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盡光生

靈 性 照 顧

■ 蓮恩法師
 
安寧療護透過「全人」照顧理念,協助末期病人得到身、心、靈整體的安適,讓臨終的生活品質更提昇,進而協助病人達到最後的善終。而在此專業的領域中,臨床宗教師的主要角色是在「靈性照顧」的層面。
 
何謂「靈性」?不同於身與心,有明確的定義,「靈性」一詞的定義,非常抽象、廣泛,東、西方各有其說法。以本土化的佛教靈性照顧層面來說,靈性定義為:對正法的感應、證悟與理解能力,是一種生命力,心智成熟的表現。靈性照顧消極的是幫助臨終病患消除痛苦、提升生命力,積極的是心性的成長、心智的成熟,以有限的身心做無限的心性成長,達到善終。其中「正法」指的是對生命實相的正確認識,「感應」指兩個境界之間的內在溝通,「證悟」指人境界的提昇。病人從身心的敗壞逐漸接近死亡,能證悟無我,境界會更提昇。證悟無我是在看到身心變化的無常之外,還會看到身心之外有一個不變的、無形的存在,即是佛性。「理解」包括真理與解脫之意,是一種能力;「生命力」指靈性成長的效益,「心智成熟」指靈性成長後的表現(釋宗惇,2007)。
 
因此,臨床宗教師依持佛法的生命觀,協助病人逐步由瞭解生命的實相,接受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進而協助病人提早對死亡做準備,減少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完成遺願,終至超越死亡的方向來協助病人內在的提昇。
 
以下舉例說明:
一位78 歲爺爺,從一開始心情憂鬱,沉默寡言。子女們都很孝順,但都不敢在病人面前提到任何敏感話題。起初也不願讓宗教師關懷,擔心病人聯想到死亡議題而不高興。
 
女兒是位佛教徒,希望鼓勵病人透過念佛讓心情較改善,但病人也不願意。看到病人一直悶悶不樂,女兒感到很焦慮,主動找宗教師協助,希望宗教師能夠關懷並協助病人。
 
與案女的會談中,瞭解了病人的狀況與一些經歷後,法師在幾次的訪視時,藉由為病人做生命回顧與生命意義的肯定,引導病人去看一期生命的有限性,而物質性的肉體將有敗壞的一天,希望病人能夠看到未來的生命,而為未來生命設定目標做努力。
 
經過幾次的關懷、訪視後,病人主動向案女要求一台念佛機,說想聽著念佛機,學習念佛。之後,在法師為病人介紹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後,病人在女兒的提議下表示想要皈依,希望未來到阿彌陀佛身邊。
 
在一次的會談中,病人向法師表示自己想要放下,甚至對別人欠他的錢沒還一事也該要放下了,畢竟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也帶不去,法師肯定病人的正向思考。
 
案女在看到病人內在有所轉化,變得較安定,未來也有方向時,也感到欣慰與安心。
 
因此,從病人開始對病情的無奈,死亡的恐懼,世間事的放不下,直到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從對有形的失落感轉為無形的希望,並把未來生命做為努力的目標,可視為對正法的感應,生命力的提昇,靈性上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文作者為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圓病房臨床佛教宗教師)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38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