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緬懷開啟台灣大專佛學教育的兩位大德:
           雪公李炳南老居士與慎公周宣德老居士

文/陳榮基(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民國93 年1 月15 日人間福報〈百年佛緣49〉,登載星雲大師所撰〈周宣德居士熱心青年佛學營〉一文,提到民國58 年時「台灣青年學佛的系統,一是周宣德的慧炬學社,二是佛光山的大專佛學夏令營,三是李炳南在台中蓮社設立的明倫社,四是懺雲法師在蓮因寺的齋戒會。」
 
本人有幸與大師所提到的這四個道場都有因緣,得以長年廣結善緣,接受佛法薰陶。首先在民國49 年4 月8 日我就讀台大醫科三年級時,恭逢周宣德老師在台大創立台灣第一個大專佛學社晨曦佛學社,得以加入第一屆晨曦會員,修習佛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台大醫院服務,又蒙周老師徵召,加入周老師創辦的慧炬機構,服務至今,受到教界眾多善知識的指導與護持。
 
在台大醫院服務的同仁中,不少是台北慧炬周宣德老師及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師的學生,台北台中之間「遊走江湖」,勤修佛法。尤其,其中洪石師師兄及戴慧洋醫師,更是我在76 年成立台大醫院慈光佛學社的重要領頭羊。台大醫院很多學佛同仁,於76 年4月8 日成立了佛學社團,我因為當時擔任神經科主任,被推為社長。為了紀念廿七年前學生時代創晨曦社時的原始名稱,乃訂名為台大醫院慈光佛學社。慈光社經常在院內舉辦佛學講座,並參訪道場。在一次水里蓮因寺的參訪之旅,有幸皈依懺雲法師,在周老師接引學佛二十幾年後,終於正式踏入佛門。懺公勉勵慈光社同仁「從事醫療工作的佛門弟子要具備四個要件:(1) 觀音菩薩的心腸(慈悲)、(2) 維摩居士的口舌(智慧與辯才)、(3) 彌勒菩薩的肚皮(容忍)、(4) 金剛菩薩的面目( 公正)。」成為我終身奉行的座右銘。
 
而我的一位姪女、嫂嫂及同修都先後皈依星雲大師,家母更受到心定和尚代表星雲大師為她授五戒。
 
當李炳南老師籌辦台中菩提醫院時,周宣德老師也大力宣導募款,慧炬學子有幸紛紛解囊支持。只可惜,以後一直沒有機會協助菩提醫院的醫療。
 
在慈光社同仁的努力下,終於在台大醫院創設病人往生助念室,而後逐漸在國內大小醫院普及。透過台大醫院慈光社與榮總、長庚、國泰等各大醫院佛學社的聯繫,於79 年1 月14 日假台北榮總開會成立「中華民國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佛醫會),本人被推為第一任會長,以後由胡漢華(榮總)、黃錫信(國泰)及周照芳(台大)等接任會長,繼續推動醫界佛弟子的聯繫工作。
 
佛醫會同仁經過四年的努力,在淨耀法師領導下,於民國83 年7 月30 日在國泰醫院開會,成立「財團法人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後更名為佛教蓮花基金會)(簡稱蓮花基金會),本人奉推為董事長。蓮花基金會戮力推動佛化的安寧療護工作,於84 年6 月促成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設立,是國內繼馬偕醫院安寧病房(79年)及耕莘醫院聖若瑟病房(83年)之後第一個公家醫院而且是大學醫院設立的安寧緩和醫療病房。
 
使台灣的臨終關懷設施,逐漸普及。透過蓮花基金會及台大緩和醫療病房的努力,也受到屏東一如淨舍的贊助,惠敏法師及陳慶餘教授的主持,終於87 年開啟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培訓制度,創下佛教史上法師正式進入醫院弘法的開端。
 
