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不確定年代,多一點關懷

專題企畫/編輯部 採訪撰文/吳立萍
 
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年代,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類生活,
高齡者更是首當其衝,
孤立、疾病、死亡焦慮……
銀髮生活面臨更大風險。
 
一群來自公益團體或社福機構的社工、志工,
號召鄰居、親友走出家門,
做好自我防護、克服對病毒的恐懼,
勇敢展開助人行動……

防疫互助,送愛到家

 二○二一年五月,全國疫情進入三級警戒,一時之間,平常車水馬龍的台北市區空空蕩蕩,多數人非必要都待在家裡減少外出。首當其衝的萬華地區更是如此,處處瀰漫著風聲鶴唳的肅殺氣氛,彷彿戰爭災難片場景,眼前眾人面對的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更是令人恐慌。
 
 萬華地區有許多弱勢者平常仰賴關懷援助生活,疫情讓他們成為弱勢中的更弱勢;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刻,誰來關心他們?

病毒威脅,弱勢族群誰來關懷?

圖╱立心慈善基金會提供
 
 黃秀是萬華地區「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志工,平常主要任務是關懷獨居老人。
 
 回憶起承擔關懷志工的緣起,黃秀曾在一年之內連續失去哥哥、爸爸、妹妹三位親人,心中悲傷難以排遣,連帶健康也出現問題。丈夫看她身心俱疲,無力又心疼,也跟著焦慮起來。
 
 痛苦像一朵烏雲,黃秀把它背在身上,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主任見狀不忍,鼓勵她來長青大學上課。
 
 某天課堂上老師問大家:「你們想活到幾歲?」 黃秀一聽,頭上就像被敲了一記,又痛又清醒。她心想:「是啊,我連自己的生命長短都難以掌握,更何況是他人的呢?」
 
 有了這番體悟,她逐漸走出悲傷,認為與其沉浸喪親之痛中,不如把力氣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她成為一名關懷志工,助人之餘,也在別人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強韌,每一位長者都是她的學習對象。
 
 在疫情最嚴峻的去年五月,黃秀心中仍掛念著這些長者們。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黃秀的先生也陷入恐慌,只要聽到救護車的聲音就坐立難安;雪上加霜的是,朋友全家因為一位家人確診必須居家隔離,不但出不了門,對外又求助無援。此時此刻,黃秀雖感內外煎熬,但她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如果她不能伸出援手,這一家老老小小的飲食該怎麼辦?
 
 克服內心對病毒的恐懼,黃秀雖然沒穿防護衣,但戴上手扒雞用手套送食物給確診者,回到家在陽台上即將外穿衣物脫下,放進塑膠袋,再拿去洗衣機清洗,確保自己的防疫措施。他們全家人出錢出力,去賣場採買食物給確診者家人外,也儘可能不出門。
 
 幾天之後,朋友一家人的篩檢報告出爐,竟然全都確診,好在治療後都逐漸痊癒。但經過這番折騰,他們全家長時間沒有工作,家庭經濟陷入困境,黃秀趕緊向八位朋友募集兩個月的房租和生活費,協助他們度過難關。
 
 愈是艱難時刻,愈能看見人心溫暖,黃秀感慨的說,疫情之下,生命更顯脆弱,死亡有時比明天更靠近。她因自身喪親經歷及擔任關懷志工的學習,早已看淡生死;而原本焦慮不安的先生,也從這次助人經驗中發現,原來「生死有命」不只是老生常談,而是一種提醒,活著時彼此支持、時時表達關愛,即便死亡來臨,也能瀟灑告別。
 
志工黃秀俞因自身喪親經歷,於疫情最嚴峻期間,勇敢伸出援手,幫助確診朋友家人。

心苦有人懂,照顧者相互扶助

 海馬迴劇團的團長黃秋謹,也是疫情期間勇敢邁出關懷腳步的勇士。
 
海馬迴劇團團長黃秋謹於疫情期間送走多位親人,更能感同身受,也勇敢邁出關懷腳步。
 
 隸屬於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的海馬迴劇團,主要以宣導失智症照護服務為主。黃秋謹本身就是失智症照顧者,現年九十幾歲的老父親一走出家門就常在巷弄間迷路,常由鄰居幫忙送老人家回來。
 
