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同悲同苦─王浴向病人學「死亡」

採訪撰文/周美娟
 

現職

‧蓮花基金會常務董事、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志工督導、緩和護理學會常務監事

獲獎事蹟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曾榮獲民國一百年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

專長

‧緩和護理、 靈性照顧
 
這世上有一種人,生來就具有某種偉大的使命與能力,卻渾然不覺,彷彿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再自然、平凡不過的事—堪稱台灣安寧病房最資深護理長,王浴就是如此。
 
問她當初為什麼走上安寧護理這條道路?一頭俐落俏皮短髮、笑起來彎彎月牙眼的王浴靦腆說:「成為一名護士,並非有什麼特別的大志願,只不過是小時候看見鄰居大姊姊身上的護士制服很漂亮,心生羨慕,覺得當護士好像是很不錯的職業。」
 
當時的台灣,大多數人生活普遍貧困,學護理相對容易找工作,再加上父親認為當護士照顧病人是做功德,於是王浴決定念護理科系。
 
實習時,年輕的她第一次遇見「死亡」,她回憶:「那是一位很壯的年輕人,因為發燒進了醫院,等到我隔天上班,他就已經去世不在了。原來生命如此脆弱,這讓我感到很害怕。」
 
因為害怕面對死亡,畢業後,王浴以高分考進台大,選擇進入產房。

醫療現場,被「死亡」打敗

在產房工作,王浴每天忙碌的迎接新生命到來,她感受到希望,卻也發現生命與死亡總是相伴相隨。
 
某次,有位先生趁妻子生產後留在產檯上觀察的空檔,回家準備飯菜要給她進補;怎知再回到醫院,卻面對妻子產後大出血、已經死去的噩耗,「匡噹!丈夫手上的飯菜瞬間撒了一地」,這景象深深烙印在王浴的腦海。
 
生離死別的哀傷與失落、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讓王浴一度想要放棄護理工作。「轉進小兒科病房後,我第一次萌生想要辭職的念頭。」
 
王浴說,小孩子不比大人,他們無法清楚表達,也不能告訴你哪裡不舒服;幫小孩找血管打針,更是件困難的事。但是,小孩子天真可愛的天性,還是讓王浴愛上與小朋友相處的愉快時刻;直到她轉進兒童加護病房,死亡的震撼教育再次來襲。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因罹癌導致敗血症被送進加護病房。當急救無效、回天乏術後,王浴請孩子的父親進到病房,只見他抱起孩子輕輕搖晃,拿起奶瓶溫柔對著孩子呢喃,「寶寶乖、寶寶乖,爸爸餵你喝ㄋㄟㄋㄟ……」一旁的王浴被這一幕震懾住了,「當時我覺得,自己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王浴感嘆:「這個孩子是我的貴人。」他在王浴心中種下「安寧療護」的種子,開始萌芽。王浴問自己:「為什麼末期病人、尤其是孩子,在他們人生最後一段路上,得經歷這樣的急救過程,病人最信任、最有安全感的家人,卻不能陪在身邊?」
 
在一個機緣下,王浴請求調到兒童癌症病房擔任護理長,「沒想到,我到那裡,又被打敗了!」她自嘲的說。

安寧,讓病人更「舒服」

那個時候,癌症化療是新領域,化療過程經常發生許多副作用,醫護人員只能依照學理、藥物說明書研判每天需要幫兒童病患做哪些檢查。例如:化療會造成粘膜破損,必須每天幫病童們檢查口腔和肛門粘膜處。
 
時任台大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王浴(右二)與護理人員討論病人處理情況。
有一天,某個小朋友在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長出膿包,那時的止痛藥效果沒有那麼好,王浴每天回家後,耳邊彷彿都還迴盪著小朋友換藥時淒厲的哭喊聲;她也常常夢見關於兒童病患的預感夢,內心充滿無力感。
 
原本純粹為了照顧兒童癌末病人而來到這裡,但當時大家經驗不足,用藥比較保守,小朋友要忍受許多病痛折磨。她感嘆自己能做的就是與家屬溝通,為這些兒童免除最後不必要的急救,想辦法去除小朋友的恐懼,如此而已。
 
王浴覺得自己幾乎要崩潰、再也無法堅持下去了;然而,生命就是如此奇妙!每個挫折往往都是一個機緣、一個轉折;因為在兒癌病房遭遇的挫折,王浴後來輾轉被外派到英國學習安寧療護,而「學習佛法」也成為那道指引她的亮光,讓她漸漸能夠面對生命中的無常。
 
事實上,照顧臨終病人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更多專業團隊的合作。為此,一九九四年蓮花基金會成立,隔年在基金會陳榮基董事長、當時台大副院長的主導下,台大正式成立安寧病房。
 
王浴接受任命進入台大緩和醫療病房擔任護理長一職,直到退休。之後,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更邀請法師加入安寧團隊,由蓮花基金會贊助,培訓佛教臨床宗教師,協助照顧生命末期的病患。
 
「我在兒癌病房有很多回憶,但我認為生命中最精華的日子,卻是在安寧病房。到了安寧病房後,我真正能夠面對生死,坦然的與病人同悲同苦。」王浴說,在安寧療護病房裡,維持生命不是首要任務,如何讓病人過得更舒服,才是最重要的事。

生命饗宴,用心品嘗

受邀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演講──「在『安寧療護』看見『生命希望』」,有六百位社會大眾參與。
她認為,在安寧病房能看到死亡的過程,也能看到家庭的愛,讓人有很多反思與覺察的機會。曾經有位病人,太太沒有工作、孩子也還小,家庭失去經濟來源,病人的哥哥卻為他擔起照顧這個家庭的責任,讓當時剛好和丈夫為了家族問題發生不愉快的王浴開始反思,並改變自己的想法。
 
王浴坦言,與大人們談死亡,可比和小朋友討論困難多了!同時也不能忽略,家屬是「隱藏的病人」,如何解決家屬在照顧過程中產生的障礙與需求,也是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一環。
 
例如,很多病人與家屬害怕回家,因為回家後沒有專業醫護人員幫助,常有孤立無援的感受。因此,在宗惇法師的邀請下,王浴退休後轉身投入社區安寧療護領域繼續耕耘,協助志工、病患、家屬進行居家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工作,期待未來能有愈來愈多人願意多了解末期病人的身心處境與真正需求,陪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四十多年的醫護工作經驗,王浴一路遭遇挫折、卻也一路不斷前行;從害怕看到死亡、不想看到死亡,到每天面對死亡、然後坦然面對死亡。她說自己從死亡身上學到的實在太多了!
 
「如果生命是上天給與的禮物, 死亡又何嘗不是?」王浴將人生比擬為一場豐盛的饗宴,「最後一道菜,是否也該好好靜心品嘗,讓生命獲得真正的圓滿?」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1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