89 年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賦予我國國民臨終時為了善終有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DNR) 的權利,後來預立DNR的意願可以註記在健保卡內,則在任何一家醫院都可以讀出病人的意願,可以協助臨終病人不必再受到心肺復甦術(CPR) 的折磨。多年前,慈光佛學社同仁曾經到台中蓮社參訪,承蒙雪公弟子黃泳師兄熱心接待與指導。近幾年在推動DNR 的理念時,黃泳師兄告訴我台中蓮社信徒及聯體機構住民很多佩戴DNR手環。如果再加上提早註記DNR意願於健保卡,並在卡上加個蓮花基金會推動的DNR 貼紙,手上戴個DNR 手環,更可保障善終,安詳的接受親友及法師的助念引導,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唐代時,江西有馬祖道一,湖南有石頭希遷,當年學佛人氏,「遊走江湖」學法,使佛法興盛。近代在台中蓮杜李炳南老師及台北慧炬周宣德老師南北聯合的教導下,契機地接引了無數大專生學佛,甚至南北奔波學法,媲美前人的「遊走江湖」,促成了不少大專畢業生出家宏法,造就今日台灣成為很多人認為是佛法東來以後最為興盛的時代。感恩雪公與慎公多年的教導!

一心不亂,弘揚儒佛的雪廬老人
應教木鐸振春風 木鐸春風三十載

文/編輯台
 
民國一百零五年四月,逢雪廬老人李炳南先生往生三十週年,各地蓮友均舉辦紀念活動,藉以表達追憶共同的恩師雪廬老人李炳南先生。三十年變幻如飛,更替多少人事,但是典範如燭光照亮昏黯,是不會讓人遺忘的,在歲月淘洗下,人格品德在濁世間更顯熠耀!由於對典範人物的深厚緬懷,授業學生因不同因緣領受教誨,依師訓各自枝繁葉茂的展開各種志業、事業,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雪廬老人以一介布衣,又是花甲之年因公避亂來台,卻在台灣二戰結束後推動佛教弘法及社教、醫療、救濟等社會福利事業,培育後進,不僅是一項奇蹟,更令人稱奇的是雪公不會台語,卻能藉由語譯與台籍人士溝通,數以萬計不同背景的學佛人士對他敬之如師、事之如父,這完全是受雪公個人的德行、奉獻和學養所感召。雪公曾書〈殘燭〉贈其門人曰: 「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即為其一生熱心弘揚儒佛教育的寫照。
 
雪公於卅八年因公隨孔奉祀官德成先生來台灣,隻身寄漚於台中市。安頓好公務後,即隨緣應邀於台中市西區居仁路的法華寺講《般若心經》、《四十二章經》。由於雪公是中醫師,也在寺中義診,凡貧病者兼施藥物;另藉圖書閱覽室,放置佛書供人閱讀。雪公於現銀用盡時,將隨身僅有的黃金帶至銀樓變賣換現,因而結識中區寶山銀樓主人朱炎煌等大德,進而得到諸大德的護持,對弘法利生事業影響至深。
 
雪公對佛法的深入講授,追隨的學生逐漸增多。台中的靈山寺、寶覺寺、慈善寺、慎齋堂,屏東東山寺等,請他前去講經,而本地齋教的贊化堂、慈善堂、龍意堂等,也因主祀護法神衹與佛教的因緣,也請雪公來為信徒講佛經。薰習日久,齋堂的許多信眾也隨雪公修習佛法,深信了淨土宗。
 
民國四十年(1951) 初,雪公與董正之、徐灶生等大德們,共同籌組佛教蓮社,社址暫設於台中法華寺內,雪公被選任為首任社長。所定的社務有三,即講演儒佛經典、集眾念佛弘法、興辦文化慈善事業。同年七月,蓮社社員許克綏、朱炎煌等捐資購得綠川旁的一棟民宅,做為蓮社社址,以後幾經整修擴建,遂成為現在民生路上巍峨壯觀的指標性建築。
 
雪公為擴展大眾對佛法的理解,成立臺中監獄弘法團和女子弘法團,親自編撰教材講習,由學生習講,再由弘法團學生至監獄宣講,而女子弘法團則多在臺中市區街頭巷尾,舉行通俗佛法講演會,這樣一步步讓民眾逐漸對佛法有所認識,進而心生歡喜、親近,為蓮社弘揚佛法奠下了堅實的基礎。
 
「台中佛教蓮社」不僅是專修淨土的道場,也是台灣戰後由居士組織的佛教團體。霧峰、中興、豐原、東勢、太平、鹿港… 等各地,也都有佈教所, 帶動了念佛的風氣。雪公在世時, 隨種種因緣發展出淨業精舍、慈光圖書館、菩提仁愛之家、明倫社等三十多個機構,往生後更多的相關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開辦發展。雪公在海外的弟子,更在香港、新加坡、澳洲,以及美國加州、德州等地積極弘揚儒佛精神。
 
