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企畫】

逆齡,就要動起來

專題企畫/編輯部 採訪撰文/吳立萍
封面圖/邱柏豪提供 單元圖/邱柏豪、徐棟英、潘秀雲提供
 
為了抱孫,一群阿公阿嬤開始健身,實踐夢想;為了健康,中高齡長者開始訓練核心肌群,流行一種「不痠、不痛、不硬、不喘」的「節拍超慢跑」運動;為了不換人工關節,「噴射機阿嬤」開啟運動人生,登上世界最大雪山啞口,獲得國內外田徑賽超過五十面金牌……
 
運動,帶來生活的改變,年輕逆齡,預約健康,請一起「動」起來。
 

阿公阿嬤的抱孫健身課

邱柏豪
菲特邦健康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
 

網路上流傳一則短片,獨居爺爺吃力的用雙手提起沉重的壺鈴,每天堅持反覆練好幾次,鄰居以為他是為了健康而鍛練身體。女兒來看父親,發現他正在提壺鈴,心中詫異,不知父親為何開始想要健身……
 
聖誕節前夕,女兒載父親到家裡過節;看見孫女,爺爺慈愛的用雙手抱起孫女,並把她高舉起來,讓她把手中的星星插在聖誕樹的最頂端……
 
原來,爺爺健身的初衷不是為了健康,而是為了含飴弄孫,「把自己顧好,才有能力實踐夢想。」

如何說服長輩加入鍛練?

健身教室裡,一群七、八十歲的長輩正在舉壺鈴,他們和影片中的爺爺一樣,也是為了抱孫而健身。一位阿嬤說,「一個壺鈴大概十二、十三公斤,超過小孫子的重量,我只要多練幾次,抱孫子絕對沒問題。」她來上健身課為的就是要享天倫之樂,當然附加而來的健康促進,則是額外禮物。
 
「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機能也會逐漸退化,慢慢喪失了柔性、活動力、平衡力與行動力,運動是延緩老化的一劑良藥。」菲特邦健康管理顧問公司執行長邱柏豪,多年來與公部門合作,向大眾推廣中高齡運動;他建議長輩們,不論是在戶外或室內的健身教室,隨時隨地,就算坐著也都可以運動。
 
「要說服長輩來參加課程可不容易,『抱孫』是一個誘因。」邱柏豪的岳父就是為了抱孫來訓練,成為中高齡運動的最佳代言人。
 
八十幾歲的岳父平常都會去公園拉單槓,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自認根本不需要上健身教室。直到有一天他的下背開始疼痛,平常很容易完成的上下台階動作竟然感到力不從心,再加上為了抱孫,他才決定接受女婿的建議來健身。
 
經過幾堂課訓練後,不僅抱孫不吃力,上下台階動作做起來也都沒問題了,他這才體會到,原來年長者的運動需要設計,有老師指導效果會更好。
 
邱柏豪的岳父母是二○二二年台北市銀髮族運動會—不老勁舞團的代言人,推廣「要活就要動,且要用對方法」!
 

邱柏豪七十多歲的岳母倒是比岳父更早一步踏進健身教室。患有糖尿病,平時要控制血糖,還有體重過重問題的她,個性開朗,願意接受新事物,鍛練一段時間後不僅成功減重,氣色及體力也都比以前好很多。
 
「最難說服的是自己、另一半和父母。」邱柏豪微笑說,以前岳父母不太清楚他的工作內容,總是很籠統的向別人介紹他是「教運動的」。如今兩人不僅體會到運動的好處,還成為二○二二年台北市銀髮族運動會——不老勁舞團的代言人,開始向親友推廣「要活就要動,而且要用對方法」!

運動,為銀髮生活帶來改變

推廣中高齡運動的這些年來,邱柏豪見證許多長輩因為運動帶來健康。
 
家住坪林,九十歲的阿嬤,以前是國小教師,因患有重度失智症,平常都由外籍看護與家人輪流陪伴照顧。每個禮拜會固定撥出一到兩小時,由照顧者陪她搭乘社區接駁車到健身教室活動身體。
 
在老師的引導下,幾堂課後阿嬤已經可以不必人攙扶,自己從下車的地方走進健身教室,還可以清楚講出老師的名字、上課地點以及下次上課時間。家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失智症不可逆,阿嬤卻是進步中。
 
在雙連安養中心,七十幾歲的阿嬤雙腿不良於行必須坐輪椅,平常由外籍看護推著輪椅移動。自從她開始每週規律的上運動課後,一段時間竟然可以自己利用旁邊的支撐物,從輪椅上站起來。
 