海馬迴劇團演出「社區巡守隊」。
 
 前年九月到去年七月,疫情最嚴峻的這段期間,黃秋謹先後送走兩個妹妹和中風十八年的丈夫,死亡對她來說,有不捨、震驚、祝福等各種情緒。她說,心中的苦無處訴說,也沒有人聽得懂,但是幸好她身邊有許多貴人,支撐自己走過人生中每一次艱難時刻。
 
 這一切要從丈夫中風那年說起,眼見活潑開朗的枕邊人一夕倒下,黃秋謹方寸大亂,還好父母全力協助照顧先生,讓她專心賺錢養家;分別就讀小六、國三的孩子也很懂事,儘管經濟窘迫,她也只能咬著牙一步一步往前走。
 
 十年過去,父母老了,黃秋謹成為主要照顧者,每天忙得團團轉,所幸當時政府推出長照政策,她為重度身障的丈夫申請到男性照服員,丈夫和他很有話聊,大大減輕了全家人的身心壓力。
 
 黃秋謹說,照服員是她的貴人,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則是幫她打開了光明之路。當時媽媽跌倒受傷,社工來訪視時邀請她參加活動;一開始她拒絕了,心想自己都快忙死了,哪有餘力去參加?但是社工不氣餒,幾度提出邀請,黃秋謹這一去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境遇相同的人,大家一起分享照顧技巧,傾訴鬱悶,光是「有人聽得懂」,就讓她感到被支持不孤單,彷彿注入新的能量。
 
 照顧路上的種種辛苦都要自己承擔,但懂得向外求援也是照顧者必須具備的能力。黃秋謹強調,願意踏出去的那一步非常重要,每遇到照顧者不願意走出來,她就盡力去邀請,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有時照顧者的心情就像水淹鼻子一樣窒息與無助,關懷員及時的電話問候,可能是照顧者一天裡唯一說話的對象,有人出手拉一把,就能讓照顧者得到喘息空間。
 
 深知照顧者身心疲憊、需要資源,黃秋謹感謝被幫助,也用熱忱回饋他人。她也提醒照顧者,記得感謝自己、鼓勵自己、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在疫情紛亂的不確定時代,更應敞開心胸,接受別人幫助,也走出家門與鄰里互助,縱使苦難有千斤重,大家一起分擔,苦也就不那麼沉重了。
 
去年疫情嚴峻的六月,立心也將分配到及購買的物資整理成袋,親送到每位有需要的獨居長者家。

立心慈善基金會,呵護萬華長輩

 立心慈善基金會承辦龍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長青大學與海馬迴劇團,在台北萬華地區服務超過兩百多位獨居長者,關懷擴及日照長輩和長青大學的學員。
 
 去年五月疫情爆發時,萬華受社會各界關注,各方物資捐贈不斷湧來。當時一個由公私部門團結合作的「萬華協力聯盟」組織,統一處理捐贈物資,再分配給各單位發放。三級警戒的第一時間,立心將分配到及購買的物資整理成五、六十份,親送到每一位有需要的長者家樓下,再通知他們下來領取。
 
 到了八、九月疫情稍緩,立心的社工及志工開始恢復家訪,針對家裡沒有電話、重聽或者身體較衰弱、與家人互動較少的長者,進行家訪。行前,家訪員都一定會做好個人的全身防護,保護自己也保護長者。
 
 一場疫情打破了許多過去的思維習慣,也讓大家體會到人際互動的重要性;疫情稍緩之後,立心特別舉辦園遊會,邀請長者來中心參加活動。
 
 此外,萬華協力聯盟這幾年推動「愛心待用券」,向萬華友善店家與民眾募集愛心,每一張待用券面額八十元,「去年募集到三千張以上,分送給經濟比較困頓的長者,讓他們能夠走入社區活動,到店家享用一頓溫飽。」立心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蘭因表示,除了一開始的物資包發送,只要長者們有需要,他們就會親送物資到家,但若遇到週末社工休息,則會靈活調度鄰居長者幫忙。
 