據于淩波老居士陳述,雪公年老時曾說:「我自二十歲開始,到處講學、濟人、放生。來到台灣,站在台灣的土地上,飲的是台灣的水,吃的是台灣的飯,睡的是台灣的床上,受的是台灣的恩,終必要為台灣付出力量。」雪公領導的台中佛教蓮社,不僅是蓮友共修的道場,同時也具有社會救濟的功能。蓮社於四十一年開始至今,每年冬季都舉辦冬令救濟,協助低收入的貧戶度過艱困。如遇突發的天然災害,蓮社社員也會全力動員,出錢出力,參與救災工作。
 
雪廬老人繼蓮社之後創設了具有社教功能的「慈光圖書館」。在蓮友大眾逐漸增加下,原有蓮社的講堂已不敷使用。在發心蓮友大眾護持下,在西區柳川西路買下一處舊工廠的廠房,加以改建,四十七年「私立慈光圖書館」正式開放閱覽,有容納千人的講堂,及書庫、閱覽室和附屬房舍,雪公被選任為首屆董事長及館長,是台灣第一所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私立圖書館。
 
民國五十年(1961),蓮友大眾捐地興建「慈光育幼院」院舍並附設「慈德托兒所」。雪公認為,「世間一切物,皆是累贅,皆是繩綑索綁,無一物真實寶貴貴。凡夫看不開,捨不得,放不下,因此身心受累,不得解脫。行菩薩道,度化眾生,布施第一,無論何物,一概捨得布施。即是去累贅,去繩綑索綁,去塵沙惑,才無牽掛,臨終心無掛牽,才能解脫。」因此他推動、創辦的慈善救濟事業,為了樹立公益事業的軌範,於初期草創時皆親手承擔規劃,建立制度規章,於董事會屆滿時,均依法改選,交由新任董事會
負責主持。
 
為成志業,雪公不畏任何艱困,他曾說:「說話碰壁,遭遇拂逆,心不煩惱,行不退轉。凡作好事,必遭魔障,既發大願,不怕困難,困難愈多,功德愈大。歡迎困難,歡迎困難!」這話正可以創立「佛教菩提醫院」為證。為發揚佛陀濟世利人精神,雪公與朱斐、黃雪銀三位以創辦人代表的身分,在于凌波醫師專業的協助下,於民國五十二年試辦佛教菩提醫院,民眾、佛門四眾生活困難者,可以免費施診。當時此舉獲得海內外教友熱烈支持和捐獻,遂於市郊大里鄉內新村購地新建三層醫療大樓,五十五年救濟院(醫院附屬於救濟院)竣工開幕,雪公不居功的辭去臺中蓮社、慈光圖書館、育幼院及救濟院等相關職務,專心講學弘法。
 
雪公會通儒佛,儒以《論語》為主,佛則以淨土為依歸;這與他皈依印光法師後,努力以師志為己任有關。印光大師一句「能為真儒,方為真佛」,讓雪公老師終身服膺。雪公對於聯體機構發展也是朝儒釋合流的角度來落實。例如慈光圖書館成立後,在館中創立慈光學術講座,親編《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為教材,每週六晚間講授;同時舉辦大專青年佛學座談會,由雪公親自答覆青年提出的許多問題;後來更利用寒、暑假舉辦明倫講座,擴大接引大專青年學佛。東海大學、中興大學、中國醫藥學院等邀請他講授儒、佛經典,都慈悲應允,滿大家的願。雪公還曾參與《覺群》、《覺生》、《明倫》、《菩提樹》等刊物的編務,並接受沈家楨的委託,承辦佛經注疏語譯會,專門訓練大專青年,期養成譯注專門人才。並附設內典研究班,集合學行俱優的後進,培育儒佛弘道人才。雪公曾告訴學生:「我的佛法從磕頭學來,還要磕頭送出去。」雪公不倦不厭的散播中華文化及佛學的種子,喚起青年對文化及社會的使命感,從開辦國文補習班、大專佛學講座,到晚年成立論語講習班,夜夜挑燈為學子們逐章逐句的講學,直到九十七歲捨報。
 