這些個案不是奇蹟也不是偶然,而是在專業理論基礎架構設計下,身體經由運動所展現出的成果。
 
大學體育系主修籃球及游泳,邱柏豪本身是運動員,當初在思索個人生涯規畫時,他希望未來可以擴大運動的影響力,因此攻讀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運動保健所。畢業後到北投運動中心上班,他把握學習機會,六年任職期間從體育行政管理到活動規畫等,每一個環節通盤學習。
 

要活就要動,一群長者體驗運動帶來的活力,享受「樂齡」生活。
 
二○○三到二○○五年間,他到美、日等國學習中高齡運動規畫,並將這套理論基礎帶回台灣,推出各種銀髮族體適能運動休閒課程;在與公部門合作推廣後,許多長輩們因此受益,體會到運動為生活帶來改變,身體也變得更健康。
 
許多人問他,為什麼要特別針對中高齡者做運動規畫,他總是感性的說:「生命中有很多選項,我選擇比較少人做的事,因為它很重要;這是助人的事業,攸關身邊親友,也攸關自己的未來健康。」

我家旁邊就是GYM

秉持助人的初衷,他不斷思考,如何將正確的運動方式融入長輩的生活?
 

五年前,他帶領團隊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成立「台北樂齡巡迴運動指導團」,規畫各種有趣、有效的運動課程,提供年滿五十五歲以上的市民報名;有實體課及線上課,還推出「我家旁邊就是GYM(健身房)」企畫,提供「師資外送」服務,讓長者不必出門,就可以在住家或附近的廟宇、公園、活動中心等公共區域運動。
 
邱柏豪進一步解釋,過去台北市政府曾有「一里一運動中心」口號,但全市四百五十六個里,要落實的確有難度。多年來他與團隊陸續培養出五百多位體適能運動教師,只要提出團體申請,他們就會派老師過去指導,運用現場環境既有的健體設施,並搭配使用彈力帶、踩盤、繩梯等專業運動器材,讓長輩能在通風良好的戶外,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進行肌力、肌耐力、反應力、平衡感等體能訓練,持續運動提高免疫力。
 
指導團成立了五年,已巡迴一百七十個里,帶動超過一萬運動人口、近七萬運動人次,課後持續運動比例高達七五‧六%,這個成果讓邱柏豪感到很開心。
 
「最重要的是必須持之以恆。」台灣預估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邱柏豪希望每一位長者都能養成持續運動的習慣,享受名副其實的「樂齡」生活。

跟著節拍超慢跑

徐棟英
體適能教練
 

「叮咚、叮咚……」文山老人服務中心教室裡,長輩們正隨著節拍原地跑步;學員中有帕金森氏症及車禍脊椎受損造成左腿萎縮患者,也能跟著一起跑,他們肢體靈活,完全看不出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
 

講台上是五十五年次的體適能教練徐棟英,他一邊跑步一邊叮嚀,「腳尖先落地,然後再腳跟,要跟上節拍輕輕跑,不能慢下來,一慢下來你就會覺得喘……」
 
多年來,徐棟英的運動課堂堂爆滿,曾經教室裡同時有六十位學生,平均年齡七十歲,加起來超過四千兩百歲。「這裡沒有老人家,只有年輕人!」徐棟英都以長輩的出生年次當做年齡鼓勵他們,「三十年次的長輩才三十歲,當然要運動!」

不痠、不痛、不硬、不喘的運動

節拍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跟著節拍「超慢跑」。徐棟英在手機上安裝了節拍器,將速度調整到每分鐘一百八十下;跟著這個節拍速度,任何場所、任何時間都能運動,甚至可以一邊追劇一邊跑。
 
徐棟英畢業於政戰學校體育系、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曾任國防大學體育室講師,二十多年前投入軍人體能訓練;大約八年前,他的軍中好友當選台北市文山區明興里里長,為了鼓勵年長里民運動健身,邀請徐棟英設計課程。
 
徐棟英借鏡國外專家的實驗成果,帶動社區長輩一起練習節拍超慢跑,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跑,輕輕鬆鬆。
 

「體適能的範圍包括肌肉適能、心肺適能、柔軟度適能及身體組成,我從心肺適能去思考,什麼樣的運動適合長輩。」他微笑的說,之前都是教二十到六十歲的人,為了要教六十歲以上的長輩,花了很多時間蒐集資料,進而發現日本有位女醫生為了改善體能,發展出一套「龜速跑」的超慢跑運動。
 
