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全力以赴,隨緣不攀緣  張寶方

採訪撰文/周美娟
 
張寶方 全力以赴,隨緣不攀緣

現職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理事長
◆台中榮民總醫院志工隊隊長
◆蓮花基金會董事
◆緩和護理學會顧問

獲獎事蹟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2013年)
◆衛生署全國衛生保健績優志工貢獻獎 (2011年)
◆全國好人好事代表(2010年)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二等獎章(2008年)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三等獎章(2006年)
◆行政院衛生署全國衛生保健績優志工暨團隊銀牌獎(2003年)
◆台中市志願服務人員績優(2001年)
 
在志工服務這條路上,沿途我見到許多不同的人生風景,有歡笑、也有淚水!」被封為「志工界陳樹菊」的張寶方笑著說。
 
張寶方在志工服務領域獲獎無數,卻鮮少人知道,年少時的她曾經走上音樂路,還拍過電視廣告。回憶起當年往事,她說:「我高中時填的志願其實是護理,但是為了完成媽媽的願望,只好轉而學音樂。也許因為這不是我喜歡做的事,所以學得很痛苦。」
 
二十六年前,張寶方面臨人生重大轉折,母親罹患癌症,在陪伴母親治療期間,張寶方可說是懵懵懂懂:「我感到孤獨又無助,雖然醫護人員都很好,但當時沒有人能教導家屬該如何與醫護人員正確溝通,我們總覺得給最昂貴的藥物或住最好的病房,就是對病人最好的幫助。事實上,尤其是到了母親人生最後一段路,這些是不是真的有幫助?或只是讓她的痛苦再延長十幾個小時或幾天?到底哪些是有意義的?做與不做,怎麼樣才是對的?」

刻骨之痛,看見生命的可能

母親逝去後,張寶方開始反省自己所做的一些決定,心裡充滿懊惱與後悔,有時會問自己:「當時為什麼不那麼做?」然而現實的情況常是:「當我們面臨親人身體出了問題,甚至看著他們的生命一天天逝去,卻只慌張失措而求助無門。」
 
母親去世一百零七天後,沒想到,張寶方的父親也因為高血壓引發腦溢血而驟逝。「當時的我,覺得這世界好殘酷,恨自己為什麼這麼沒有醫療常識!」這樣刻骨銘心的經驗,讓她決定如果有機會要當志工,去幫助癌症病患及家屬。
 
剛開始當志工,她做的其實只是一般的醫療諮詢。當時癌症病人的專責照護在台灣還不盛行,她在榮總的門診諮詢工作中,接觸慢性病、精神病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免疫系統疾病,發現原來有更多病患可能比癌症患者更需要被幫助,一幕幕景象在她的面前上演,讓張寶方看見自己的不足。
 
她坦言:「一開始我其實並不那麼堅定,也曾遇到挫折與困惑,直到有一天,一個生命教育課程的進修機會來到眼前。」紀潔芳老師為她的生命開啟另一扇門,還有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趙可式老師及慧開法師等,這些老師的不吝教導,讓她有機會接觸到生命議題與癌症照護領域,也讓她領悟到自己必須建構起一套生死觀。後來更進而與蓮花基金會結緣,持續推動「不接受施行心肺復甦術(DNR)」與安寧療護的工作。
 
張寶方笑稱,自己對於所有生死議題的困惑總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然而正是這樣擇善固執,甚至是「雞婆」個性,讓她在安寧志工路上愈走愈寬廣、幫助的人愈來愈多。

開啟覺察,接受凡事有極限

進入蓮花基金會之後,又是另一個學習課題的開始,她發現「信仰、醫療人員與志工的教育訓練」之間有很大的落差,因此蓮花基金會這些年來舉辦很多相關課程與活動,而參與企畫這些課程並推廣生死教育與安寧議題,就成了張寶方的主要工作之一。
 
蓮花基金會一直致力於結合醫學、佛學與心理學,培養出臨床宗教師,進行靈性評估與關懷,希望讓病患臨終時,身、心、靈能夠感到平安,並且能確定自己要去的方向。在看過無數案例後,張寶方更加確信,信仰對她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當我要離開的那一天,如果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那將會很可怕。」
 
不可諱言的,身為安寧志工,也會有疲憊的時候。張寶方笑著說:「以前疲憊時,會用哭來發洩,後來覺得自己的心生病了,這樣下去不行;於是開始定期往戶外走,運動、爬山、接觸大自然,而大自然也很慷慨的給了我很多當頭棒喝的體悟。」如山間林木隨意生長,讓登山者能夠扶一把;樹木倒地後化為朽木,當路人想要喘息片刻時便成為臨時坐椅——成就人們的一段旅程,這不正是隨緣而不攀緣的精神嗎?
被封為「志工界陳樹菊」的張寶方,穿梭在醫院或居家關懷,為每個需要的人服務。
曾經,張寶方感到心中柔軟的那塊似乎已經耗竭,她毅然決定前往印度加爾各達,在「垂死之家」參與高度傳染病患者的照顧工作。身處異域國度,語言不通、醫藥資源嚴重不足,只有紅藥水、優碘和生理食鹽水,身邊卻充滿愛滋病、疥瘡等各種傳染病的病患,可能走著走著就會踩到「黃金」;但是在那裡,她放下一切、回歸最初,幫忙打掃環境、清理病人排泄物,並幫助病人擦澡與換藥。
 
「從垂死之家回來後,我又重新找回自己的人性了!然而,我也領悟到,儘管我們發了願並全力以赴,但不論所做的助人之事有多棒,並非凡事都能圓滿我們的願,也得接受事情有時是有殘缺、不圓滿的,只能盡心去做到接近圓滿而已。」張寶方認為,身為志工應該瞭解並肯定自己的有限性,否則將無法面對這份工作的失落感而無以為繼,對她來說,這就是修行。

體念無常,堅定付出留身教

有這麼多的工作、病患與家屬等著她,朋友常戲稱她比立法委員還忙,張寶方也坦誠,自己的時間常常被壓縮得很厲害。怎麼忙得過來?她說,無常觀是支撐她在超級忙碌的壓力下,能繼續走下去的一股信念。
疲憊的時候,張寶方會往戶外走,運動、爬山、接觸大自然,領悟隨緣不攀緣的精神。
世事如此無常,她語氣堅定的說道:「只要我想要做的、我還能做得到的,我就去做!我想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她甚至曾經為了將大家都忌諱的醫院太平間,改造成對往生者尊重、能讓親人釋放哀思的明亮舒適空間,努力奔走遊說與募資。雖然過程中考驗不斷,最終卻仍奇蹟似的圓滿完成,也讓她體會到願力與願心的威力不可思議。
 
不論是身為志工或作為一個母親,她認為自己至今都還是不斷的在學習扮演好人生中各個不同的角色,不僅如此,她的兩個女兒在高中時也曾到急診室學習志工服務,學會正確照顧病患的方法、透過肢體接觸來撫慰他們;很幸運的,這些經驗在她們的奶奶生病時都派上了用場。
 
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於生死、醫療相關議題,都能與她侃侃而談、互相溝通想法。張寶方微笑著說:「對於下一代的愛,我想,不在於你留了幾間房或多少錢,正確的觀念與想法,才是我留給她們最寶貴的東西。」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49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