雪公開創事業極為艱辛,生活自奉簡約。早餐簡單自理,午餐由侍者鄭居士至長期備餐達卅餘年的修如居士家中攜回,唯一的享受是喝茶。平日一襲長衫,正式場合著中山裝。居住的正氣街平房也極簡樸,有四坪大小會客室一間,佛堂半間、臥室兼書房約一坪,外面走廊隔成一間作為置放贈書和侍者的辦公處所。早期去義診、講經、打七,或到蓮社都步行,後來年邁方由侍者協助以車代步。綜上所述,雪公的生活樸實無華。言教身教的引領,人師經師的風範,深得學生們的信任與敬仰。
 
雪公的薪俸收入(奉祀官府及大學授課的收入),幾全投入所辦的救濟事業中。於各處講經弘法,絕不受酬,還供養三寶,有什麼善緣,都首先響應。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在場,無論長幼雪公均如法恭敬頂禮。據雪公學生陳述:雪公於大學兼課時,其鐘點費交代學生代為領取,交學生以無名氏名義捐出。八十歲之後,多次懇辭奉祀官府的主任秘書職務,但由於府方物色繼任者不易,仍囑雪公代理,每天還上半天的班,代理期間,雪公即不肯再支領薪俸,以示分際。
 
民國七十五年(1986) 四月十三日清晨,雪公吉祥臥正念分明於寓所安然往生,享年九十七歲。蓮友們自動自發地由四面八方前來,學生們以老師所教一句佛號來報答深恩,佛聲綿密,夜以繼日。雪公一生弘揚儒佛,講經六十年,結緣不計其數。停靈蓮社期間,教內大德與無數的蓮友前來祭奠哀悼;出殯之日,路祭不絕,有上百部的大型交通車,一路跟隨送到水里鄉的荼毗之處。
 
民國七十八年,相關團體為追思雪公德澤,於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辦「李炳南老教授百歲紀念文物特展」,並發行「紀念特刊」。該刊物將雪公四十年間創辦的事業分類列表如下:
 
一、文化事業:明倫月刊社、青蓮出版社、慈光雜誌、蓮社受託印經會、佛經註疏語譯會,孔學獎金會。
 
二、社會教育:台中佛教蓮社、慈光圖書館、明倫社、明倫廣播社、( 附設) 慈光托兒所、( 附設) 慈德幼稚園、國文補習班、( 承辦佛經注疏語譯會附設)內典研究班、論語講習班、國學啟蒙班、佛學講座、國學講座、社教科、國樂團等。
念佛班(六十四個,每班會員三十人至百人)、助念團等 。
佈教所:計有豐原、霧峰、員林、東勢、后里、卓蘭、鹿港、西勢、大雅、中和等三十餘所。
 