原本,女醫生採取健走運動,走著走著,發現並不適合她的體能狀態,於是開始用走路的速度慢慢「跑」起來,感覺很舒服。她回到實驗室以科學方法測量,發現這種介於走路和慢跑之間的「超慢跑」,可燃脂、減血糖、降血壓,整體來說身體的能量代謝比走路多二點五倍左右。
 
超慢跑四要領
●腳掌先著地,後腳跟再落地
●膝蓋微曲,保持ㄍ字型
●節能減碳,腳步放輕
●步伐小、步頻快,步頻一分鐘一八○步
 
徐棟英也找到國外體適能運動的研究:一位教練觀察洛杉磯奧運中長距離到馬拉松的五十位頂尖選手,發現他們跑步的步頻都相當快,其中四十九位快到每分鐘一百八十步以上。在這樣的狀態下,跑者腳落地接觸地面的停滯時間,比一分鐘一百五十步少,也比
較不會感覺吃力。
 
徐棟英於是借鏡國外專家的實驗成果,帶動社區長輩一起練習節拍超慢跑。後來他也在文山老人服務中心推廣這項運動,可以讓長輩在運動時不痠、不痛、不硬、不喘,甚至還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跑,輕輕鬆鬆;許多長輩就在不知不覺間持之以恆,發現身體也慢慢變好。
 
在帶長輩運動的過程中,徐棟英發現年長者容易出現肩頸、下背、膝蓋疼痛,關鍵都與「核心肌群無力」有關,若想改善疼痛問題,就要鍛練。
 
一位八十六歲的爺爺,跟徐棟英學習鍛練核心肌群,一段時間後他做高難度的「烏鴉式」,只用雙手掌就能撐起全身重量,並可以維持一分鐘;許多年輕人都不一定做得起來,他竟然一點也不費力。
 
「核心肌群」位在人體橫膈膜以下,環繞著腰、腹、軀幹中心到骨盆之間的一段肌群構造。以長輩們最容易出現的膝關節疼痛問題來說,除了單純鍛練腿部肌肉,一般骨科醫生都會建議更換人工關節或打玻尿酸。
 
但根據徐棟英的觀察,發現人走路時如果髖關節不動,膝關節也就不會動,走起路來僵硬如企鵝;若把下腹部核心肌群練好,下背部不痛,髖關節活動能力變好,走路時就能使大腿肌肉減少代償,自然可以減輕膝關節負荷解決膝關節疼痛狀況。
 
「這些都是長輩學員們給我的回饋。」徐棟英受邀向骨科、復健科及家醫科醫師分享觀察及實踐成果,醫師們也都認同他的理念。
 
在文山老人服務中心的一個半小時課程裡,前一小時他帶大家鍛練核心肌群,之後再進行「節拍超慢跑」。許多動作對於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初學者來說,會感到有些吃力,但不少長輩持續鍛練核心肌群三個月後,不但駕輕就熟,醫院檢查報告也相當漂亮,血壓穩定了、血脂肪及血糖下降,精神好、行動力好,睡眠品質也提升。
 
「我以鍛練軍人的嚴格態度來訓練長輩,有時候必須使用『激將法』。」今年四月中旬,一對七十八歲的夫妻來上課,兩人的體能狀況落後其他同學,甚至沒有辦法翻身。徐棟英用客語跟老太太說:「大姐,您一定要逼先生好好練。您們兩個不知道誰會先躺下來,但是我寧可您躺下來,您先生不要躺下;因為您先生躺下,您無能為力照顧他,但是您先生練好了,要照顧您反而容易。」
 
徐棟英發現年長者容易出現肩頸、下背、膝蓋疼痛,關鍵都與「核心肌群無力」有關;因此,練好「核心肌群」,才是不痛關鍵。
 

核心失能檢測法

要怎麼知道自己的核心肌群是否失能?徐棟英提供自我檢測的方法,以下五個症狀只要出現其中之一,就要趕快開始鍛練核心肌群。
一、起床時,頭和肩膀要抬起時感到吃力。
二、在床上要翻身及挪動身體很費力。
三、看到矮凳或蹲式馬桶不敢蹲,會怕起不來。
四、爬樓梯不到兩、三階就開始用手拉扶手。
五、進出轎車動作很慢。
 