 一位住在市府列管的蝸居住宅區長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這裡是一人一室,為了保護其他長者安全,他必須在家隔離不能出門。立心社工協助將三餐及飲水按時送到他的門口,遇到週末社工休息時,則委託鄰居長者幫忙,輪流排班送餐,發揮鄰里救助精神。

科技助力,長者關懷不斷線

圖╱立心慈善基金會提供
 
 去年五月,萬華成為疫情重災區,龍山老人服務中心的日照服務以及長青大學、海馬迴劇團,全部暫停活動。
 
 雖然場館關閉、課程停止,但社工仍照常上班,長年以來由社工帶領的志工團隊也沒有休息,持續所有居家服務個案關懷。他們利用現代人最方便的LINE及電話通訊與長者保持聯繫,原本每週一次的電訪,也增加密度改成每三天一次,希望能安撫長者的心;長青大學課程也改成線上教學,讓長者可以持續學習。

電話鈴響,噓寒問暖傳善意

 要和長者維持互動,有時需要保持良好距離,讓長者感受到被關心,而不是同情或強勢指導。有些長者自尊心強,有些則是個性內向,社工和志工在用詞或語氣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排斥。
 
 鄭錦碧在龍山長青大學擔任電話問安志工,一做就是二十幾年。問安志工,顧名思義是定期打電話給獨居長者確認平安。聽起來不太難,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的個性、環境、身心狀態都不同,遇到長者心情欠佳,被掛電話是小事,有的甚至會發脾氣罵人!
 
 疫情期間鄭錦碧增加問安次數,關心長者健康。擔心有些長者會覺得被打擾,她會事先說明增加問安的事由、時間、次數,徵詢對方意願,如果不願意,也不會勉強,另由社工溝通處理。
 
 不過,大多數的長者都很期待電話問安,鈴聲響了,似乎也證明自己沒有被世界遺忘。志工打電話問安,長者也回應相同的關懷,彼此的善意產生交流與互動,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溫暖的效應卻像小石子落入池中,漣漪在水面無限擴大。鄭錦碧說,這就是她持續做下去的動力!
 
鄭錦碧擔任問安志工二十幾年,疫情期間增加問安次數,關心長者健康。

雲端群組,購物、叫餐、線上學習

 雖然疫情帶來了很多不方便,但何嘗不是一種學習的機會。
 
 「我們為長青大學的老師們開了幾堂課,希望除了關懷,也能增加老師線上教學的能力,能持續為學員線上開課。」林蘭因執行長表示,順應當時的居家生活需求,老師教長者們使用手機或電腦上網購物、上網叫外送餐,萬一長者必須居家隔離時,就不必擔心孤立無援。
 
 此外,LINE是許多人平常賴以溝通的工具,有不少長者經過學習之後也開始使用,並加入由社工和志工建立的群組,在約定時間一起上線學習肢體運動;社工和志工也會將動手做的材料包寄到長者家中,請大家一起線上學習。
 
 擔任體適能與手語舞蹈教學的李緹誼,是最受長者歡迎的老師,她的個性開朗,教課二十幾年,經驗足,熱力更足。疫情期間停課時,長者們感到心情低落,紛紛在LINE群組向她表達心聲。
 
 李老師心想,與其隔著螢幕互訴想念,不如積極動起來,於是每週錄製一支影片上傳群組,要求長者每天午睡醒來跟著影片練習,一來可以柔軟肢體,二來也排遣無法相聚的苦悶心情。她還主動和家屬聯繫,請晚輩鼓勵阿公阿媽動起來,全家也跟著一起動。李老師常跟長者說,若是愛兒孫,就要把自己照顧好,讓兒孫沒有後顧之憂。
 
