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在安寧病床邊修行
慧哲法師-為臨終者導航心靈

採訪撰文/周美娟 圖/慧哲法師提供
 

慧哲法師小檔案

經歷:私立智光高級商工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教學組長、導師、教務主任、校長、圓光佛學院、福嚴佛學院、佛光山基隆佛學院、佛光山福山佛學院、萬佛寺中華佛教佛學院授課、社團法人普門慈幼慈善會理事長、台中仁愛醫院緩和病房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德安寧病房宗教師
 
 自幼生長在有佛教因緣的家庭裡,經常有獅頭山的法師前來家中化緣;小學到法雲寺遠足,瞻仰台灣第一尊由緬甸請來的龐大玉佛,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加上阿姨剃度出家,讓她比別人多了許多接觸佛法的機會……
 
 民國五十三年新竹女高畢業後,隔年她選擇投身佛門行列。這一年,她不過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女,為什麼在花樣年華的年紀就選擇出家?
 
 慧哲法師說:「因為,我很想讀書!」

從老師到法師,為讀書而出家

 初中畢業時,事業正處高峰的父親對當時剛考取新竹女中的她說:「只要妳能讀,我都可以一路栽培妳。」而她的願望,就是考上師範大學、當一名老師。
 
 只是沒想到,高二時父親的財務起了變化,她想要好好念書當老師的美夢變成了泡影。所幸,老天為她關上一道門,同時也開啟一扇窗。就在她提著一箱書籍來到阿姨的道場準備重考時,得知道場裡的年輕人可以獲得免費讀書進修的機會,但前提是道場師父提出了「必須剃度出家」的條件。為了能有機會念書,她決定出家,並報考壽山佛學院(東方佛教學院前身),那是當時青年僧侶最嚮往的一所佛學院。
 
 如願進入佛學院後,慧哲法師寫信給父母親稟告出家訊息,卻遭到家人激烈反對。當時社會對出家人的評價普遍不高,家人認為出家是件丟臉的事,母親也擔心自小體弱的女兒不適應僧團生活,身體會承受不住,因此極力要求她還俗回家。
 
 「現在想起來,當時真的挺辛苦,可說是我拚命跑給家人追。」後來,在慧哲法師的堅持與佛學院老師及院長星雲大師的照顧與鼓勵下,她終於完成佛學院三年學業,最終也獲得家人諒解。

教學相長,學校就是修行道場

 就讀壽山佛學院的三年裡,慧哲法師努力研習佛法、培養僧格;兩年之後,他又再回到大學進修,就讀輔仁大學圖書館學系。
 
 慧哲法師說,「在我努力讓自己擁有出家人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時,我也在思考,這一輩子還這麼長,該有什麼樣的生涯規畫呢?捫心自問,我認為自己並不適合走傳統道場的方式。」
 
 「當時有些人認為出家人是社會寄生蟲,為了破除這種偏見,再者也為了讓家人能接納、認同自己出家,我想走出一條不同樣的路,但這條路會是怎麼樣的樣貌?並沒有答案。」慧哲法師坦言,當時自己很茫然,於是決定先充實學歷及專業。
 
 至於為何選擇就讀圖書館學系?法師笑言,「那是因為我很喜歡看書呀!」
 
 民國六十四年輔仁大學畢業後,慧哲法師進入智光商工擔任教職人員,期間特別抽出時間到師範大學進修教育學分,之後更在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研讀教育行政課程。
 
 他一邊充實教育專業知識,一邊在學校中實踐為人師表的理念;從智光商工退休後,慧哲法師轉往佛學院繼續執教,深入經藏、教學相長。一路走來,他以教書所得來養活自己,不仰賴傳統道場由信眾供養的模式,同樣也奉獻自己的熱誠、回饋社會、幫助他人,他認為,這是更貼近芸芸眾生的入世修行。
 
 慧哲法師說,「學校就是我的修行道場!」而投入臨終關懷領域,則是開啟他人生的另一個道場。
 
在智光校長任內,為校運會籃球賽開球。

擔任臨床佛教宗教師,提供安寧「四全」照顧

 民國八十八年,驚天動地的九二一大地震,震動了慧哲法師原本的生涯規畫。當時他正打算在自己興建的東林學苑道場過上隱居山林的生活,但當看到天災造成嚴重傷亡,他告訴自己:「我還能再為台灣社會多做點事。」
 
 正巧當時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招募培訓臨床佛教宗教師,因緣際會下,慧哲法師加入培訓,轉而投入臨終關懷照護工作。其實,支持他成為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原因不僅於此,幼時二哥離世與成年後照護母親的經驗,讓他對生命與死亡有了不同的認識。
 
 而過去教書生涯的經驗,成了慧哲法師擔任臨床佛教宗教師的最大助力,因為在陪伴病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建立關係」,如果關係沒建立好,縱然有再多方法也沒有用。
 
 他修習過心理學,過去在學校擔任導師、主任、校長等各種職務,多年來跟學生及家長接觸的過程需要具備各種「寒暄」技巧,與病患建立關係可說是游刃有餘,也是縮短彼此距離的關鍵。
 
 曾經有一位病人,二十年前皈依,卻未曾用功修行,發病後他常為此自責,甚至恐懼死亡、對生命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也不知道如何與「佛」接軌。透過向親友諮詢病人的人生經歷,慧哲法師評估病人的靈性困擾,陪伴他進行生命回顧,讓他有機會整理自己的思緒。
 
 為了找出誘因讓病人願意念佛,法師更貼心的依照病人家族成員人數致贈十二串念珠,每串念珠代表一位家人,並附上一句祝福法語,鼓勵病人每天用各串念珠持名念佛,並將功德迴向祝福每一位家人。
 
 後來,不僅病人努力修持念佛法門,陪伴的親人也在他臨終前手握念珠一起念佛,讓病人在莊嚴的佛號聲中安詳往生。
 
 「由此可見,安寧最重要的觀念是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的『四全』照顧,是不可能單打獨鬥論英雄的。」慧哲法師說明,生死事大,人人都必須面對死亡,但是人們卻無法避免因對死亡的未知而心生恐懼,這也是臨床佛教宗教師陪伴與引導靈性照顧的重要性。
 
在美德病房引導病人和志工誦《普門品》,回向給病人的三個幼兒。

安撫病人心,禮敬未來佛

 「一位優秀的宗教師,能夠成為大家的心靈導師,只因為他所帶來的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讓人有方向、不再漂泊。」從害怕死亡,到可以陪伴臨終者、握住臨終者的手引導念佛,慧哲法師說,這是他人生歷程中不可思議的經驗累積。
 
 這麼多年來,他也曾遇過病人或家屬不理不睬的經驗,然而,「帶著悲心走入病房、在床邊用緣起法打開臨終病人的心門,讓我感覺到自己眼前的這個人,是深具成佛潛能的未來佛。」
 
 他發現,死亡是非常具有啟發性的,在與病人相處的經驗中,每每會驚奇感應到佛菩薩帶來的力量如此之大,這也更加深他的信念——在臨終者的床邊修行,會讓人變得非常強而有力。
 
 從道場法師變成臨床宗教師,從人人崇敬的出家僧侶搖身成為病人或家屬可能不願接納的宗教師,這就是一種修行,而病人與家屬,就是所有臨床佛教宗教師的老師。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6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