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生命照見愛】

從論語談溝通藝術

作者/紀潔芳
 
論語中有許多溝通藝術,令人感動受益,茲分享之:

閔子騫的寬厚

閔子騫在孔門中是品德很好的學生之一。他很清廉,不願為官,他說:「你們再逼我,我就逃到汶水去。」閔子騫母親早逝,父親再娶,後母偏愛自己生的兩個孩子,穿的是裝棉花的棉衣,而閔子騫穿的是塞蘆花的棉衣,不能禦寒。
 
一日父親外出,閔子騫為父拉車,冷至跌跤,棉衣割破,露出蘆花,父親又不捨又生氣,回家要休妻,閔子騫跪地為母求情,他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多麼通情達理,父親遂原諒後母,後母深受感動。
 
多麼簡單的言語,辦了多麼大的事,更令人敬佩的是閔子騫寬厚的心,閔子騫去世時,他墓前有一對對聯,上下聯為「一灣汶水先生志,兩岸蘆花孝子心」。

全身的溝通,勝券在握─君子有九思

有效的溝通,老祖宗留給我們許多的生活智慧。溝通不單是口到,還要眼到、耳到、手到、身到、心到。論語季子篇「君子有九思」有諸多啟發,原文為: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本章可分四段分析:孔子說我們日常生活要左右逢源,要拿九件事自我檢討。

視思明,聽思聰:

這是指我們要觀察人、事、物時要看得明白,聽得清楚。我們會聽,會看嗎?聽對方講話,不但要清楚,而他的表情、語調的輕重緩急、口氣的好壞、眼神舉止篤定否,甚至穿著得體否都在觀察內,還要聽出言外之意。譬如說我們有所求時,對方言:「這事緩一緩再說。」即是言語到此,對方有所不便。

色思溫,貌思恭:

色是指臉上表情,貌是指全身舉止。這是指別人觀察我們,我們應該給人的感覺是平和溫馨、端莊穩重。唯「有諸中形諸外」,平日即要有涵養。

言思忠,事思敬:

我們要發動對外講話辦事時,言語要信實,這是為人根本。而做事要盡心盡力,令其「到位」,即恰到好處,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講完話、做完事,還要看心中的感受。有疑問,一定要問清楚,才能心安,有情緒時(尚未發作,心裡不痛快)要學習調和,否則一旦發作,失去分寸,可能造成不能彌補的災難。佛家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不可不慎。最後如見到了好處,要思考該不該得,凡事要站得住腳,要合因果,否則因小失大,身敗名裂,則得不償失。
 
論語的智慧,令人折服,感恩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軟實力。
 
( 作者:紀潔芳/ 彰化師大退休教授)
 
編按:本專題144 期聯合海葬照片由楊國柱老師提供,因編輯作業疏失未能及時刊登,特此向楊老師表達歉意並致謝!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45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