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

編輯室札記

文/編輯室
 
  這是個有事問「Google」的時代,上網如同家常便飯。
 
  充滿魔力的雲端世界,不僅串聯各項服務、提供便利生活;部落格、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媒體盛行,讓人隱身其中,盡情發揮想像力分享生活、書寫日記、抒發心情。就連面臨親友死亡,許多人也選擇在社群媒體上書寫,少了與人直接面對面溝通的壓力與尷尬,反而可以自在釋放情緒。
 
  專題企畫「雲端上書寫死生」,特別專訪「只要有人」社群顧問總監葉家瑜、「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絢慧,以及在殯儀館工作的暢銷作家大師兄,暢談人們如何在虛擬空間裡化解悲傷,分享他們與死亡的近距離接觸。
 
  每個人都會面對親人和自己的死亡,在「生存美學」專欄,許禮安醫師分享國際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柏勒‧羅絲醫師(Elisabeth Kubler-Ross)提出臨終心理反應的「五階段模式」,是全球最早關切死亡議題、研究臨終病人的精神過程;而英國牛津出版社《緩和醫療》教科書,也提到「面對死亡過程的心理反應三階段模式」——無論五階段或三階段,想要了解死亡的心理反應模式,應該先了解當事人的個性。
 
  透過時下最夯的「社群媒體行銷」方式,基金會同仁創作了「人生× 死亡特調」議題,二月七日至十一日於蓮花官網、臉書及LINE@上刊出,引發讀者的好奇參與投票,讓民眾了解自己面對死亡的反應,獲得不小的迴響。
 
  社工被認為是「高風險、高壓力、低薪、低成就感」的工作,本期「焦點人物」專訪自稱是社工界「小草」的蓮花基金會董事褚秋華社工師,暢談她三十多年來始終樂在其中、選擇在第一線服務的動力。
 
  總是朝氣滿滿的褚秋華,從小對「愛」這件事有著深刻的感受,進而發揮藝術才華,以「愛」字為主題,在台灣多處設立「愛」的裝置藝術,並將愛化身各種形式與語言,走遍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就連梵蒂岡教宗也收到一份由她所設計的「愛」的禮物。
 
  最後,特別感謝張啟華基金會提供一六三期的封面圖:「迴」,由黃瑞琴繪,第四屆全國安寧繪畫比賽醫護組佳作。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4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