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盡光生】
 

                       各國代表在羅馬簽署老人安寧療護宣言

                    世界首次所有宗教為老人安寧療護齊聚一堂

■智慧法師/報導

今年3月28日,因蓮花基金會陳榮基董事長的推薦,我們前往梵諦岡,參與由教廷舉辦的,針對老人安寧療護的跨國宗教對話。
此次代表台灣出席會議的是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與宗惇法師,分享在台灣的作法。

這場研討會是由羅馬宗座生命學院(Pontifical Academy for Life)舉辦。鑑於世界人口急速老化,以及老人通常是相對弱勢的族群,經常得不到應有的醫療照顧,甚至老人不受到尊重、自主權利被剝奪,希望透過世界宗教的力量,支持並傳播老人安寧療護,維護生命尊嚴。
 
主辦單位邀請來自世界46位宗教代表和科學界有關的卓越人士,也有志工,病人與家屬,經過長達半年的集體努力,最後經由3月30日的討論,共同制訂並簽署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
 
梵諦岡教廷於3月30日舉辦跨宗教老人安寧療護會議,3月29日晚間在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舉行開幕酒會合影。照片右起為國健署王英偉署長、智慧法師、義大利Maruzza慈善基金會主席多米迪歐(SilviaLefebre D’Ovidio)、宗座生命學院主席 Vicenzo Paglia、駐教廷李世明大使、宗惇法師。( 圖片轉載自網頁,中央通訊社記者黃雅詩羅馬攝)
 
討論的方式以圓桌會議進行。所有的與會者分為四組,分別從臨床醫療、病人與家屬、人權、靈性與宗教等面向共同制訂,並且在完成宣言後,與會代表逐一簽署,呼籲世界宗教共同推動,加強對於慢性病或不治之症的老人安寧療護的知識和普遍的共識。
 
簽署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的前一天在梵蒂岡廣播電台馬可尼廳舉行記者會,當天晚上並在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館舉辦會前酒會,宗座生命學院主席帕以亞(Vincenzo Paglia)以及義大利Maruzza 慈善基金會主席多米迪歐(SilviaLefebre D’Ovidio)皆參加。
宗惇法師簽署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簽署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

 

駐教廷李世明大使在酒會致詞時表示,響應教宗的呼籲,台灣一直非常積極推動跨宗教對話,在安寧療護身、心、靈等面向的照顧也斐然有成。深信透過不同文化與宗教間的合作,能帶給彼此成長,例如這次的老人安寧照護議題,就很有意義,讓各界有機會學習其他國家的作法。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結果顯示,在1950-1955和2005-2010期間世界人口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從48歲增加了20歲,達到68歲。根據衛生組織,需要安寧療護的人口中至少有69%是老人。因此,社會必須致力於確保安寧療護成為一項權利,並提供給所有需要的人。老人的安寧療護應全面納入每個國家的健康照護體系。不幸的是,安寧療護方面的資訊和培訓的不足和缺乏體制支持,而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Maruzza 慈善基金會主席多米迪歐強調,過去以來安寧療護並沒有被好好的理解,被錯誤地視為臨終照護的代名詞。2015年,基金會已為兒童的安寧療護制憲。現在人口老化逐步上升,老人心理常被忽略。這一次會議以宗教為主,聚集各宗教進一步交流,共同制訂老人安寧療護的核心定義,並擬出宗教憲章,將安寧療護落實且介紹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來自美國的醫學教授普查斯基(Christina Puchalski)指出,提供年長者的醫療照護,應該包含傾聽他們的故事,不要只看他們的年紀數值,來提供相應的照顧,應該從人性出發,給他們尊重和理解。
 
在會上發言的許多專家強調與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溝通是必要的。現場一位猶太教來賓則說,每個人都該學怎樣好好說再見,善終有很重要的四個元素,包括原諒和感謝,對身邊的人互相說出愛,以及相信自己這一生過得無悔。他父親臨終前說,自己過了很精彩的一生,期許兒子也能寫下美麗人生,這樣的話語讓告別不只是悲傷,還有了傳承跟希望。
 
世衛組織印度合作中心的署長SureshKumar解釋「安寧療護」是一個社區的共同努力,其照護不是醫院的事情,而且也包括心理和社會,是每一個人的事。不幸的是,這種治療經常遇到大眾的冷漠和缺乏準備的醫護人員。有些醫生甚至對安寧療護仍然覺得混淆。因此,這方面似乎還有待加強,要訓練和宣導安寧療護的理念,才能使安寧療護無論是怎麼樣的疾病,都成為一種良好的照顧模式。
3 月29 ~ 30 日,來自世界宗教代表首次為老人安寧療護齊聚一堂,共同簽署老人
安寧療護宣言。
會議在梵蒂岡廣播電台馬可尼廳和宗座生命學院舉行,參與這次活動的有世界宗教
代表和科學界有關的卓越人士,也有志工,病人及其家屬。