以下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測試自己的核心肌群是不是「有力」:
●平躺在地,做類似「仰臥起坐」的動作。
●用核心肌群的力量,將頭向胸腹捲起,停留數秒。
這個動作叫「捲腹式」,如果感覺後頸痠痛,表示核心肌群力量不足,才會由後頸斜方肌出力。這是一種代償作用,表示真的要趕快鍛練核心肌群了。
 

他們來上一次課後,台北市所有關懷據點就因疫情而關閉,不得不停課。一個半月後關懷據點開放,這對夫妻回來上課,兩人完全脫胎換骨,翻身不是問題,跑跳也都可以。
 
原來,他們在停課期間持續觀看徐棟英Youtube(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的視頻自主練習(https://youtu.be/RdGMm6uU-Hc),每三天做兩次運動,每次一小時,沒想到進步這麼快……
 
徐棟英的表弟曾文智醫師,專長內兒科中西醫學、睡眠醫學、減重醫學及特殊族群訓練,他針對一般體適能教練可能不會注意到的地方作提醒:當感覺身體轉好,要持續回醫院檢查,因為三高可能已逐漸恢復正常值,用藥必須調整。
 
多年來,徐棟英教過的學員有上千位、講座超過千場,他不斷的苦口婆心告訴大家:「寧願在瑜珈墊上流汗,也不要躺在病床上流淚。」當然,年輕人也可以練。一位年近四十的音控師每天「超慢跑」,一年十個月後成功減重二十六公斤,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徐棟英持續在各地推廣「徒手練核心╳節拍超慢跑」,並在今年出版《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希望大家都能透過運動,找回健康。

跑出酷老人生

潘秀雲
台北市777銀髮族協會辦公室主任
 

潘秀雲腰桿筆直、精神抖擻的在辦公室裡忙進忙出,一點也看不出來她今年八十六歲。
 
每天晚上十點睡覺,早上四點半起床、五點出門,到住家附近的中正橋河濱跑步,一直跑到景美,全程大約七公里,再慢慢走回來;如果時間足夠,她還會再打場軟式網球;之後回家梳洗、吃早餐,再搭捷運到位在松山區的辦公室上班。
 
這是潘秀雲每天早上的作息,除了刮風下雨,多年來從不間斷。
 
外表與年齡不符,連生活作息都與一般的年輕上班族一樣,甚至每天都可以提早半小時到辦公室,她說,能有這番不輸年輕人的精力,「都是靠運動!」
 
潘秀雲有一個「噴射機阿嬤」的響亮名號,因為她跑得超快,一百公尺只需要十五秒一四,總共拿過國內外超過五十面金牌!

中年重拾運動夢

潘秀雲是「台北市777銀髮族協會」的辦公室主任,十五年前她主動向協會詢問是否可以來當志工,原本一天只需服務兩小時,但她十分熱心,包括行政、文書、帶團活動等,什麼都可以做,又因為擁有一身好廚藝,她自動包辦協會工作人員的午餐;後來成為正職員工,是協會的核心幹部,也是鼓勵長輩們要多運動、最有說服力的活招牌。
 
六十歲以前,潘秀雲是一個典型的家庭主婦,先生在外地包工程,她經營一家小雜貨店,育有三個兒女;每天忙於生計,運動離她非常遙遠。
 
五十八歲那年,她因為膝關節炎,醫生建議更換人工膝蓋,但當時沒有健保,面對幾十萬的費用,她選擇不換,卻拿起兩支拐杖爬陽明山好漢坡,雖然痛到不行,依然咬牙忍耐。走完一圈後,再到附近的溫泉旅館泡湯,每星期持續三到四天,半年之後,雙腿肌肉慢慢練起來,膝蓋竟然不痛了,連醫師都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她就讀蘭陽女中時曾經是學校田徑的一員,老師發現她的腳掌構造適合跑跳,是田徑選手的可造之才,甚至願意贊助學費好好栽培。
 
雖然很想把握這個機會,但因為身為家中長女,為了分擔家計,讓弟妹可以專心念書,她毅然決然放棄升學,在師長的介紹下去市公所打工,直到結婚成為家庭主婦,都沒有機會再運動。沒想到中年為了鍛練膝關節,意外重拾年少時的未竟之夢,這一次,她再也不會放棄了。
 
潘秀雲有一個「噴射機阿嬤」的響亮名號,她跑得超快,一百公尺只需要十五秒一四,拿過國內外超過五十面金牌!
 