 李老師每天關心長者,大家也都會回報訊息,每天保持聯繫。去年六月中,一位長者忽然失聯,久久都未出現在群組中,李老師深入了解才知道,原來這位長者夫妻倆都確診新冠肺炎,住進加護病房,師生們立刻發起祈福集氣,直到四週後轉回普通病房,這群老同學們也不忘輪流視訊表達滿滿的關心。
 
龍山長青大學線上視訊課程——歡樂舞蹈。
 
龍山長青大學線上英文課程。

後疫情時代,開展創新關懷行動

 現在龍山老人服務中心的所有活動恢復正常營運,長青大學則從去年八月疫情稍緩便開始穿插部分實體課和線上課,直到最近兩個多月恢復全部實體課,然而上課人數比以往少了大約三分之一,「許多長者有其他選擇,比如就近去離家較近的學習場所學習,盡量減少移動風險。」林蘭因執行長認為這也是好現象,不過,需要協助的獨居長者及貧困長者人數並沒有減少,他們的關懷不會斷線。
 
 疫情不知何時能見終點,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林蘭因執行長保持樂觀態度,「我們因為疫情學習到很多新的事物,以及創新的關懷方式,包括蓮花基金會帶給我們的經驗分享及相關課程學習,都使我們獲益良多。」

樂齡學習,走出家門找生活重心

圖╱南山放生寺提供
 
 南山放生寺長青學苑自三年多前開辦以來,一直是新北市中和地區受長者青睞的學習關懷據點,每週一到週五上午都有精采課程,中午大家還可以一起共餐,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許多長者在這裡交到好朋友,曾經患有憂鬱症的長者,也因此變得開朗,家人都感到神奇。
 
 但在疫情期間,長青學苑停課,長者們突然沒了去處,加上當時中和的疫情也很嚴重,人心惶惶不安,他們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到底什麼時候開課?很想回來上課!好想念大家!」

長青學苑,打造銀髮新生活

 靜芝是一位內向靦腆,將近八十歲的老媽媽,自從老伴往生後,她就一直鬱鬱寡歡,整天愁容滿面,子女們都很擔心媽媽罹患憂鬱症。
 
 還記得長青學苑剛開辦時,靜芝媽媽在女兒的陪同下到寺裡了解社區關懷據點的運作模式及相關課程內容。經過志工詳細的解說,女兒當下就要替媽媽報名,然而媽媽卻拉著女兒的手一直想往外走,並細聲的跟女兒說:「不要啦!我待在家裡就好。」
 
 「我會先陪您過來試試看,如果不能適應再回家好嗎?」女兒溫柔又耐心的說,靜芝媽媽只好微微點頭。
 
 隔天上午,靜芝媽媽在女兒的陪同下進到長青學苑教室,簽名報到後,由志工幫忙測量血壓、心跳數、體溫、體重並做記錄。選定座位後,女兒就坐在旁邊陪著媽媽閒聊。突然聽到一聲:「哎呀!靜芝你也有來報名喔!」
 
 原來是秀綿姨,她是靜芝退休前的同事,沒想到會在南山長青學苑相遇。就這樣,靜芝媽媽因為遇到熟人,內心多了安定感,女兒只陪她上了幾天課後就不用再陪,因為靜芝媽媽已經可以適應上課的環境,也認識了新的朋友,讓原本枯燥單調的生活添加了許多色彩,她每天都迫不及待要來長青學苑參與課程及活動。
 
 一年後,長青學苑舉辦周年慶,邀請學員家人一起共襄盛舉。靜芝媽媽擔任接待人員,在現場為來賓送茶水、收果皮和紙屑,並在手語表演節目中站在舞台第一排專注演出。當下女兒就蹲在舞台前,看見媽媽的改變,流下感動的眼淚。

線上關懷,疫情期間以法撫心

 去年疫情期間停課,讓原本已習慣週一到週五來寺院上課的長者們變得生活沒有重心,靜芝媽媽也是!「一開始我們還不熟悉如何操作線上課程,只是挑選一些正向勵志的影片或音樂放到LINE群組分享給大家。」這段期間關懷也沒有間斷,寬恕法師一一打電話給每一位學員,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
 
