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預做無常準備─巫慧燕的人生投資組合

採訪撰文/周美娟 圖/巫慧燕提供
 

巫慧燕小檔案

現職:施羅德投信董事長、蓮花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常務理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委員、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理事/資產管
 
 曾經,她是英商施羅德投資在台灣的總裁,掌管規模高達數仟億元資產,工作起來像拚命三娘;但是,與她接觸過的人都會發現,不同於氣場強大、作風剛硬的女強人作風,她有一顆比別人都溫暖柔軟的心。
 
 巫慧燕說自己非常幸運,東海大學時期碰到一輩子最重要的心靈導師——蔣勳,開啟對美的覺醒和面對生命的態度。美國念書回來,剛好碰上台灣金融開放,外商投資機構紛紛進駐,海外共同基金也在這時引進國內投資市場。巫慧燕從外資研究員開始做起,扎扎實實的學習蹲馬步;「一九九五年進入成立於一八○四年的英商施羅德投資集團,讓我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學習百年企業的傳承和與時俱進的創新。」巫慧燕說。
 
 當時台灣大多數人對共同基金還不熟悉,但在歐美已是投資理財的重要工具。如同扮演基金傳教士的角色,巫慧燕積極推廣基金理財教育,更在公司支持下,於一九九七年撰寫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基金百科》,成為當時財經類的暢銷書。
 
 她歷經過全球股市的大多頭,也遇到一九九八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二○○○年的科技泡沫、二○○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些經驗讓她學會謙卑和理性,體會綜觀全局見樹又見林的重要;不能只關注眼前金融市場的變化而隨波起舞,而是要回歸自我的需求和風險承擔能力做資產配置,聚沙成塔的累積資產。
 
 巫慧燕將這樣宏觀的能力也運用在自我實現和時間規畫上,累積健康、生活和財務的自由度。

三個自由度,投資自我人生

 健康的自由度是一切的根本。除了每年健康檢查、長期有紀律的運動,她甚至請了個人健身教練進行一對一的訓練。
 
 閱讀、音樂、旅行與藝術則是她的心靈雞湯。家人的支持和一群可以共老的好友則豐富了她生活的自由度。
 
 至於財務的自由度,身為理財專家的巫慧燕則建議,「最好的投資是投資在自我的成長上,以累積職場的含金量」,加上善用「保險、職業退休金和個人理財準備」三大支柱。
 
 勞保、公保或國民年金是社會保險的基礎保障,是第一支柱;職業退休金是第二支柱,例如勞退基金由雇主強制提撥的六%,加上勞工自願提撥的六%,此部分屬於個人專戶,享有政府專業投資和稅負延後的優惠;若要累積較充足的財務自由度,則還需加上第三大支柱——個人理財投資。
 
 巫慧燕以自己為例,除了第一和第二支柱外;她透過第三支柱來強化自己財務的自由度,每個月提撥出二○%的薪資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於台股、全球股票和多元資產等類型的共同基金上。也買了壽險、醫療險和失能險。此外,每月透過信用卡固定扣款月薪的五至十%做慈善捐款給蓮花基金會、樂團、學校等團體,剩下的錢才拿來做為日常生活開支和其他花費。
 
《病人自主權利法》一通過,巫慧燕母女即至北市聯醫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退休ING,學習如何漂亮轉身

 長期工作高壓運轉下,她迎來了人生另一個重大轉折點——二○一八年的某個週六,巫慧燕剛結束餐會活動回到家,雖疲累不堪卻仍掛心隔天一早還要上鋼琴課,計畫在沙發上小歇一會再起來練習鋼琴,沒想到起身時卻昏倒了。這一摔頸椎摔出了問題,不得不接受一場大手術。「躺在床上動彈不得一個多月,反而讓我靜下心來思考:什麼對我是最重要的?我認為這次的經驗,其實是老天爺送給我的人生禮物。」巫慧燕笑著說。
 
 手術前,她躺在病床上聆聽蔣勳老師誦讀《金剛經》的音檔,原本躁動的心因而安定。
 
 大病之後,她體悟到自己人生投資組合的排序應該做些調整了!二○一八年底,她向英國總部提出交棒申請,花了一年時間交棒給新經營團隊,二○二○年轉任董事長一職,將工作量減半、放慢生活步伐,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家人和志業上。
 
 她更深刻的體會到人生總有許多突發事件,需考慮的不只是「健康活著」時的安排,包括生、老、病、死甚至傳承,都應及早妥善規畫。

愛來不及說出口,安寧關懷彌補創傷

 二十多年前父親去世,為巫慧燕帶來了切身之痛,「從小爸爸最疼我,但是在他人生最後的那段日子裡,我卻沒有好好的跟他告別。我怕在他面前大哭,不敢告訴爸爸我有多愛他。」
 
 巫慧燕說,這是她人生中的一大遺憾,當年她才剛從國外念書回台,父親卻發現罹患肺癌末期;從發現到辭世只有短短三個月。因為舅舅陳榮基(蓮花基金會榮譽董事長)的關係,家人很早就接觸到安寧緩和醫療,決定選擇讓父親在家照護,即使如此,對於與親人死別的悲傷及心理創傷,她卻不知該如何面對,她將自己埋首在繁忙的工作裡,藉此逃避父親離去的事實。
 
 經過許多年,當她隨著年紀漸長,對生死議題更加了解後,才漸漸釋懷。現在身為蓮花基金會董事及長期贊助者,她更清楚了解蓮花基金會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像是基金會多年前首開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培育訓練,對於臨終患者及其家屬來說,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去年巫慧燕的婆婆因老化多重器官衰竭,到院時昏迷指數已達到二、三,「接下來該怎麼辦?」當下的茫然無助是所有家屬都會面臨的困境,幸運的是,在蓮花基金會等專業人士的細心協助下,按部就班為婆婆採取了妥善的因應措施,讓婆婆最後能自然安詳的離世,也讓所有家人能和婆婆好好的道謝、道愛、道別。
 
獲頒聘書為蓮花基金會「董事」。
 
 「我非常感謝安寧團隊的幫助,包括醫護人員、宗教師,他們真正做到了對病人、對家屬整個身心靈的照顧。」也因為如此,多年前父親去世所帶來的遺憾,在此時也獲得了彌補與釋放。

花開見佛,願成一輩子志工

 在舅舅陳榮基的影響下,巫慧燕對於佛學很有興趣,二○一六年時參加了法鼓山菁英禪修活動時,偶然間見到了法鼓山的「開山菩薩」深受感召,禪修結束後她便決定皈依,期許自己有智慧和能力行菩薩道。
 
 這些年來,巫慧燕透過蓮花基金會了解更多關於生死議題以及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的重要性,她帶著媽媽一起做「告別練習」,回顧人生和列出願望清單,母女倆更加了解彼此。
 
 二○一九年《病人自主權利法》一通過,巫慧燕就和媽媽一起到醫院接受醫療照護諮商團隊的諮商、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她說,面對失能和死亡就像金融市場的灰犀牛一樣,你不知道它何時會來臨,卻可以先做好準備,例如:信託規畫、保險、預立遺囑、醫囑、了解如何善終的準備等。
 
 她提醒,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預期,千萬不要覺得很多事情可以「以後再做」;事先規畫安排,替自己做好準備,也是送給親人最好的禮物;別忘了,我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夠好好照顧他人。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7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