 

相較於許多國家,台灣的安寧療護發展更為先進。記者會上,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宗惇法師分享台灣佛教參與安寧療護的情況,以及宗教人員如何應用慈悲心協助病人。
 
宗惇法師表示,信仰可以為臨終病人帶來力量,在台灣,許多宗教師在一定的訓練之後參與安寧療護,從陪伴病人、與病人互動,甚至談論生死課題,協助病人知道死亡前可能發生的身心變化並有所準備,能減輕病人與家屬的恐懼,達到生死二相安。
 
宗座生命學院主席帕以亞讚嘆宗教參與安寧療護這項重大的工作,是協助世界,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事。「各宗教的差異中有一共同的觀點,就是有責任支持每個男人和每個女人的最高尊嚴。」、「宗教能消除隔閡,幫助我們團結一致。尤其是在死亡之前決定性的時刻,能協助尋找存在的意義。」、「不要認為小孩和老人的末期病人只是消費的角色,就忽略他們,覺得他們是包袱。宗教薄弱的力量可以貢獻在建立人性的文化,來支持任何處境中的每個人,即使是最弱的人。」
台灣佛教參與安寧療護的成就,深受國際矚目,
記者會上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宗惇法師介紹台灣
臨床佛教宗教師的培訓,及臨床照顧情況。
Maruzza 慈善基金會主席多米迪歐說:「所有宗教站在一起真的可以有所作為,因為他們跟大眾、醫生、機構和政府說話,可以促進和確保安寧療護對病人和其家屬重要的想法。我們今天必須努力奮鬥,因為數字呈指數級的增長,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完成任務,醫院將充滿患病老人。必須防止這種狀況。」
 
直到幾年前,安寧療護僅與末期的癌症患者相關,但未來不會是這樣。歐洲議會第1649號(2009年)決議贊同,安寧療護是一種創新和實質的醫療願景,它代表著一種基於尊嚴、自主權、人權、公民權利、病人權利的人文觀念,以及凝聚社會力量的醫療保健。2010年義大利也頒佈第38 號法令:所有無法治癒的病患,皆有權利得到安寧療護服務。
 
「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將有助於提高機構和公眾對社會緊急情況的關鍵問題的認識,對於特定人群的健康和醫療保健,在未來幾年將會維持大幅度的增長。
 

老人安寧療護世界宣言

 

                                                                     
 

☆ 現 況 ☆

★在公元2000年至2050年間,全球60歲以上人口會增加一倍,而80歲以上的人口將增加近四倍。
 
★每個老年人都有他的價值和人權,無論在脆弱或需要被照顧的時候,都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嚴重的慢性病、臨終、死亡和喪親之痛影響到個人生活的每個面向,包括他們的家庭、朋友和社會。
 
★老人通常比較不會運用適當的醫療資源,當然包括了安寧療護,他們通常比較少訴說症狀,而把這些情況當作老化現象,同時心理、社會、靈性的議題也比較少被注意到。
 
★老人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罹患多重慢性疾病,但醫療照顧通常是不全面的、僅以危機處理為基礎、而不能給予他們適時的照顧。因此,多重慢性疾病累積的問題及安寧療護照顧的需求經常被忽略。
 
★缺乏社會參與、人際互動疏離、貧窮,使得老人更難接觸需要的醫療照顧。
 
★老年人經常被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他們的選擇、文化、信仰和以前的意願都沒有被尊重。
 
   ★老人的症狀,包括疼痛與苦楚,常常沒有被充分瞭解和適當的治療。
 
★精神領袖、宗教及信仰團體的領導人,可以和醫護人員合作,共同解決老人的信仰、文化、習俗及選擇的問題,將安寧療護照顧及減少疼痛,納入國家的健康照護體系中。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安寧療護列為提升末期病患及家屬生活品質的方式,藉由早期診斷、審慎評估、疼痛治療及身心靈問題的處理,來預防及緩解痛苦。
 
安寧療護重視生命並認為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以團隊合作來解決病人與家屬的需求,包括支持喪親之痛。現代安寧療護包括既有照顧體系和多項專業服務的結合,在協助老人即使是生病,都能生活良好,同時提供臨終時更好的照顧。這都被證實且具有成效的。
 
因此,作為簽署人,我們擁有多樣化的生活經驗,不同的個體、專業、文化、宗教和心靈背景,今天齊聚羅馬,以不同的觀點和專業知識,申明老人及其家屬享有適合他們的安寧療護基本權利。
 