二○二一年五至八月疫情期間,南山放生寺幾乎天天電話關懷長者,圖為電訪紀錄。
 
 「每天確診人數不斷攀升,讓人心裡好慌。」靜芝媽媽向電話另一端的寬恕法師說道。
 
 「家裡有沒有窗戶?窗子是打開的嗎?可以看到外面嗎?開窗讓陽光進來,也看看外面的景物,心情會好一點。」照著寬恕法師的引導,靜芝媽媽打開窗戶、用力深呼吸,無法任意出門的煩悶心情頓時緩解。寬恕法師也鼓勵她請晚輩開車載她出門,待在車上看看外面的風景……
 
 另一位年近八十的長者,雖然沒有辦法到寺院上課,但每天到了原本該上課的時間,他自動自發練香功、甩手、八段錦,認真的態度讓他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及充足精神,難怪電話關懷時聲音如此宏亮。
 
 去年五、六月疫情期間,寬恕法師幾乎天天線上關懷長者,總共打了兩百三十六通電話,有時一通電話可能需要講半個小時左右,「平常上實體課程比較沒有機會和每一位長者詳細互動,透過電訪讓我可以和他們一對一交談,更能了解長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狀況。」法師針對每一個電訪長者的情況都做了詳細記錄,即使在疫情過後,這份紀錄對關懷行動也大有幫助。
 
 疫情期間也發生令人遺憾的事,一位長者生病住院,直到不幸往生大家都無法前往探病,只能在LINE群組關懷。長青學苑工作人員特別收集這位長者平常上課時歡樂、溫馨的影像,剪輯製作成一支影片交給家屬,希望讓家屬感到安慰。
 
寬恕法師的線上課,除了搭配照片、影片授課,還會請長者以按1或2的方式留言,表達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疫情未止,規畫新課為生命做準備

 長青學苑從去年五月停課到十一月,終於開始有了LINE直播課程,由寬恕法師主講「自在紓壓」、「環保與健康」、「心理與心靈」、「信仰的力量」四門線上課,每堂課每週一次,每次課程大約一小時。
 
 考量長者們因為長時間停課,太久沒有活動筋骨,運動量大幅減少,課程開始前十分鐘由原本教授肌耐力實體課的老師,在線上帶動大家一起運動,再開始接下來的課程。
 
 寬恕法師的線上課,除了搭配照片、影片單向授課,還會請長者以按1或2的方式留言,表達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雖然長者無法在LINE直播發言,但也能透過這種簡單的操作方式達到雙向互動。
 
 疫情前原本實體課程約三十幾位學員,但由於部分長者沒有手機,或不熟悉使用LINE,線上課程最多只有十八人上線;雖然人數少,但畢竟有一半以上的學員持續學習,仍是可喜的現象。當然,也有長輩很想參與線上課程,卻不知道如何操作,家人也沒有時間幫忙,待疫情趨緩後,寬恕法師便請他們帶手機來寺院,直接教導如何上直播課。
 
 線上課大約維持一個月,去年十二月六日長青學苑恢復實體課程,能再看到長者們歡喜的笑容與維持良好的肌力,法師和志工們都很開心。
 
 此外,經過這次疫情,未來南山放生寺開放學員參與臨終體驗課程也將會有不同的規畫。寬恕法師表示,「因應全球局勢多變與疫情發展,人類生命的不穩定性更為加劇,所以平時的身心穩定及面對老邁將至的準備就顯得更為重要。」
 
 為配合不久後寺內的硬體建設及軟體規畫,將考慮加入正念與安寧相關課程,讓善生到善終的觀念更為全面且完整, 寬恕法師期待,「讓長者們在平時的生活起居就能練習覺照自我,也學習認識生命必經的進程,以幫助在臨終前做好最妥善與圓滿的準備,讓這一期生命綻放出最美麗的光芒。」
 
疫情期間,肌耐力老師帶動線上運動。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68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