除了跑步,她因為看見女生打網球的姿態很美,也開始練習打軟式網球。就這樣,每天跑步加上打軟式網球,持續不間斷的運動習慣,後來也陪伴她度過喪偶的悲傷。
 
六十歲時,年長她六歲的先生肝硬化過世,孩子們也都各自成家而沒有同住;她沒有被獨居在家的悲傷擊倒,而是接受朋友建議,走出戶外參加田徑比賽—運動,成為她最好的療癒方式。
 
「離開田徑場四十年,要怎麼比賽?」潘秀雲坦言一開始內心的確有遲疑,但她沒有猶豫很久,很快就決定先去學校操場跑跑看。
就這麼不斷的跑著,五年後她跑出全國常青國際錦標賽一百公尺及兩百公尺短跑、跳遠的紀錄保持人,還到印度參加亞洲常青田徑錦標賽,以二點八九公尺成績打破跳遠的大會紀錄,一共拿下國內外超過五十面金牌,創下國內九項田徑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七十五歲挑戰世界最大的雪山啞口(ThorungLa)海拔5416 米,潘秀雲沒用到氧氣筒、高山症藥,也沒有任何不適應。

年齡最大的世界高峰登頂者

滿滿一整櫃的金牌,是她自我挑戰的證明;為了突破極限,她也向高山邁進。
 
七十五歲時,她挑戰海拔五千四百一十六公尺的喜馬拉雅山——世界最大雪山啞口(ThorungLa,陀龍啞口),在山上十天,沒用到氧氣筒,也沒有任何不適應;她甚至連預防高山症的藥物都不知道,只帶了安眠藥。山路崎嶇難走,也沒有辦法洗澡,但她仍然樂此不疲,「登上頂峰,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就會感覺很自由。」
 
七十九歲時,她飛去攀登非洲最高峰,挑戰海拔五千八百九十五公尺的吉力馬札羅山。「攀登吉力馬札羅山有兩條路線,一條是一般的旅遊路線,另一條是難度較高的登山路線,我們走的是較難的登山路線。」
 
當時潘秀雲是年紀最大的團員,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她能感覺到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很質疑,認為她真的可以嗎?在準備攻頂那天,她和團員從晚上十一點開始爬,眼前是四十五度的陡坡,天氣冷到連毛巾都凍成冰棍,這一路的困難艱辛,不是親身體驗很難想像。
 
一行人攀爬到隔天清晨六點,終於成功登頂,過程中她完全沒有用到氧氣筒。
 
踏上最高峰,展望四周開闊的景色,內心的激動難以言喻。按照當地規定,每位登山者都必須自費請四位隨行助手,因此所費不貲,加上機票及團費,這趟行程花了十八萬。但回憶起這段經歷,她說:「登山是用一座山來測試你的體力,我覺得很值得。」
 

七十九歲時,潘秀雲創下攀登吉力馬札羅山「年齡最大」的攀爬紀錄。
 
這一趟,她不僅再度超越自我,更創下當地「年齡最大」的攀爬紀錄,外國嚮導忍不住抱著她說:「阿嬤,您真的很棒!」
回國後,「台北市777銀髮族協會」理事長請她帶團,鼓勵長輩一起爬山。她組了一個十六人、平均年齡七十歲的登山團,一起去爬嘉明湖。
 
行前訓練絕對不能少,出發前兩個月大家密集重訓,鍛練體力。「在玉山、雪山、嘉明湖這三條路線當中,嘉明湖最難爬,因為它必須經過往下的陡坡,再往上爬升。」潘秀雲領隊,另外也聘請專業嚮導,全部團員順利走完,在各自的人生故事裡寫下了畢生難忘的篇章。

「噴射機阿嬤」金牌未完,待續

「孩子叫我跟他們住,女兒也有一間空房子要我搬過去,我才不要,我現在住的地方離河濱公園近,每天晨跑很方便。」潘秀雲享受自在生活:晨跑、上班,經常帶年長的朋友們爬山;只要有她能參加的田徑比賽,一定報名參加,也常上媒體分享運動心得,鼓勵大家動起來。
 
年齡似乎沒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大家都叫她「潘姐」;常有人開玩笑說她謊報年齡,她總是大方地拿出身分證,讓大家「驗明正身」。
 
也許她不同於一般人,有超強的基因打底,但如果不是從六十歲開始運動,且持續至今,恐怕也不會是現在令人稱羨的「噴射機阿嬤」。
 
誰說年齡是限制?未來潘秀雲還會繼續參加比賽、拿金牌,希望大家為她加油打氣。
所屬出版品
生命季刊170期
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我們以臨終病友為老師,誠心向生命學習,學習人生的終極價值以及無悔無憾的生活哲學!