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關懷】

守護苦難,幽谷伴行

文/道哲法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德病房臨床宗教師)
 
宗教師陪伴末期病人,幽谷伴行,像在前方築一座橋,讓病人有能力從現在跨向未來,從此岸邁向彼岸,看見無限希望!
 
李阿姨,六十八歲,與先生育有三位女兒,多年前先生往生。從發病到末期約兩年多時間,李阿姨知道病情及嚴重度,所有的醫療決策都是自己作主,能做的治療都已盡力;當疾病走到極限時,她選擇讓自己能有品質的走完人生。
 
因自知治癒空間有限, 李阿姨選擇接受安寧照護,最初以安寧居家療護為主。第一次居家訪視,居家護理師為李阿姨檢查完畢,很有默契的把家屬帶到旁邊,將時間與空間留給李阿姨與我獨處。
 
李阿姨看著我, 第一句話是:「為何這條路這麼漫長?」說完潸然淚下。我同理李阿姨對病情的無奈,同時也發現李阿姨除了無法於目前痛苦階段尋找生活的意義及重心外,女兒們雖然都很孝順,但必須為各自的生活及前程努力,不太能把心思放在李阿姨身上。
 
李阿姨的行動能力還可以時,總是隻身孤影守在空洞的大房子裡等待女兒們偶爾歸來陪伴。可想而知,如今面對身體種種不適及生命最後的煎熬,她飽受孤獨折磨,內心能夠平安嗎?滿腹的苦水,無從吐出。
 
了解這些情形後,我轉達李阿姨內心的孤獨與苦悶,鼓勵女兒們能加強陪伴時間,並安排戶外活動增加李阿姨活動的空間。
 
當聊到宗教信仰時,李阿姨說以前常常去念佛,後來因必須花更多時間照顧家庭,沒有時間再去,但還記得當時融入信仰的法喜及平靜。我肯定李阿姨對家庭的付出,引導她了解,若當初沒有全心全意付出,今日女兒們不會有如此成就及凝聚力。我也趁機讓李阿姨了解,若能把握時間念佛,阿彌陀佛必定前來。李阿姨聽了表示明白。就這樣,第一次的居家訪視就結束了。
 
兩週後, 李阿姨因為引流管阻塞入院。她看到我時露出開心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笑容。住院期間,雖然更換引流管,但沒多久又塞住了,李阿姨備受困擾。
 
白天,偶爾見她靜靜躺在床上休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默默看著窗外,做什麼總是一個人,我為她的孤單感到心酸。
 
當進行病房訪視時,李阿姨說:「身體好像愈來愈沒有力氣了。」
 
我問她:「 面對身體愈來愈虛弱,心裡一定很擔心?」
 
「不會,我現在反而不擔心,就隨他(指身體(吧!只希望阿彌陀佛可以趕快來看我。」李阿姨此時的情緒,明顯比在家裡平靜許多。
 
「我相信你做到了,因為你和我在家裡看到的很不一樣;在家時比較憂愁,但今天感覺心是開的。」李阿姨聽了,眼角含淚,我知道那是一種感動,一種被看到的感動。
 
「若阿彌陀佛來了,你心裡還有什麼牽掛嗎?」對於我的問題,李阿姨仔細想了想:「沒有什麼掛心的,四個女兒都很大了,不用我擔心。她們都比較強勢。」
 
「強勢指的是什麼?」李阿姨回答我:「能幹。有工作的不用我煩心;沒有工作的,都有明確目標,接下來要做什麼都不用我擔心。」
 
「孩子能幹,做媽媽的都不用擔心。但也因為能幹,常常沒有時間可以陪媽媽。」躺在床上的李阿姨,眼角流下了眼淚。
 
我告訴她:「 這時候的你, 面對身體愈來愈虛弱,心裡其實是孤獨害怕的,一定也希望眼睛睜開來能看到熟悉的面孔。這就是做媽媽的無奈,一方面希望成就孩子,另一方面卻希望孩子可以多陪在身邊。」李阿姨點點頭,淚流滿面。
 
李阿姨整理了情緒,緩緩起身,默默看著我,說:「師父,有你真好。」兩行眼淚從眼角流下,我想那是被懂得的淚水。
 
「因為我們有緣。剛好曾去家裡看過你,你又來到我們病房;師父算是熟悉的面孔,無意間也減緩了你的不安,對嗎?」李阿姨點點頭。
 
「 你說臨終這條路好漫長, 未來的情況不知會怎樣,說不害怕是假的;我也沒遇過死亡,也會怕,因為不知道未來的另一端長什麼樣子。」聽我這麼說,李阿姨笑了。
 
我繼續說:「會怕會擔心,所以你選擇讓自己睡著,睡著就不會擔心了。」李阿姨附和著:「當然啦,睡著就不會想那麼多。」
 
「可是醒來,這些事情還在啊!」李阿姨聽了露出無奈笑容,點點頭。
 
「既然孩子無法讓你依靠,是不是我們更應該把心思放在念佛,把心交給阿彌陀佛?我們都不知道死亡是什麼樣子,但是共同的宗教信仰告訴我們,未來有個阿彌陀佛在等待我們。你願不願意試看看?」李阿姨點頭。
 
「以前我們無法把時間放在念佛,因為孩子還小,需要你。現在孩子不用操心了,我們可以把時間用在念佛,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好好念佛,好嗎?」李阿姨很誠懇的點頭,我們的談話也告一段落。
 
當孩子呱呱墜地, 逐漸茁壯成長,每踏出新的一步,都是為人父母內心新奇的喜悅;而臨終病人在靈性上每提升一小步,也是幽谷伴行者內心無限的欣慰。一句:「師父,有你真好」,如一股力量推動我前進,我默默期許自己,無論看見再苦的生命,都盡己所能守在身邊,不要離去!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3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