我們大力支持有信仰的團體和宗教組織從臨床醫療、病人和家屬、人權、宗教和靈性等不同的觀點呼籲廣為傳播老人的安寧療護。
 
我們相信,所有參與照顧的人,包括政府、政策制定者、精神與宗教領袖都應該參與和促進對老人安寧療護的認識、發展、提倡、改善和傳播,讓全世界的老人及其家屬均可獲得安寧療護的照顧。

☆ 臨床醫療觀點 ☆

★老人有被告知的權利,也有及早接受高品質安寧療護照顧的權利,這樣可以協助他們在面對多種複雜疾病時,可以生活良好。
 
★應該依據老人的需求提供安寧療護照顧,包括身體、心理、社會、精神以及/或照顧者的擔憂。這些事項應用通過檢測的儀器定期監察,以作為啟動接受安寧療護的預備。
 
★應該使用符合國際公認成果的衡量標準,來評估照護的結果、生命的品質及老人的需求。
 
★應優先進行研究,為老人包括體弱者,改善安寧療護的療法、服務、儀器和教育方法。
 
★所有照顧領域的工作人員,包括醫療人員、社工、靈性照顧者、社區工作人員及志工,都應該受到適當的安寧療護教育和訓練、並且有能力發展社區,培養領導人和專業知識。

☆ 病人與家屬觀點 ☆

★老人的生命品質、信仰及需求是非常主觀的。這些在家庭、重要關係人及文化背景下應加以尊重,不管病人的年齡或身體狀況。尊嚴、自主權、和解與平靜是重要的。老人應該能夠充實地生活,並在照顧的各方面被尊重為個體。
 
★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其家庭或重要關係人應尊重、接受和支持,以整體性,適時和有系統地評估他們的需求。任何場域,尊重個人的文化習俗與信仰是重要的。在各方面的照顧,充分了解他/她的背景、心願和喜好是重要的,並且應該納入於照顧的計劃與整合中。
 
★在任何照顧環境中,社區與團體應支持病人和密切關係人。也應該加強他們的社會關係,以確保對緩和療護與其他資源的認識,協助克服孤獨、疏離與就醫障礙。

☆ 人權觀點 ☆

★老人的安寧療護是一項人權。它涉及人權法所載的健康權、不受歧視權、宗教信仰自由權、還有免於殘忍、不人道和有辱人格待遇的權利。
 
★政府必須保證老人在生命危及和有限生命的疾病時,安寧療護能易於施行。政府必須在其國家藥品清單中加入安寧療護的基本藥物,包括口服嗎啡等管制藥物,同時去除不必要的限制。
 
★老人在任何時候都享有自由和知情同意的權利,不可被剝奪。他們有權利同意、拒絕、暫停醫療或手術治療,並且得到明確和及時的訊息關於作這種決定時潛在的後果和風險。當一個人對某種決定能力損減時,代理人必須尊重病人的人權,並考慮他們曾經表達的意願。
 
★安寧療護教育內涵,應包括為老人及其家屬提供安寧療護時所應知的人權、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
 
★老人的司法權利包括排除對老人的歧視,設立規章幫助老人得到適當和及時的照護,以便他們在自己喜歡的地方活得好,並且支援管理他們的事務。政府與社區帶領者必須提供安寧療護各個方面的資源與支持網絡。

☆ 靈性與宗教觀點 ☆

★老人的尊嚴有其持續的意義與價值,是宗教信仰的核心。老人在痛苦中,仍應該被尊敬,以慈悲的關懷與同理陪伴,並歌頌他們的生命。宗教信仰可以啟發安寧療護,為世代關係創造空間,使老年人能夠將他們的智慧傳承給下一代,直到生命的最後。
 
★宗教信仰能夠協助老人,即使在慢性病和重疾當中,將老化和死亡在生命的過程裡變得有意義。宗教信仰可以在減輕疼痛和痛苦走向自然死亡的方面,支持安寧療護的原則。
 
★宗教團體可以在社區、政府與媒體中,提倡老人安寧療護,也可以在病人與家屬間做靈性的整合。宗教領導人可以在他們的教學或諮商中,提出安寧療護,以促進人類生命、經驗的可貴和對人類存在的共同脆弱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宗教領導者可以鼓勵科學與宗教間的對話與合作,發展照護模式,和介入靈性照顧後的成果證據,確保所有老人的信仰、價值和喜好都被解決和尊重。
 
★宗教信仰能夠支持與訓練宗教領導者、靈性照顧專業人員、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和整個社區。主要訓練為慈悲的傾聽,導引靈性的價值與信仰,支持專業人員與照顧者的靈性生活,發展內在的生命與力量。
 
 
 
(本文作者為三學苑法師、大悲學苑弘講師。憲章之中文翻譯參考王英偉署長發表於2017.05.21「2017年聯合安寧學術研討會」手冊資料。)
所屬出版品
生命雙月刊144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