三、慈善事業:菩提仁愛之家(原稱菩提救濟院,奉主管機關令更名),(附設) 佛教菩提醫院、( 附設) 安老所、施醫會、救濟會、慈光育幼院、放生會等。
 
淨空法師曾在演講中說到雪公如何孜孜於他的傳道工作:「『雖現塵勞,心恆清淨』,雖然教學很辛苦,領眾很辛苦,但是他心清淨。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了,李老師每天的工作量,五個人的工作量。他自己本身的職務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他的上司是孔德成先生。奉祀官府的編制是特任官,就是現在所講正部級,他是部長的主任祕書。兩個大學的教授,他每個星期還去上幾堂課。自己創辦的事業,台中佛教蓮社。我到台中去親近他,蓮社成立十年了,多少蓮友?二十萬。他有名冊,蓮友有名冊,二十萬人,在那裡講經教學十年,有這麼多!這些蓮友每一個月要跟老師見一次面,當然不是全體,他們分班,分成四十八個班,班裡面推選的代表,大概一、二百人的樣子。每天要跟一個班見面,至少兩個小時。老師講開示一個小時,再回答問題一個小時,天天要幹,每天下午就是接見蓮友,這是自己家人,不是外人。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中醫,還有人請他看病,外人比較少,我們蓮友、他的學生有病都找老師,不會到外面找別人,這個一定要照顧的。他還辦了一個圖書館,還辦了一個老人院,辦兩個幼兒園,你說他有多少事情!……這樣大的工作量。我認識他,他七十歲,我離開台中,他八十歲。我離開台中的時候,台中蓮友多少人?五十萬。我跟老師開玩笑,我說老師你要想競選台中市長,只要你在這裡說一句話就行了,你的選票就夠了。所以在那個時候他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真不容易!還要給我們上課,我們這些學生,每個星期經學班教講經,我們二十多個同學,學講經的,這個一定親自上課。還有學古文,古文是一切法的礎,所以每一個星期,星期五晚上講三小時的古文。每一個星期三,圖書館講經是教我們。另外再開一個班,教我們講經,也是三個小時。」雪公對於這樣繁重的傳道授業工作,只對弟子說:「一息尚存,不忍閒逸也。」
雪公臨終以「一心不亂」囑在側弟子堅持修行,他的一生也證道在「一心不亂」,凡承諾必踐,對印祖如是,對事功如是,對弟子如是,對佛菩薩如是!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雪公的身教、言教影響了幾代人,學生們不約而同的於各處辦理紀念活動,依序有3/28~30 由社團法人臺灣企業精英孝廉文化聯合會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中正紀念館舉辦紀念雪廬老人學誼道風論壇,4 月9 日台中市佛教蓮社假國立中興大學惠蓀堂舉行紀念李炳南先生往生三十週年紀念音樂會,同日慈光圖書館於華嚴講堂舉行三時繫念。臺中蓮社4 月10日傳授五戒,同日雪心文教基金會於苗栗卓蘭雪廬山、台北淨廬念佛會於台北辦理相關紀念活動。5 月12~18 日台中市佛教蓮社於雪廬紀念堂舉辦紀念文物展,5 月13 日中興大學中文系與台中市佛教蓮社於該校人文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學術研討會。明倫雜誌社、弘法資訊雜誌社、生命雜誌均發行專刊。
 
作為雪公在台首創團體:台中市佛教蓮社與聯體機構於雪公曾執教過的中興大學辦理系列活動。首先是假惠蓀堂辦理以詩樂為主軸的紀念音樂會,當日各地蓮友、布教所、聯體機構約三千人參與了這個盛會,會中介紹了專為此次活動赴山東故里所攝影的名勝古蹟,配合雪公孫女李珊、李彤二位女士及家屬們的介紹,深入雪公故里的風土人文,讓與會者有機會了解恩師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風貌。啟蒙班的小朋友,樂育國樂團的團員以及平日在工作崗位上的社員,齊聚一堂呈現雪公詩樂風貌,更難能可貴的是雪公的孫女李珊女士也參與了詩歌吟誦,讓整個會場充滿了讚嘆與感動,後續的五戒戒會、紀念文物展、學術研討會,以不同的面向呈現學生們秉持其教導所接續的傳承精神。
 
在三十年他往生的紀念日,台灣企業菁英孝廉文化聯合會特地舉辦了三天的「雪廬老人學誼道風論壇」,邀請與會者均為受業於雪公門下之法師居士大德:淨空法師國內外講經說法五十七年,已成為全球淨土宗學人的導師;果清律師一生持戒精嚴,弘傳律宗,住持台灣正覺精舍;徐醒民老師繼承師志,弘揚儒學,教學不輟;江逸子老師以藝載道,教化人心,名揚海內外。雪公的後人李珊女士也代表雪公在家鄉的親人自山東濟南故里專程前來致意,該論壇動員了二百五十名志工(包含大陸溫州、山東等地),參與論壇的蓮友高達二千多人,大家除了追思雪公的風範和貢獻,分享老人家的教誨外,雪公的弟子們也繼志述事與大眾彙報,以告慰雪公。
 
慈光圖書館,秉其現行淨土道場之軌則,於華嚴講堂辦理三時繫念之法會。雪心基金會一句佛號不夾雜、不中斷於苗栗雪廬山報恩殿舉行念佛紀念法會,復禮請山東故里魏慶友老師全省辦理四場關於雪公早年在莒縣任職監獄管理時的事蹟考據演說。淨廬念佛會於台北舉辦紀念會,明倫雜誌社、弘法資訊雜誌社、生命雜誌發行專刊。各機構依其因緣,以誠摯的心祝願共同的恩師 雪公李炳南老居士蓮品增上,早日乘願再來廣度有情。
 
