有超過七十個國家共同參與。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細說從頭: 民國一○六年前往梵諦岡宗座生命學院參與「 世界宗教共同制訂老人緩和醫療的核心定義」 研討會時,首次聽聞「 關懷城市」(Compassionate City),當下就立下心願,希望有效整合社區資源和鄰里互助與關心,營造在地化、人情味、有溫暖的「關懷友善社區」。
 
前副總統陳建仁先生受邀擔任倡議代言人,他肯定表示,面對超高齡社會到來,台灣結合跨宗教資源、把愛擴散出來,不僅照亮台灣,同時由政府、醫療單位和民間團體攜手合作,得以讓健康或生病的長者在關懷友善社區裡安心生活、無憂終老。
 
「 蓮花基金會成立逾二十六年,對台灣即將面臨的超高齡社會問題,早已提出創新多元的關懷友善社區推廣模式。」 黃宗正董事長說明,為因應社會脈絡,蓮花提倡「社區關懷,大家作伙來」理念,積極辦理社區活躍老化關懷學習活動、國高中校園悲傷關懷講座、生命故事書寫帶領人培訓、關懷社區宣導暨資源活化座談會、老幼共學,愛與關懷活動機構團體網絡夥伴關係研習及喪寵輔導講座,並且輔導不同的社區,發展適合自己的互助關懷模式,未來期望結合更多能量,大家作伙來。
 
會中並播放「您好,鄰好」社區紀錄片,呈現基隆市恩惠全人關懷協會推動的「互助」精神,以及新竹市湳中里落實的「陪伴」同行,還有屏東縣榮華國小營造「青銀共融」的生命教育做法,分享社區互助、在家安老的能量,最後則由全體出席代表舉牌倡議合影,以喚起全民共同響應。
 
研討會全場四百位來賓齊聲高喊「社區關懷,大家作伙來」。

手攜手護老,迎接超高齡社會

內政部公布, 國人平均壽命已達八○ ‧ 九歲;國發會也預估,民國一一五年台灣地區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比率將超過二○%。超高齡社會提早到來,國內醫療資源負擔沉重,必須提早部署關懷友善社區的推動。
 
二十九日的研討會王英偉署長分享「 翻轉關懷慈悲思維——高齡、失智、安寧友善社區的世界觀」,並勉勵大家,安寧照護的實現,需經過人民「感動、衝動、開始行動、形成社會運動」。
 
「 感恩許多單位熱心參與,藉由各宗教力量共同推動,為台灣打造全方位之高齡且友善的安寧關懷城市。」王署長表示,現今安寧照護藉由多層面整合服務,治癒與緩和兩階段同時進行,期待能有更多單位共襄盛舉,用慈悲關懷照顧高齡長者的身心靈,用愛陪伴其走完生命。
 
研討會從實務發掘問題, 並研究適合的模式持續邁進。黃宗正董事長說明, 安寧照護從第一波針對癌末病患,到第二波非癌病患, 現已深化社區友善安寧照護, 即是目前推動安寧的第三波運動——「 關懷友善社區Compassionate Communities, 台灣簡稱(Com Com)」, 除了治療病患與長者的身體問題,再以友善陪伴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此即是安寧照護的關鍵。
 
首場  王英偉  國健署署長
 
第二場  周傳九  資深記者
第三場  黃勝堅  本事聯合醫院總院長
第四場  陳良娟  台東聖母醫院院長

身心靈服務,讓每個生命都完美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李克勉主教也在研討會中強調,互助共好、彼此相愛,是各宗教界一致理念,希望用尊重和關愛的態度照顧人,讓每個人都能有完美的生命。
 
基督教史懷哲宣道會邱仲董事長則表示,台灣安寧照護推動三十年,目前已進入到最關鍵的靈性關懷階段,除了在許多安寧病房配備靈性關懷師,提供身心社靈服務外,現在更讓靈性關懷師進入長照機構,深度關懷友善社區,期望經由全民運動吸引多人來投入。
 
公視資深記者周傳久主講「 從歐洲發展慈悲關懷社區經驗——展望台灣超高齡社會的社區照護」、北市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主講「 由應用國際慈悲關懷城市憲章精神——談北市聯醫推動『 從出生到死亡的社區關懷模式』 ; 台東聖母醫院陳良娟院長主講「 建構天人合一的關懷友善社區」, 對未來推動「 關懷友善社區」 有極大價值與啟發。
 
在建置「 關懷友善社區」十四場經驗分享及論壇工作坊中,分別就社區(社區關懷據點)、學校(職場、照護機構)、宗教(教會、寺院道場)三個場域,邀請來自社區、學校、宗教及醫院等實際場域運作領導人,分享如何打造關懷友善社區經驗,期待大眾齊心耕耘,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友善的國度。

【各場域經驗分享】

社區場域之一

林詠蕙主任主講
偏鄉的樂園——弘道武塔關懷據點
天主教靈醫會南澳武塔關懷據點

學校場域之一

王瓊如主講
拙茁家園有愛無礙——深耕社區
世光教養院附設拙茁家園

宗教場域之一

演觀法師主講
新北一隅南勢角,共學安老免煩惱
南山長青學苑

【研討會心得分享】愛的種子遍地開花

文/陳慧美(國小退休老師)
 
一週前參與蓮花基金會「關懷友善社區」研討會志工會議,對志工人數之龐大及分工之完整,已是大開眼界;更讓我感動的是,連對長者的攙扶、門檻的提醒標示都考慮周全。
 
十一月二十八日晚,當一箱箱物品送達集思會議中心,大家在各組組長帶領下,井然有序開始場布。我被分配到知賓組,看著一個個製作用心的名牌、座位標示及資料袋等,心中想著:準備得這麼周全,前置作業該是多少人日以繼夜努力完成的呢?
 
