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

文/依空法師(摘自《一字禪》)
 

《五元燈會》有一則公案:佛陀正對著一千兩百五十位聲聞僧眾,以及國王、宰官、緇信等弟子們,作獅子吼;演唱佛法妙義時,有一位黑氏梵志(婆羅門)風聞佛陀來到當地,歡天喜地,左右兩手各捧一盆合歡花、梧桐花前來供養。
 
佛陀看到梵志踏入精舍門檻,語氣堅定、聲色柔和說道:「梵志!放下!」梵志聞言,趕緊把左手捧的合歡花放了下來。佛陀又召喚梵志:「梵志!放下!」梵志忙不迭地放下擎在右手的梧桐花。但是,佛陀依然高聲唱喝:「梵志!放下!」
 
黑氏梵志一時手腳慌亂,錯愕、囁嚅的說:「佛陀!我雙手已經空無一物,您教我還要放下什麼?」「我不是叫你放下花盆,而是要你放下『放下』的意念,放下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的執著,沒有一物可放捨時,便是超越生死、煩惱解脫之道。」梵志當下證悟無生忍的真理。
 
傳說,有一天佛陀行腳於山路,突然從斷崖深處傳來呼救聲;往下仔細一瞧,原來是行人趕路時,不留神掉入谷壑,千鈞一髮之際抓住了樹幹,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身體懸盪半空中,狀極危險。
 
行人看到了佛陀,彷彿看見救星,扯開喉嚨沒命大喊:「救命啊!救命啊!」佛陀安詳的說:「要我救你很容易,但是你要照著我的話去做。」「都什麼時候了,只要能救我上去,什麼都聽你的。」
 
「放下!」「什麼放下?放下什麼?」行人愣在那裡,丈六金剛摸不著頭緒。「放下你攀住樹幹的手,我才能救你上來。」「開什麼玩笑?放下樹幹,我就跌個粉身碎骨,說什麼也不能放。」行人沒好氣的惱著火,佛陀只好無奈走開:「你不放下,我又如何救你於當下呢?」
 
學佛如何有成?佛度有緣人,不能強迫眾生得度,只能創造得度因緣給眾生。要懂得看破、放下、自在三過程——看破迷直虛妄,提得起、放得下,對人生的挫折、困難不會太在意,自在隨緣過日子。
 
《續古尊宿語錄》記述,死心禪師上堂開示弟子:「你諸人要參禪麼?須是放下著

《ㄧ字禪》

作為一位僧侶,出家逾四十載的依空法師,寫下了充滿文學氣息、書香味道的修行感悟。將佛法濃縮成四十八則貼近生活的行動方針,沒有高深、艱澀難懂的佛教義理,而是教人如何生活、活得明白、活得自在,以禪法超越迷淪生死,作自己生命的主人。
 
內容搭配篆刻文字,使學佛與藝術交匯。篆刻,從礦石蛻變到印章,人石之間,是一種磨鍊,更是一場修行。小小方寸,卻蘊含無限天地,讓讀者得以篆刻契悟禪心,值得細細品味與珍藏。
 
個什麼?放下個四大五蘊,放下無量劫來許多業識。」
 
身體為地、水、火、風的四大假合,身體為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積聚而成,是因緣和合的暫時存在。參禪就是要修學對身見偏執為實有的放下,放下業識的造作妄動,讓心歸於寧靜輕安,不在是非人我的天堂地獄裡打轉,這也就是〈永嘉證道歌〉所說的:「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
 
一般人最難釋懷的是生死問題,瞭解色身是四大所聚,生也未嘗生,死也未曾死,譬如水貯存在磁杯中,把它傾倒在瓦盆裡,水本身不增不減,生滅的只是相狀。生死輪轉之理也是如此,雖有張王李趙形駭的變異,卻含藏不死的真如自性;了解此理,便能放下執著,稱性生活;連「放下」都放下,心中坦蕩蕩,纖塵不沾,那就是來去自如、任運放曠的境界。
 
《五燈會元》:「全身放下,放盡還放,方有自由分。」絕對自由就在放下一切處成就。放下身段,與人和光同塵;放下面子,腳踏實地做人處事;放下屠刀,真心反省己過;放下瞋恨,與人修善和好;放下偽裝,誠懇面對生命;放下自我,倘懷容納大眾。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51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