※致謝  社團法人台北地藏淨宗學會孝廉講堂 . 慧炬機構提供照片

善終的大願脈脈相傳

文/編輯台
 
民國三十八年,雪廬老人在台中講經,任職台糖虔心向佛的周宣德專程去取法,後來更經常拜讀雪公所主持《菩提樹月刊》,深受其影響,而專修淨土念佛法門。民國四十一年周宣德環島參訪各佛教團體,發現真正通達教理、篤行佛道者寥寥無幾,只有從接引青年及佛化大眾著手,才能振衰起蔽,傳揚佛法。於是在民國四十九年,輔導台大學生郭森滿、劉勝欽、張泰隆創立了台大晨曦學社;這是國內第一個大專院校佛學社團,之後如中興、師範等大學佛學社才陸續相繼成立。
 
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當時在台大讀醫學院,也加入了晨曦學社研習佛法,不過因為學業繁重,無法經常參與佛學研討活動;進入台大醫院工作後,看盡生老病死,更加深對佛學深入研究的渴望,而結合同道在台大醫院創辦了慈光佛學社。
 
在現今的醫療體制下,醫師面對死神都拼命奮戰,以心肺復甦術(CPR) 搶救病患,這些急救動作,會帶給病人很大的痛苦甚至傷害,往往做到病患家屬都不忍心而要求放棄,但由於醫師怕被告,即使醫療措施已無法挽救病人,仍繼續施予CPR 而造成更大的痛苦,也迫使病患無法安詳往生。陳榮基醫師認為,醫師應該有能力判斷什麼是無效的搶救,經醫療專業判斷無效,就必須接受死亡是醫療的一部分,病人的死亡不是醫療的失敗,家屬不搶救也不代表不孝,在面對絕症病人時,真正的大孝與大愛是陪著病人坦然接受疾病,寧靜的走向死亡。
 
大乘佛教各宗各派普遍都接受如來淨土的信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更代表修行最圓滿、最究竟之皈依處;不僅佛學各宗派都希望能往生佛國淨土,要到達西方淨土的「善終」觀念,也成為每個走到生命盡頭者的期望。信仰佛教的陳榮基醫師為了讓臨終者得到安寧,並聯合各醫院佛學社的社員,成立「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護持法師健康及協助病人安詳往生。
 
安寧緩和醫療於七十九年傳進台灣,是「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而在臨終時,尊重病人安詳往生的意願,維持病人的生活品質與協助病人沒有痛苦的往生,是安寧緩和醫療的重要目標,因此對於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顧的病人,臨終時不再給予CPR,而拒絕心肺復甦術急救(DNR) 便是一個重要的措施。
 
陳榮基醫師和「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成員以推動「善終」為目標,於八十三年成立了「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 後改名為「佛教蓮花基金會」),更積極投入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工作,並於八十九年促成「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賦予我國國民可以選擇臨終拒絕心肺復甦術急救(DNR) 的權利,讓病人臨終時,醫師能尊重病人意願,積極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並在臨終時協助病人安詳寧靜的往生。陳榮基醫師並且率先簽署了DNR,成為健保卡上註記的第一號。
 
光推動安寧緩和醫療仍有不足,為了讓末期病人在面對死亡時,有靈性上的專業照顧,能坦然放下塵世的貪嗔癡,以超越生死的正念面對身心痛苦和死亡恐懼,進而安詳往生。蓮花基金會更展開臨床佛教宗教師之培訓。經臨床證實,經過培訓的佛教宗教師提供靈性照顧,不但是佛教徒強力的助緣,在協助無宗教信仰或非佛教信仰的臨終病人以及家屬,也能有所助益。
 
由於佛法結的緣,陳榮基醫師和眾多的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脈脈相傳種下善因,讓許多臨終的病患可以解脫醫療的困境,得以平安寧靜的「善終」。就如雪廬老人所言:「吾等學佛最大目的是『了生死』,有學問發大心者,可學大乘,一切犧牲自己利益眾生,辦一切事皆為令眾生得好處。如華嚴經回向品所說。若能力不夠,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信因果,老實念佛,亦能了生死。」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37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