二十九日一早,和兒子一起抵達會場,看他帶著腳架和相機包,帥氣站在我旁邊,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能和兒子一起當志工,真好。快速穿上志工背心,滿心歡喜的迎接每一位與會嘉賓。
 
活動一開始,當各界代表同時按下電光球與光柱,全場一起高喊「社區關懷,大家作伙來」時,我突然有種起雞皮疙瘩的感覺,因為這代表的是,「關懷友善社區」不只是概念,更不是口號,而是從政府到民間,跨越宗教,整合各界,大家有志一同,共同落實的一個美好願景。
 

國健署王英偉署長談的「高齡友善社區」,「失智友善社區」,以及「安寧友善社區」,是理想又有愛的社區理念,但我當時心想,或許歐美先進國家比較可能實施吧?萬萬沒有想到,接下來每一場的分享者,談的都是在台灣各地實踐「友善社區」的真實故事。
 
北市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台東聖母醫院陳良娟院長、新竹市湳中里江玉寶里長、武塔關懷據點林詠蕙主任、傳愛協會楊惠琳秘書長、一哩路協會陳聖孜總幹事和大聲公協會秦志賢秘書長……一個個溫暖的故事,像燭光照亮各地需要關懷的人,也點亮在場每一位與會者的心。透過經驗分享,大家彼此撞擊,相互學習。
 
政府用心推動友善社區,民間已有好多成功案例。如果未來每個社區民眾都能關懷身邊每一個人,就能真正做到《禮運大同篇》所說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研討會已圓滿落幕,開心的不只是收穫滿滿。「社區關懷,大家作伙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期待愛的種子遍地開花,讓社會
充滿愛與關懷,友善社區處處在。

愛在鄰里——您好,鄰好!

文/王大明(國中退休老師)
 
隔壁的張奶奶年逾八十,兒女都在國外,無暇照顧,老伴離世後一個人獨居。張奶奶有暈眩毛病,每到夜晚擔心跌倒沒人知道,也就不敢栓門,但不栓門又沒安全感……
 
社區的李爺爺也是獨居,因為耳背重聽,少與人交談互動,如有事按門鈴找他,經常無人回應。有天,鄰居發覺李爺爺家中電視音量大且連續兩三天未關,判斷情形有異,通知里長與員警來探看時,悲劇已然發生……
 
身邊兩個活生生的例子,讓今年開始使用敬老卡的我感受特別強烈。雖然平日家中親友偶來走動,但人生無常,不知哪天也會面臨如前兩位長者的情形,不免有些擔心。因此,建設一個關懷友善社區,顯然是有迫切的需要。
 
這次的研討會正是因應實際需求,我也全程參與。王英偉署長特別提到,傳統社會左鄰右舍互相幫忙是日常事,但隨著都市化發展,社會結構改變,固有人情溫暖也漸漸消失。因此,如何提升社區互助能量,使長者能在宅老化,讓社區照護成為健康促進的一環,這就是國健署目前積極推動的遠親不如近鄰,「關懷友善社區」的關懷方針。
 
綜合討論時, 一位身障學員提及親身經驗,認為除了整合社區內外可用資源,建立支持力量,更迫切的是,在緊急狀況發生、需要幫助的當下,如何凝聚社區支援力量,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降低意外事件發生機率,是需要大家集思廣益、腦力激盪,齊心努力找出最好的策略。這次研討會在執行長及所有工作人員的用心規畫下,圓滿成功,身為志工的我,心中只有感動, 讚佩,收穫滿滿!
 

記一場  溫馨、和諧、實用及有意義的研討會

文/紀潔芳(彰師大、南華大學退休教授)
 
是什麼力量把來自東南西北的四百多人聚集在一起?是什麼力量讓這些人去年來了,今年又來,聽說明年還要來?原來是慈悲關懷的力量,把大家聚在一起;原來是「蓮花」的魅力,讓大家知道只要是蓮花辦活動,肯定是「有料」的!
 
「關懷友善社區建置推動模式研討會」在大家衷心期盼下揭幕了!精挑細選的十六個範例介紹,主辦單位分別有大學、小學、鄰里或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單位,關懷內容有種菜、有照顧老人、有關心智障孩子等,非常多元且有特色,讓與會者有多元選擇,各聽所需,各取所要。
 
由於筆者主持之場次有三十分鐘體驗時間,設計了「同心協力.樂建家園」、「眾志成城.扭轉乾坤」及「化阻力為助力」三項體驗活動,希望感受到合作、同心、團結、默契之氛圍。分場活動在大家手牽手點心燈中圓滿,並在「右左右」相互擁抱中結束;最後,大家回到主會場參加綜合討論「Q&A」。
 
感謝大會的用心,新執行長惠文雍容親切、細心周到;會場中更看見神父、法師、牧師等和諧共商大事,關懷長者不分宗教、國別、種族,令人動容。當陳榮譽董事長領著陳家班十一位家人登台致謝時,研討會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落幕,這才是最佳社群,也為大會畫上圓滿句點。
 
人都會老, 我是長者的昨天,長者是我的明天,今天所學有一天也會用在自己身上, 故幫助別人的當下, 就是幫助自己。
 
在忙碌的現代化今天,能將樸實農業社會的「守望相助、互為貴人」引入,實現孔老夫子「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的心志,這真是一場溫馨、和諧、實用及有意義的研討會。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3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